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pH=4.5、摩尔比在1:1~1:4时,高氯酸镨与谷氨酸/苦杏仁酸/青霉胺水溶液的吸收光谱,并由此计算了Pr3+的电子排斥和Land参数(Fk(2,4,6)和ζ4f),键合参数(β,b1/2,δ)和Judd-Ofelt参数(Tλ(2.4.6)),并由这些参数的变化和数值指出在溶液中Pr3+和配体主要以外圈配位。Judd-Ofelt参数T6和3H4→3P2跃迁强度相关,T4与3H4→3P0跃迁强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了不同pH值条件下,在20~50℃温度范围内氟铍酸三甘肽(TGFB)晶体的溶解度与pH值的经验关系式为:S=6.6×10-8T3.729(1.16-0.115pH)-(pH-1.4)[7.5-0.4(1/lgpH)2.5].研究生长母液的酸度对亚稳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培育TGFB单晶的最佳pH值范围为2.2~2.6.  相似文献   

3.
海拉尔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可分为断陷和坳陷两个时期。断陷期又可分为5个阶段:孕育阶段、强烈拉张阶段、快速沉降阶段、稳定拉张阶段和萎缩阶段。坳陷期拉张减弱,有扭性作用,盆地变浅。因此,海拉尔盆地为一“断陷-坳陷”转化型盆地。  相似文献   

4.
人参果中杂多糖F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人参果渣中分离纯化获均一的多糖F.它是由Ara,Rha,xyl,GalA,Gal,Glc组成,摩尔比为:5.9:4.3:0.3:0.7:17.4:1.F的结构分析用高碘酸氧化,Sinith降解甲基化分析,G·C与G·CMS联用鉴定.结果表明F为多分枝结构.分子主干由β─(1→3)─D—Gal基构成,其中部分糖基在C4或C6位带有侧链,分子中尚有以1→4或1→6昔键相连的Gal基.分子的支链由Ara基(1→5),Rha基(1→4),Glc基(1→3),GalA基(1→43)组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安江水库黄尾密鲴三年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1)黄尾密鲴个体绝对生殖力r=4.4215×10-5L3.7718,个体相对生殖力与体长的增长关系和r基本相同;r与r/L与肥满度基本呈正相关;(2)密鲴性成熟年龄2-3龄;体重(W)与体长(L)呈幂函数相关,W=5.0887×10-5L2.8170,(r=0.96)(3)密鲴为腐屑泥食性鱼类;(4)产卵期5-7个月,5月中旬至7月中旬是产卵盛期,产卵水温为22-28℃;(5)受精卵在水温24℃时经35小时40分钟孵化出苗,胚胎发育各阶段的特征与一般硬骨鱼类基本一致;(6)胚后发育描述了孵后1-5天鱼苗及稚鱼期和幼鱼期的简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系统地总结并提出塔里木盆地10大石油地质基本特征:(1)塔里木盆地为一古生界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界前陆盆地组成的大型叠合复合型盆地;(2)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及多个演化发展阶段;(3)塔里木盆地主要有寒武—奥陶系、石炭—二叠系,三叠—侏罗系3套烃源岩;(4)塔里木盆地发育多套深埋优质储层及5套良好储盖组合;(5)塔里木盆地油气水性质复杂、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6)塔里木盆地富油又富气,天然气藏以凝析气藏为主;(7)塔里木盆地既有陆相油气,又有海相油气,已发现的石油以海相成因为主,天然气以陆相成因为主;(8)塔里木盆地已发现的油气藏以中小型为主,具有埋深大、丰度低、产能高的特点;(9)塔里木盆地具有多个成油气系统、多期成藏及油气多次运移再分配的特点;(10)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十分复杂,油气聚集受多重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7.
生长调节物质对丹参叶片脱分化及根芽分化的效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生长调节物质对丹参叶片脱分化及根芽分化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1)0.5~5.0mg/L2,4-D,0.1~0.5mg/LNAA0.5~1.5mg/LIBA或0.2~1.0mg/L4PU-30诱导叶片的脱分化率高达97%~1000%。(2)0.1~0.5mg/LNAA或0.5~2.0mg/IBA诱导芽化率为93%~100%,3种细胞分裂素中,4PU-30对叶片芽化最有效,6-BA和KT次之。(3)随  相似文献   

8.
芝麻下胚轴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器官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五种植物激素对芝麻下胚轴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器官发生的影响.研究表明:(1)2.4-D或NAA(1mg/L)+BA或KT(0.smg/L),2.4-D(0.5-1mg/L)和NAA(05-1mg/L)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2)BA或KT(0.5-1mg/L)可促进下胚轴芽丛的形成(3)NAA(0.5-1mg/L)、IAA(0.5-1mg/L)和KT(0.5-1mg/L)对下胚轴根的形成最有利.  相似文献   

9.
用 pH测定法、溶解度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铀试剂Ⅲ的八个离介常数,在离子强度等于0.1时它们分别为: K1=13±1.2; K2=(2.4±1.1)×10-2, H3=(9.6±1.1)××10-4;H4=(3.3±0.1)× 10-5;K5=(5.4±0.3)×10-8;K6=(1.0±0.2)×10-9;K7=(4.7±0.4)×10-11;K8=(4.7±0.5)×10-13。并根据这些常数作出了试剂离介形式随PCH的分布图。  相似文献   

10.
陆良盆地是云南第三系沉积盆地的典型代表。盆地的形成过程决定了第三系含气系统的形成过程。盆地第三系有一个含气系统,即N2c2-N2c3(!)含气系统。上第三系茨营组二段(N2c2)为主力烃源岩,三段(N2c3)为优势储集岩,而N2c4为区域盖层。N2c2-N2c3(!)含气系统的关键时期是距今1.64Ma,圈闭形成于N2c1-N2c4,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发生在N2c2至今。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有效弹性厚度和不同尺度的拉张因子,并结合裂后的沉积记录可以反映一个伸展性盆地的形成演化特征.运用基于弹性梁模型和挠曲均衡原理的二维构造模拟软件重点对横穿台西南盆地的一条地震地质剖面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5km为台西南盆地最合适的有效弹性厚度;岩石圈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2~4.8之间,上地壳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0~1.2之间,全地壳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1~3.0之间,岩石圈伸展具有横向的非均质性和深度的依赖性;台西南盆地裂后阶段受陆架坡折形成、东沙运动两期构造运动影响较大,不同于典型伸展性盆地裂后沉降模式,沉降特征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沉降特征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回剥分析方法(Backstripping analalysis)选取有代表性的四条剖面地层,计算了库车盆地中、新生代地层的沉降速率和沉积速率,其中构造沉降在早三叠世、早白垩世、上新世分别达到32.45 m/Ma、37.35 m/Ma和59.82 m/Ma的高峰,沉积速率曲线也清楚的揭示了库车盆地在演化过程中沉降速率起伏变化的特点.结合地震剖面上的构造证据以及岩相古地理、古生物化石证据,分析了库车盆地在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认为库车盆地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经历了挤压,应力松弛,构造伸展,挤压,应力松弛,再挤压等六个构造活动阶段,说明了盆地演化过程中构造活动的阶段性.由盆地的沉降特点、构造的活动性质,分析认为库车盆地是由三叠纪早期的前陆盆地经历了中生代应力松弛、盆地伸展以及晚白垩世的挤压隆升和剥蚀,经过早第三世的海侵,在新生代再次复活,是再生的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13.
东非Anza盆地结构及沉积充填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Anza盆地的地震、钻井及周边野外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较为详尽地阐述了Anza盆地的区域地质特征和盆地结构,确定了Anza裂谷盆地的叠合改造性质。重点分析了Anza盆地自Karoo期以来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认为盆地的主要经历了Karoo期裂陷、白垩纪-古近纪裂陷及新近纪坳陷沉积,形成了明显的下部断陷、上部广覆式坳陷的双层沉积充填结构。盆地湖相地层主要发育在早白垩世的快速裂陷阶段,并到早白垩世晚期快速消亡,后期几乎全是河流相的粗碎屑沉积,在裂谷活动中缺乏旋回性湖相地层的发育过程。这种演化发育的特点决定了Anza盆地下白垩统发育的三角洲前缘沉积是油气勘探比较有利的储集相带,发育较好的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东部三塘湖盆地构造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三塘湖盆地形成于晚古生代以后,是一个构造演化复杂的中小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石炭纪到早二叠世盆地基底形成阶段、晚二叠世到白垩纪盆地发育阶段和第三纪以来的后期盆地改造阶段。在基底形成阶段,早石炭世为古准噶尔洋盆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时期,晚石炭世进入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时期,早二叠世为碰撞后伸展转换时期。从晚二叠世以后,盆地进入发育阶段。晚二叠世为造山后伸展断陷时期,三叠纪末为挤压隆升时期,侏罗纪-早白垩世盆地进入拗陷时期,早白垩世末期为挤压逆冲时期。从第三纪以来,盆地进入了后期的改造阶段。在整个盆地演化过程中,晚二叠世盆地处于张性成盆环境,并沉积发育了上二叠统芦草沟组泥灰岩、上三叠统小泉沟群和下-中侏罗统水西沟群以暗色泥岩为主的三套烃源岩。受其区域性挤压构造背景影响,早白垩世末期和晚始新世是盆地两个油气成藏关键时刻,特别是新生代晚期盆地的改造对油气能否进入成熟生油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the latest seismic and geological data, tectonic subsidence of three seismic lines in the deepwater area of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PRMB),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is calcula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ifting process of study area is different from the typical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 Although the seafloor spreading of SCS initiated at 32 Ma,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rate does not decrease but increases instead, and then decreases at about 23 Ma,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rifting continued after the onset of seafloor spreading until about 23 Ma. The formation thickness ex- hibits the same phenomenon, that is the syn-rift stage prolonged and the post-rift thermal subsidence delay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are supposed to be three: (1) the lithospheric rigidity of the northern SCS is weak and its ductility is relatively strong, which delayed the strain relaxation resulting from the seafloor spreading; (2) the differential layered independent extension of the lithosphere may be one reason for the delay of post-rift stage; and (3) the southward transition of SCS spreading ridge during 24 to 21 Ma and the corresponding acceleration of seafloor spreading rate then triggered the initiation of large-scale thermal subsidence in the study area at about 23 Ma.  相似文献   

16.
研究渤海海域盆缘洼陷——庙西南洼的生烃能力,指导该区油气勘探。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剖面特征分析、古地貌恢复及水平方差切片分析等技术,对庙西南洼古近纪走滑、伸展等控洼断裂的活动期次、活动性质、活动强度进行研究,明确断裂的控洼机制,分析洼陷沉降中心的迁移规律,建立洼陷的演化模式,进而优选有利烃灶的发育位置。依据控洼断裂活动性质与强度的变化,可将其划分为4期构造运动:伸展主控期、伸展-走滑分异期、走滑-伸展联控期、走滑强拉期。不同期次的断裂活动导致洼陷结构的改变,使沉降中心不断迁移: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中东部多沉降中心、沙三段沉积时期西南部沉降中心、东营组沉积时期南部沉降中心,呈现由东向西、由北向南的迁移规律,围绕走滑带往复迁移。中南次洼作为古近纪庙西南洼的继承性沉降中心,有利于烃源岩的成熟、保存,为研究区主烃灶发育区。  相似文献   

17.
巴彦浩特盆地沉降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回剥分析技术对巴彦浩特盆地的沉降史作了定量方面的研究,认为巴彦浩特盆地是在早古生代的古隆起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共经历了两个隆升期和三个沉降期,两个隆升期是:三叠纪—早侏罗世、晚白垩世;三个沉降期是:志留纪—二叠纪、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及第三纪—第四纪.相应地形成了四种类型的盆地,即志留纪—二叠纪前陆盆地(南部坳陷带)、石炭纪—二叠纪裂陷槽(东部坳陷带及其以东地区,为贺兰裂陷槽的一部分)、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断陷盆地及新生代的坳陷盆地.晚古生代时,沉降主要发生在盆地的南部坳陷带及东部坳陷带内,侏罗纪时,南部坳陷带隆起,西部坳陷带及东部坳陷带为主要沉降区,受断陷活动控制,其间为中央隆起带分隔.早白垩世盆地全面下沉,成为统一盆地  相似文献   

18.
基于西昌地区中、新生代地层、古生物、岩相古地理及区域地质的研究,将该区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分为两大阶段:早、中三叠世以拉张为主的块断差异升降阶段和晚三叠世至今以挤压为主的盆地形成与演化阶段。前者控制了区内海相层系的分布;后者可进一步分为前陆盆地形成阶段、盆地形成和发展阶段、盆地萎缩阶段和盆地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19.
塔北隆起北部正断层的成因机制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自中生代以来一直处于挤压构造背景,而塔北隆起北部正断层的出现却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对塔北隆起北部正断层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认为,根据正断层发育完全受基底古构造格架的控制,其成因源于再生前陆盆地挤压背景下基底构造活动对上覆构造层的影响,具体表现为:①基底受挤压强烈翘曲导致上覆脆性地层引张构造变形;②先存基底断块隐伏活动诱导上盘层系引起构造变形.得出正断层自西向东的持续发育随前陆盆地沉降中心的迁移而有规律性变化的结论.塔北隆起北部正断层的成因模式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基底—盖层统一构造变形的关系,对解释中国西北地区挤压构造背景下沉积盖层局部引张构造变形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