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33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91.
为观察针刺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组织纤溶酶激活因子(tP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通路相关神经调节因子的影响.随机选取40例PS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度洛西汀胶囊口服治疗,服用方法一日1次,每次1片.研究组在度洛西汀胶囊口服治疗基础上予针刺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积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蛋白表达.qPCR检测外周血tPA、PAI-1、BDNF、TrkB mRNA表达.结果 表明:针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针药组治疗后HAMD、NIHSS评分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针药组治疗后HAMD评分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针药组治疗后BDNF、TrkB、tPA、PAI-1表达升高,BDNF、TrkB、tPA、PAI-1 mRNA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针药组治疗后BDNF、TrkB、tPA、PAI-1表达升高,BDNF、TrkB、tPA、PAI-1 mRNA表达升高(P<0.05或P<0.01).可见针刺可以调节tPA/BDNF通路相关神经因子表达,改善PSD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92.
王康程  王韬  蒙杰  谢鹏  邱江 《科学通报》2016,(6):654-667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导致其发病的影响因素众多,但其神经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首先回顾了与抑郁易感性有关的认知理论,包括Beck提出的认知模型理论以及Abramson提出的抑郁无望理论模型.其次,从遗传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以及个体心理因素3个方面阐述了易感性因素对抑郁影响及其作用的神经机制.最后,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现状和局限性并结合抑郁研究现状,提出了抑郁研究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对未来研究展望.具体而言,未来研究应从统计建模的角度出发,整合基因-脑影像-行为大数据,先从横向研究角度比较探讨和分析抑郁形成的各种影响因素,建立有效的因素模型;再从纵向跟踪的角度探明各种易感因素在抑郁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建立抑郁的预测模型;最终实现基于基因-脑影像-行为大数据的融合,从而对抑郁的发生和发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早期干预,降低抑郁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93.
探讨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自我接纳团体辅导和生活实践对改善高校女生抑郁状态的作用,为有效开展高校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选择24名处于抑郁状态且自我接纳较低的高校女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进行团体辅导和生活实践干预.利用自评抑郁量表(SDS)、自我接纳问卷(SAQ)检验干预效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被试自我接纳显著提高,自评抑郁得分显著降低,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实验组内干预前与干预后差异均显著(P〈0.01),对照组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自我接纳为主题的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辅导和生活实践对于增强抑郁状态下高校女生的自我接纳以及降低其抑郁体验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94.
目的 探讨中学生焦虑、抑郁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562名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 562名高中生中226名(41.6%)有焦虑症状,356名(65.6%)有抑郁症状;焦虑、抑郁与领悟社会支持呈非常显著负相关;在领悟家庭外支持方面,女生高于男生;高领悟组的SAS、SDS得分低于低领悟组.结论 高中生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领悟社会支持可调节其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395.
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抑郁动物模型,采用液体消耗实验(fluid consumption test,FCT)、敞箱实验(Open field test,OFT)和强迫游泳(Forced swimming test,FST)等方法进行行为学测试,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海马BDNF和iNOS的表达,运用腹腔注射药物的方法探索BDNF和iNOS的作用与关系.探讨了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症中的关系,及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对照组相比,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组大鼠的行为学表现能力下降,BDNF表达下降(n=8,P0.01),iNOS的表达升高(n=8,P0.01);阻断内源性BDNF大鼠的行为学表现能力也下降,iNOS的表达升高(n=7,P0.01);而海马微量注射iNOS的抑制剂SMT均可反转CUMS和BDNF抑制剂所导致的行为学表现能力下降的现象.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引起海马BDNF表达下降,NO过高而导致抑郁.BDNF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BDNF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iNOS的表达而起作用的.提示BDNF等神经保护因子通过抑制iNOS的过量表达而保护脑组织可能是治疗抑郁症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96.
慢性不可预知和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慢性综合应激法配合孤养模型建立的应激模型和慢性束缚应激模型.观察模型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实验结果表明,慢性综合应激结合孤养模型与空白组相比,大鼠的水平穿越格数(P<0.01)、竖立次数(P<0.01)、理毛次数均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粪便粒数均显著增加(P<0.01);大鼠体重明显减少(P<0.01);蔗糖溶液消耗量明显减少(P<0.01).慢性束缚模型大鼠的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理毛次数和粪便粒数均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显著增加(P<0.01);大鼠体重明显减少(P<0.05);蔗糖溶液消耗量明显减少(P<0.05).由此可见,慢性综合应激结合孤养模型组抑郁动物的各项行为学指标、体重变化及液体消耗量上均显示建模成功,而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在行为学指标上无显著差异,但在体重、糖水消耗及糖水偏爱程度上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97.
抑郁不啻为一记警钟:可以让我们意识到目前的生活需要改变;而自信心的强弱对我们的生存也至关重要。文内的一些测试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弄清我们的人生旅程应该如何“修正航向”。  相似文献   
398.
目的了解中小学教师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一般情况问卷、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某市622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男教师在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总的生存质量、对支持的利用度及抑郁总分得分均低于女教师(P<0.05);各年龄组教师在生活质量各维度、社会支持各维度、焦虑得分和抑郁得分等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自评健康的教师在生活质量各领域、支持利用度得分高于自评非健康的教师,焦虑量表得分则低于自评非健康的教师(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影响中小学教师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满意度、经济满意度、自评健康状况、婚姻满意度、娱乐时间长短、住房满意度和与同事关系等(P<0.05)。结论中小学教师生活质量受多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中小学教师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99.
目的观察使用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的全麻患者焦虑情绪、术后疼痛以及对麻醉医生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麻插管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均分为两组:A组患者使用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进行术前访视、术中管理、术后随访;B组患者采取常规围术期访视、管理。两组患者于术前一天、术前10分钟、术后一天完成各类情绪量表的自评以及对麻醉医生满意度的评分。结果术前一天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10分钟、术后一天:A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且抑郁焦虑症状轻微或正常者构成比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对麻醉医生满意度评分更高,麻醉中生命体征更平稳,苏醒时间更短(P0.05)。结论合理使用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可缓解全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麻醉医生的满意度,是值得推广的一系统、全面的麻醉医生围术期访视方法。  相似文献   
400.
目的:观察4周跑台运动对慢性应激致抑郁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血浆皮质醇(Cortisol,cort)含量和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模型组及应激运动组,制作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用八臂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大鼠学习记忆等行为学指标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试大鼠血浆cort含量,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半定量方法对海马CA1区BDNF神经元的数量及面积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慢性应激致抑郁大鼠血浆cort含量增加,八臂迷宫实验中应激大鼠完成八臂迷宫时间显著延长,工作记忆错误次数、参考记忆错误次数及总记忆错误次数均显著增加,海马CA1区BDNF表达减弱.而长期跑台运动可以显著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血浆cort含量降低,海马CA1区BDNF表达增强.结论:跑台运动可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机理可能与长期运动降低抑郁大鼠的血浆cort水平、拮抗HPA轴功能亢进及增强海马CA1区BDN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