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6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53篇
教育与普及   4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2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对麦草碱木素在强碱性离子液体[Bmim][OH]溶解过程中木质素的结构变化进行了解析,并对溶解机理进行了探讨.利用微波加热辅助溶解,实验条件如下:微波功率500 W,温度90℃,反应时间30 min,固液比1:10.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元素分析、二维异质单量子相干核磁共振(2D HSQC NMR)、瞬时高温热解装置-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等方法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碱木素在[Bmim][OH]离子液体溶解过程中其芳香环结构保持稳定,主要发生了侧链取代或单元连接间含氧基团的脱除,溶解后再生的木质素相对分子质量轻微下降,分子量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再生木质素的不饱和度增大,这是由于溶解过程中发生了脱水反应.二维核磁共振光谱与Py-GC-MS分析表明,在强碱性离子液体体系中木质素的溶解过程以大分子中β-O-4′键的断裂最为明显,β-β、β-5次之,S/G比例明显降低.文中成果为碱木素高值化应用的相关理论和产品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62.
在碱性环境下以单晶硅粉水解生成的二氧化硅水溶胶为主要硅源、聚乙二醇为致孔剂、正硅酸甲酯为交联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硅胶整体柱床,经N,N-二甲基甲酰胺浸泡后进行干燥、煅烧,制备了同时具有微米级通孔和纳米级中孔的硅胶整体柱。通过扫描电镜得到硅胶整体柱的骨架和通孔尺寸分别为1.5μm和2μm,经BET脱附测得硅胶整体柱中孔的平均尺寸为15 nm,比表面积为523.954 m~2/g。在正相色谱模式下,用制得的硅胶整体柱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甲苯、苯和苯酚进行色谱分离,得到了较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63.
本文采用高温氧气流改性和再生天然海泡石,研究了改性海泡石(H/海泡石)吸附去除模拟印染废水中碱性嫩黄O染料及其再生的性能,以及H/海泡石静态吸附碱性嫩黄O的特点,采用相关模型拟合,考察了高径比(填料高度与吸附柱内径的比值)、染料溶液流速和浓度对H/海泡石动态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温度和时间分别为550℃和1 h,氧气流速为6 L/min得到的改性海泡石的单位吸附量超过200 mg/g; 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分别符合H/海泡石的吸附行为、吸附动力学;高径比为2.5,染料流速为每小时6倍床体积,染料初始浓度为200 mg/L时,H/海泡石分别能处理的废水量约为55、42和45倍床体积;采用高温氧气流对吸附饱和的H/海泡石进行再生,再生温度和时间分别为550℃和20 min,再生氧气流速为6 L/min时,再生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64.
根据磷酸苯酯在碱性磷酸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的苯酚对化学振荡体系(溴酸钠-硫酸-苹果酸-大环铜配合物)产生的干扰作用,首次建立一种分析测定磷酸苯酯二钠二水(DPPD)的新方法.其分析结果表明:当磷酸苯酯二钠二水的浓度在2.0×10-6~6.0×10-4mol.L-1范围内时,其浓度对数与振荡体系的振幅的改变值△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 49.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5例病人计Ⅱ-Ⅲ度溃疡84处按基本条件相当原则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21例28处,伤口采用清创冲洗后,给予湿润烧伤膏;B组23例30处,伤口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C组21例26处,清创冲洗后,给予自制凡士林油纱敷料外敷溃疡面处。结果B组愈合率最高,且平均显效时间和愈合时间均较A、C两组明显缩短,且A、B组明显高于C组。结论采用清创冲洗后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治疗压疮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6.
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硫的K边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XANE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中度嗜热菌(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浸出黄铁矿过程及矿物表面硫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中度嗜热菌明显促进了黄铁矿的溶出,24 d浸出液中总铁的质量浓度达到5.3 g.L-1.经24 d细菌处理后,矿物表面形貌变化明显,出现良好结晶状态的晶体.浸出过程中累积在黄铁矿表面的主要成分是黄钾铁矾.矿物表面硫的形态组分主要为黄铁矿和黄钾铁矾,其质量分数分别为34.8%和65.2%.  相似文献   
67.
分别用有机溶剂沉淀法和盐析法从大骨鸡肝中提取出碱性磷酸酶,并考察了提取酶液的酶促反应动力学性质.在此基础上,利用顺序注射系统将提取酶在线固定于XC—72导电炭黑表面,制备了固定化碱性磷酸酶.结果表明,大骨鸡肝碱性磷酸酶催化磷酸苯二钠分解的最佳pH=10.8,最适温度为50℃,米氏常数为1.62 mmol/L.相比游离酶,所得固定化酶的比活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8.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单酶先后标记Fos和酪氨酸羟化酶(TH),用二氨基联苯胺(DAB)增强剂和DAB分别呈色;以及同时用碱性磷酸酶(AP)和HRP双酶分别标记TH和Fos,再分别用5-溴-4-氯-3-吲哚磷酸盐(BCIP)和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对TH和DAB对Fos呈色,比较免疫双标时两种不同酶标记显色方法...  相似文献   
69.
从温泉附近土样中成功分离到一株高温碱性蛋白酶产生菌株H-1,经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菌株H-1最佳产酶的发酵时间为67.5h,该酶在30~70℃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70℃酶活性达到最高,在pH7.0~11.0范围内较稳定,从菌株H-1液体发酵液中提取粗酶液,经CMC-I阳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75凝胶层析,得到单一组分;通过Native-PAGE、SDS-PAGE电泳鉴定,粗酶至少含有3种碱性蛋白酶同工酶;单组分碱性蛋白酶的比活力为3875U,相对分子量约为31KDa.  相似文献   
70.
开发了新的富勒醇、异硫氰酸荧光素和N,N-二甲基苯胺(F-ol-(FITC)n-DMA)标记试剂.基于F-ol的活性-OH与FITC游离的-COOH反应生成含有多个FITC分子的复合物(F-ol-(FITC)n-DMA),增加WGA-AP-WGA-F-ol FITC-DMA(WGA和AP分别为麦胚凝集素与碱性磷酸酶)生物靶的发光分子数而进一步提高SSRTP(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法)的灵敏度.用F-ol-(FITC)n-DMA标记WGA方法的检出限为0.15 ag spot-1(F-ol)与0.097 ag spot-1((FITC),比F-ol-DMA、FITC-DEA单发光分子标记WGA方法的检出限(0.20 ag spot-1(F-ol),0.22 ag spot-1(FITC)低.用于血清试样中AP含量的测定结果与酶联免疫法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