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25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将酞菁铜颜料微胶囊应用到喷墨墨水中很好地解决了颜料在喷墨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以具有良好环境效应的水为溶剂,调整控制酞菁铜颜料微胶囊的粒径、体系的粘度和表面张力,制备了微胶囊型酞菁铜颜料喷墨墨水,并用EPSON ME 200喷墨打印机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微胶囊型酞菁铜颜料喷墨墨水中颜料粒径小于100nm,体系的粘度为1.2cP,表面张力为27.6mN/m,满足喷墨墨水的要求;微胶囊型酞菁铜颜料喷墨墨水的着色力、稳定性、耐热性和耐溶剂性接近进口墨水EPSON R210的标准,但耐光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2.
用界面聚合法(以PVP为囊壁)和原位聚合法(以UF为囊壁)制备了耐晒黄G微胶囊.实验结果表明:当以Na2SO4为分离剂,其水溶液加入速度为20 mL/min,囊材含量为15%,分散剂浓度为2.5%时,得到的PVP包覆的耐晒黄G微胶囊性能最好,其平均粒径小于4 μm;而在酸性条件下,以NH4Cl代替有机酸做催化剂,控制酸化时间为4h,反应终点pH为1.5,固化温度为70℃,固化时间为2h时,得到的UF包覆的耐晒黄G微胶囊性能最好,其平均粒径达3.2 μm.  相似文献   
153.
【目的】以壳聚糖(CS)为壁材,杀菌农药戊唑醇(TBA)为芯材,采用乳化喷雾干燥法制备出载戊唑醇/壳聚糖(TBA/CS)微胶囊制剂。【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探讨了乳液组成(水油比)和喷雾干燥条件对TBA/CS微胶囊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并通过模拟释放实验研究了TBA/CS微胶囊的缓释性能。【结果】当CS溶液质量分数为1.2%,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1.1%,喷雾气体压力为4 bar(400 kPa),进料速度10.5 m3/h时,制得的TBA/CS微胶囊有规整的球形结构,且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结论】乳化喷雾干燥法制备载戊唑醇/壳聚糖(TBA/CS)微胶囊的方法简单,CS溶液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喷雾气体压力、进料速度等实验条件对制备的TBA/CS微胶囊形貌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4.
研究了在以蜜胺树脂合成压敏显色微胶囊的过程中,造壁剂在系统中浓度分布的控制(加料方式)和芯/壁比(染料隐色体溶液与造壁剂的用量之比)对胶囊性能的影响。通过电镜照片、醋酸显色试验等对胶囊的表面光洁性、气密性和包容量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造壁剂的加料方式直接影响胶囊的表面光洁性和气密性,在实验的条件下宜采用分次滴加的方式。胶囊的芯/壁比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芯/壁比过大,壁材量不足以完整、致密地包裹胶囊;芯/壁比太小,则胶囊的有效成分少,达不到足够的显色深度。  相似文献   
155.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研究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生产方法、工艺路线,并对其系列产品在微胶囊壁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以柠檬油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壁材,壁材与芯材的最佳质量比为3:2,淀粉酯最佳的DE值为12.所得产品的微胶囊化产率和效率都接近100%.  相似文献   
156.
研究了偃松仁粉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结果表明 ,选用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作壁材 ,单甘酯和蔗糖酯作为乳化剂 ,乳化条件为单甘酯和蔗糖酯添加量为 0 7% (比例为 1∶4 ) ,乳化温度为 4 0℃ ,乳化时间为 3min)  相似文献   
157.
Chemically modified chitosan beads containing polyethyleneimine (PEI) were prepared to improve the metal ion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chitosan beads and their mechanical stability and to limit their biodegradability. The modified beads were encapsulated with the polymer material polysulfone by a novel surface coating method named the emulsion phase inversion method.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modified beads and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polysulfone coating layer were then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I was successfully linked onto the chitosan beads. The density of the -NH2 groups in the modified bead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ile the water content was reduced. The coating layer thickness was about 200 pm. The modified chitosan gel beads had excellent Cu(ll) adsorption capacity, with a maximum Cu(ll) adsorption capacity 1.34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unmodified bea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ven with the polysulfone coating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the modified beads is still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unmodified beads. The modifications improve the mass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chitosan beads as well as the bead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58.
双歧杆菌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壁材,用表面交联法将活性双歧杆菌微胶囊化,并观察了微胶囊的耐胃酸性、常温贮存稳定性和低温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9.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天然高分子材料海藻酸钠(alginate)和壳聚糖(chitosan)为原料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al-ginate-chitosan-alginate,ACA)微胶囊,用于动物和微生物细胞的微囊化培养与移植.考察了壳聚糖材料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活体实验方法,将制备的ACA微胶囊移植入小鼠腹腔,8个月后微胶囊能够成功回收,且囊内细胞出现聚集现象,小鼠腹腔无炎症等免疫排斥现象发生,初步证明了ACA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60.
微胶囊法和交联法固定化磷脂酶A1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不同固定化磷脂酶A1的方法,即交联法和微胶囊法,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磷脂酶A1.通过考察固定化载体和固定化酶的性质以及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等,比较两种固定化酶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微胶囊包埋法固定化磷脂酶A1工艺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