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6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疾病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10年5月26—29日在上海市举办。  相似文献   
72.
许多因素如活性氧类物质,可引起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而MTH1能够有效防止8-oxoG导致的神经细胞氧化损伤。介绍了神经细胞内氧化损伤发生的机理,阐述了帕金森病MPTP模型中MTH1对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神经末梢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3.
帕金森病一直被认为是以运动障碍为主的疾病,近年来其非运动症状越来越备受关注。本文仅就帕金森病中的疲劳这一个非运动症状的定义、流行病学、影响因素、评价量表和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4.
通过建立去卵巢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项技术对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数目、基因表达水平及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物含量进行考察并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上述检测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O.01)。发现本模型具有更年期女性帕金森病的基本的病理特点,可应用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国人吸烟与帕金森病(PD)的负相关联是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在北京地区55岁以上PD患病率调查中确诊及2002年8月至2003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帕金森研究中心诊治的患者共114例;以及性别、民族及居住地与其匹配的对照205例.结果 以非吸烟人群为对照,吸烟年限<20a、≥20a;戒烟年限>20a、<20a、现仍吸烟;吸烟量0.5盒/d、>0.5盒/d呈现PD神经保护性增强趋势,OR值分别为0.61(95%CI:0.35,1.07)、0.35(95%CI:0.18,0.70);0.61(95%CI:0.31,1.12)、0.47(95%CI:0.17,1.13)、0.44(95%CI:0.23,0.86);0.54(95%CI:0.33,0.89)、0.53(95%CI:0.12,0.86).结论 吸烟与帕金森病的负相关联存在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76.
中药山豆根的神经毒性:从人到动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药的毒性研究 ,一直是我们所忽略的 .其实即便是我们的传统中医理论 ,还是强调“是药三分毒” .种种原因致使信奉“纯中药制作 ,无任何毒副作用”观点的人并非少数 .我们以中药山豆根为例 ,从临床患者与神经影像学改变到大鼠神经电生理及神经病理损害作一介绍 ,证实其对大脑基底神经核和海马的病理改变 ,提示其肯定的神经毒副作用 .即自然界一些化学及植物的环境暴露因素可能是帕金森病的病因之一 .同时认为对中药现代化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应该加强  相似文献   
77.
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complex I)活性降低以及氧化应激损伤密切相关.使用complex I特异性抑制物鱼藤酮,损伤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后,给予H2O2造成氧化应激损伤,以研究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变化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鱼藤酮处理后,细胞对H2O2所致氧化损伤的易感性增高,且细胞形态及细胞存活率的改变与鱼藤酮浓度呈量效关系.与此同时,细胞内抗氧化蛋白之一,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水平在细胞损伤时明显下降.以上结果表明,线粒体complex I抑制对细胞氧化应激易感性的影响可能与胞内硫氧还蛋白水平降低有关,提示硫氧还蛋白在诊断神经元损伤和神经保护中有一定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78.
埋藏式深部脑刺激器(DBS)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是影响我国中老年群体生存质量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国际公认深部脑刺激(DBS)是控制帕金森病的最好方法,设计了一种无内置电源的深部脑刺激器,给出了总体设计方案和电路原理,通过实验给出了刺激脉冲波形。  相似文献   
79.
80.
实验利用SD大鼠复制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完全损伤型帕金森动物模型,将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处理后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lleoclxromocytoma cells,PC-12)移植人模型大鼠纹状体内,观察模型动物行为改善和移植PC-12细胞的存活情况.经行为学检测,6-OHDA动物模型复制成功率达55.1%.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模型动物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减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含量降低证明模型动物稳定、可靠.PC-12细胞经NGF(50 μg/L)连续诱导7 d,细胞逐渐平展、细胞膜变皱褶等神经元形态学特征出现后,于纹状体内行细胞移植术,经阿普吗啡(apomorphine,APO)诱导旋转行为有明显改善,蛋白印迹检测也发现移植侧具有显著的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信号.因此,NGF诱导后的PC-12细胞可以作为治疗帕金森的一种细胞供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