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国家重点学科名单,我校“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成功入选国家重点学科,这是地质学系继构造地质学、古生物与地层学顺利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估后又一次重大发展,从而使该系原有的两大优势学科均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标志着该系的学科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基于甫沙—克里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和西昆仑造山带的盆山结合部位,其构造位置特殊、演化复杂,综合运用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及磷灰石热演化历史模拟方法,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资料,对该地区进行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甫沙—克里阳地区中新生代发生5期构造事件,对应地质时代分别为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早中新世和上新世;各期构造事件在本区及周邻均具有明显的地质响应,其中,晚三叠世的构造事件具有长期整体抬升的特征,该事件使得本区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延缓,为油气的晚期成藏奠定了基础;而上新世的快速抬升事件则使得研究区内烃源岩、断裂输导和圈闭等成藏要素相互耦合,促使油气发生晚期成藏,对该区油气聚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沉积盆地地下古水动力场恢复──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先对地下水动力场进行了数学描述,以流体势分布度量水动力场,建立了地层埋藏史与流体压力孕育史恢复的数学模型,以此可作为恢复古水动力的重要依据;最后提出了模型实现中的一些建议,系统阐述了古水动力场恢复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沉积盆地地下古水动力场恢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首先对地下水动力场进行了数学描述,以流体势分布度量不动力场,建立了地层埋藏史与流体压力孕育史恢复的数学模型,以此可作为恢复古水动力的重要依据。;最后提出了模型实现中的一些建议,系统阐述了古水动力场恢复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综合考虑烃源岩沉积时的内在属性和沉积之后的外在演化两个方面,筛选烃源岩厚度、总有机碳含量及镜质体反射率评价参数,并提出等效有机碳厚度概念,利用等效有机碳厚度和镜质体反射率参数的交会叠合,建立了低勘探程度地区烃源岩综合评价方法。运用此方法对塔里木盆地西南拗陷石炭系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预测最有利烃源岩位于研究区的乌恰—喀什—阿克陶和莎车—泽普—叶城一带。该方法预测的有利烃源岩区域与目前的勘探现状吻合,显示了此评价方法在低勘探程度地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超压可在断裂的沟通作用下发生垂向传递,目前对于断裂传递型超压的识别、计算和预测研究还比较薄弱。分析此类超压的成因,修正前人关于垂向传递型超压识别方法,以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盐下断裂发育的超压地层为例,通过含气声速校正和浮力校正,识别盐下断裂传递型超压,近似计算传递量,最终分析影响该区断裂传递超压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克拉苏冲断带的大北和克拉苏地区的盐下地层均不同程度存在超压传递现象;超压的传递量在大北地区大北3井为24.10 MPa,在吐北2井为26.35 MPa,克拉苏地区的克拉2井平均为16.47 MPa,由断裂传递所产生的超压约占实测总过剩压力的50%;超压的传递量主要受断裂的断距、倾角及断裂穿越地层的过剩压力梯度的综合影响,是三者乘积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3储层特征.方法 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对储层进行研究.结果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3储层为致密型砂岩,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直观地显示出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3储层具有很强的微观非均质性.结论 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是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3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在低渗透砂岩中,溶蚀作用引起砂岩产生强烈的非均质性,而这些砂岩则形成长3储层的高渗带.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成藏期油气运移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恢复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深层和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延长组主要成藏期的过剩压力,结合对研究区低渗透储层的物性演化历史分析,对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运移过程中油气可能的动力条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中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具有多样性;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深层在天然气的成藏时期储层已经致密,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为快速沉积、生烃、构造挤压等多因素作用形成的异常高压;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延长组在早、中期油充注时储层尚未致密,在浮力作用下发生侧向运移,晚期油充注时储层已经致密,油利用先前与油长期接触而具亲油性的残留路径沿优势输导通道侧向运移,毛细管力为主要动力,储层间的过剩压力差也起一定作用,是多期次多动力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运移和聚集动力的耦合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宋岩  夏新宇  王震亮  王毅  胡圣标 《科学通报》2001,46(22):1906-1910
以准噶尔盆地为例,利用运移和聚集动力学方法对不同时期天然气运移和聚集方向进行了综合分析,表明侏罗系天然气在白垩纪-早第三纪的运移以及二叠系天然气在株罗纪以来的运移受控于沉隆过程所决定的流体压力(包括异常压力)和毛细管力,而侏罗系天然气在晚第三纪至今的运移以及二叠系天然气在三叠纪的运移受控于构造应力,据此指出了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运移和聚集的有利地区。研究表明在构造稳定早期,流体压力、重力、毛细管力是影响流体势的3个主要动力机制;而在构造强烈活动时期,由于强烈构造挤压引起流体压力骤增对天然气运移的作用远远大于重力和毛细管力的作用,故构造应力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砂岩成岩作用阶段划分、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方法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包裹体测温和镜煤反射率对储层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结果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的长3砂岩储层处于中成岩A期阶段,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它们对储层孔隙结构具有很强烈的影响作用.结论 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该区砂岩成为致密型储层,但早成岩阶段形成的绿泥石膜保护了一些砂岩的原生孔隙,从而使长3绿泥石胶结相储层中发育残余孔隙;晚成岩A期强烈的溶蚀作用使高岭石胶结相储层中发育溶蚀孔隙,从而在储层中形成孔隙发育带,构成了油气聚集的必要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