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4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53篇
系统科学   25篇
丛书文集   120篇
教育与普及   282篇
理论与方法论   65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554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洛阳盆地全新世气候环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伊洛河二级阶地皂角树剖面沉积物质的理化分析数据,推断洛阳盆了全新世气候环境特点是;早期冷湿,中期温暖湿润,晚期温暖半湿润,自1.2万aB.P.以来存在9个温湿和9个干旱亚阶段。  相似文献   
92.
含沙掺气高速水流壁面脉动压力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阐述水流脉动压力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含沙掺气高速水流的脉动压力进行了试验,研究了水、气、沙三相流体的压力脉动特性,探讨了掺气、含沙量等参数对水流压力脉动幅值特性,频率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储渗空间类型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受组构控制角度总结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存在着4类储渗空间,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与盐膏溶蚀有关的缝孔洞是同生期暴露大气水作用的产物,白云岩中与白云石溶蚀有关的缝孔洞则是同生期大气水与海水混合作用的结果。文章还进一步建立了各类储渗空间的形成演化模式,提出了它们的有利发育区段  相似文献   
94.
准噶尔盆地南缘的背斜构造大致分为三排,它们的变形强度各异。该文根据各背斜带的构造变形特征与空间展布特征,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成因机制模式。根据这一模式,从构造与生油配套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油气聚集条件。  相似文献   
95.
陆良盆地是云南省第三系沉积盆地的典型代表。盆地中识别出四个不整合面,即Tg、T6、T3和T0。其拉张史可分为两大阶段:(1)Tg→T5,拉张强度渐增期;(2)T5→现今,拉张强度渐弱期。与拉张史相对应,陆良盆地的沉降史可分为两个阶段:(1)N2c为快速沉降阶段;(2)Q为沉降缓慢阶段。据此,陆良盆地的形成演化阶段为:(1)盆地初始形成期(Tg—T6);(2)盆地扩张发育期(T6—T3);(3)盆地发展稳定期(T3—T0);(4)盆地萎缩充填期(T0—现今)。  相似文献   
96.
沉积盆地地下古水动力场恢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首先对地下水动力场进行了数学描述,以流体势分布度量不动力场,建立了地层埋藏史与流体压力孕育史恢复的数学模型,以此可作为恢复古水动力的重要依据。;最后提出了模型实现中的一些建议,系统阐述了古水动力场恢复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97.
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实验模拟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验模拟是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几十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研究,确定了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的一些机理,深化了油气成藏和分布和认识。目前实验模型主要有一维模型,二维模型,三维模型和微观模型。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实验模拟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1)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由单纯的机理研究向为数值模拟提供参数以及实际油气藏成藏动力学模拟发展;(2)研究方法不断改进,实现宏观与微观实验  相似文献   
98.
基于气测资料的储层含油气性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气测资料构造适当的综合指标,分别利用模糊模式识别和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两种方法对储层含油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测资料与储层含油气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可以用来确定气测综合指标与储层含油气性之间的模糊关系,而且对待识别样品气测资料的随机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神经网络法能够较准确地建立气测综合指标与储层含油气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但在待识别样品气测资料具有随机性的情况下,识别结果具有随机性.利用模糊模式和BP神经网络方法对储层含油气性进行识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快速为储层含油气性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且前一种方法的识别效果优于后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9.
基于RBF网络的漏磁检测缺陷定量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正确评估油气管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状况,需根据漏磁检测信号特征对缺陷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用于定量分析油气管道缺陷的迭代方法,给出了具体的算法步骤,并采用自适应学习机制来训练网络,既加快了该算法的收敛速度,又避免了陷入局部最小值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训练速度明显快于普通反向传播(BP)网络,而且最大量化误差仅为0.26%。该方法有助于提高漏磁检测的准确度,可为油气管道的安全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0.
利用哈密顿傅立叶格点法(FGH)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并使用劈裂算符方案传播波函数,计算HC l分子从初始态X1∑+的不同振动能级(v=0,v=1,v=2,v=3)上跃迁到激发态A1∏的吸收截面.从计算结果中可发现,从不同的振动能力激发获得的吸收谱是不同的,这些吸收截面都表现出相应的谐振行为,吸收截面的最小值的数目恰好与基态振动波函数的节点数是一致的,这种现象正好符合反射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