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2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探讨用生物酶水解植物油油脚的途径。提高油脂的水解率,制定合宜的水解工艺条件,扩大植物油油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GC-MS联用鉴别植物油中的特征脂肪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氢氧化钾—甲醇衍生化体系,以正庚烷为提取剂,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棕榈油、调和油、花生油和豆油中的特征脂肪酸进行了鉴别。  相似文献   
14.
15.
文章以植物油为原料,通过过氧乙酸环氧化,乙酸开环制备植物油醇,用丁二酰氯将POSS接枝到植物油醇中,得到POSS-植物油聚合物;通过在植物油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POSS-植物油聚合物制备植物油乳液,合成了POSS改性植物油乳液脱模剂;研究了该类脱模剂的脱模性能,结果表明,符合混凝土脱模剂标准的要求,且随着POSS-植物油聚合物质量分数的增加,脱模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植物油基脱模剂绿色环保,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两步反应合成咪唑型碱性离子液体[Bmim]Im,通过核磁、红外对其进行表征.以大豆油与丙三醇为原料,用[Bmim]Im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脂肪酸甘油单酯.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及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对甘油单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90℃、反应时间为3h、醇/油摩尔比为6、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油用量的10%的条件下,大豆油反应转化率可达到93%,脂肪酸甘油单酯的收率达到了64.5%,且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单酯收率未见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1995年我国植物油料的的产量为2250万吨,折合食用油约945万吨。城镇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水平年人均约7公斤;农村人口年人均约5公斤,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量约为660万吨。加上工业用油200—250万吨,年食用油消费总量约在860—910万吨之间。植物油的产销情况基本趋于平衡。但实际上有一部分大豆不用于制油,因此,国内可供植物油只有750—800万吨,故需保持100多万吨的进口。  相似文献   
18.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试了8种食用植物油的红外光谱。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的食用植物油在4000-400 cm^-1范围内的红外吸收光谱基本相同,但特征峰的相对强度和峰形有所不同,表现出各自的独特性,可用于不同种类食用植物油简便、快捷地鉴定,对监督市售食用植物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氮气和氩气等离子体聚合废植物油(WO)分别得到高黏度聚合油(WPAR和WPN2)。经凝胶渗透色谱(GPC)和1 H-NMR分析可知,WPAR和WPN2主要由单体的二聚体及分子量更高的齐聚物组成,是在等离子体作用下通过双自由基中间体的链增长聚合和Diels-Alder加成反应得到。四球机测试结果表明:WPAR和WPN2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分别达到803.6N和1 254.0N,超过了同黏度级别矿物油150BS的承载能力。在测试载荷中WPN2的磨斑直径(WSD)均小于WPAR,显示出优良的抗磨性能。与150BS相比,WPN2展现出较好的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20.
利用植物油发展生物炼油化工厂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植物没为原料的生物炼油化工厂以生产生物柴油为主,同时还可联产甘油、1,3-丙二醇等大宗化工产品以及可生物降解的多种精细化工产品。首先从减少石油进口、保护环境、支援“三农”等方面论述了发展生物炼油化工厂的必要性;然后介绍了国内外生物柴油快速发展的现状,发展这种炼油化工厂的关键是原料的供应,尤其是其价格;最后研讨了发展生物炼油化工厂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