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1篇
丛书文集   39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4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合成了含有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的四共聚物乳液(MBHD乳液),研究了乳化单体加入方式、聚合温度、非离子和阴离子乳化剂配比和用量及HEMA和DMAEMA用量也共聚物乳液电解质稳定性的相互关系,HEMA的引入可明显提高共聚物乳液的电解质稳定性,HEMA和DMAEMA用量增 利于获得亲水性大的乳胶粒和电解质稳定性高的共聚物乳液。  相似文献   
532.
利用WAXD,DSC和FTIR等方法研究了PET在升温过程中的晶体结构变化,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升温过程中,双轴拉伸薄膜只有100晶面衍射峰,等温结晶和自然冷却样品有110和100两个晶面衍射峰,而淬火样品无衍射峰,淬火后加热再自然冷却样品有010,110和100三个晶面衍射峰,在DSC曲线中淬火样品有冷结晶峰,而其它样品没有,红外光谱图中的500cm^-1,1950cm^-1和2960cm^-1, 谱带波数的位移表明了冷结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3.
固体酸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固体酸FeCl3作催化剂,以邻苯二甲酸酐和乙醇直接酯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收率为81.7%。  相似文献   
534.
研究了以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四丁基氯化铵(TBAC)、苄基三乙基氯化铵(TEBA)、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TA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HTAC)合成肉桂酸苄酯的方法,考察了各种催化剂的用量和时间对反应及产品质量的影响;也可将肉桂酸制成肉桂酰氯,再与苄醇反应制得肉桂酸苄酯,讨论了物料配比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5.
孔祥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3):5854-5856
以十二水合硫酸铁铵为催化剂,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和正戊醇为原料,直接酯化合成了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戊酯。考察了影响合成反应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戊酯的合成优化工艺条件为: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0.2 mol,醇酸摩尔比为2∶1,催化剂用量为6 g,带水剂环己烷30 mL,回流反应3.5 h,在此条件下,收率可达97.0%。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验证了目标产物。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高,反应条件温和,方法简便,收率高。  相似文献   
536.
由于食用酒精挥发性成分含量极低,而这些含量极低的挥发性成分直接影响着食用酒精的口感及等级划分。因此,研究以优级和特级食用酒精为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对2种等级食用酒精进行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再以不同等级食用酒精中挥发性成分为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建立了食用酒精等级判别模型,找出了2种等级食用酒精的主要差异化合物。结果表明:在优级和特级食用酒精中共鉴定出60种挥发性化合物。建立的判别模型能有效地将优级和特级食用酒精区分开,PCA辨别模型的前2个主成分贡献率为51.3%,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食用酒精等级区分能力;PLS-DA辨别模型的因变量拟合指数为0.966,模型预测精度为0.934,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判别出23种可区分优级、特级食用酒精的主要差异化合物。其中,特级食用酒精中的癸酸乙酯、正辛烷、顺-β-甲基苯乙烯含量显著高于优级食用酒精;优级食用酒精中乙缩醛、丁酸乙酯、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戊酸乙酯、苯乙烯、庚酸乙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苯甲酸乙酯、丙醇、1-甲基萘、壬醛、正己烷、苯甲醛、1,2,3,4-四氢萘、正丙基苯、(-)-柠檬烯、γ-丁内酯、己醛含量显著高于特级食用酒精。2种等级食用酒精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差异最大的为乙缩醛、丁酸乙酯、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和戊酸乙酯4种化合物。希望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等级食用酒精的客观辨别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37.
4位官能化的吲哚衍生物,可用作流感的抗病毒治疗、神经毒素、抗菌剂.因此,吲哚骨架4位的修饰研究值得探讨.从N-芳基环己-2-烯酮、苊醌、乙酸酐出发,120℃微波辐射条件下,一步合成了4-乙酯基吲哚衍生物,补充了吲哚骨架4位的修饰.其结构也得到了单晶的证实.反应机理涉及分子内环化、脱水、互变异构、酯化等诸多步骤.  相似文献   
538.
为了研究反应条件对乙酯化反应的影响,提高脂肪酸乙酯的转化率,本文以氢氧化钠催化棕榈油与无水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合成棕榈油脂肪酸乙酯。首先考察棕榈油的理化性质,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反应过程中醇油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乙酯化反应合成棕榈油脂肪酸乙酯转化率的影响,并用FT-IR和TLC对棕榈油脂肪酸乙酯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的工艺条件为醇油物质的量比为7∶1,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8%(占棕榈油质量),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2.0 h时,棕榈油脂肪酸乙酯的转化率为95.6%,且高于同类产品。动力学研究表明:酯化过程为二级反应,在反应温度为60、70、80℃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59 8、0.102 1、0.166 3 L/(mol·min),活化能为2.033 0 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