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探讨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测定对~(18)F-FDG PET/CT发现直结肠FDG局灶性高代谢灶癌变判断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56例意外探测到结直肠局灶性高摄取灶病例,同时行血清CEA测定,将肠镜及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分组。各组血清CEA水平数据汇总后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计算血清CEA水平测定的诊断效率。结果表明:56例结肠局灶性高代谢病灶中,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出结肠癌及腺瘤共43例,阳性预测值(PPV)为76.8%;其中直结肠癌26例,腺瘤17例,其余13例(23.2%)为炎性及生理性改变。结肠癌组、腺瘤组及良性病变组(炎性和生理性摄取)的血清CEA水平分别为(15.0±17.1)μg/mL,(2.23±0.96)μg/mL,(2.51±0.90)μg/mL,恶性病变组与腺瘤组及正常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F=8.277,P=0.001。结肠癌组与癌前病变组及生理及炎性组之间P值分别为0.001和0.001。血清CEA水平探测局灶性浓聚灶结肠癌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4.6%、83%和83.9%。说明~(18)F-FDG PET/CT偶然发现结肠局灶性高摄取病灶中癌前病变和恶性病变阳性率很高,血清CEA水平对局灶性直结肠偶发FDG浓聚灶的恶变诊断具有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淋巴转移是结肠癌的主要转移途径。有资料证明,在手术切除的缩肠癌标本中约40-60%已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转移[1]。96年开始,我院开展了给肠癌根治术中,浆膜下注射美蓝染色淋巴结染色技术,估计淋巴结转移情况,决定结肠癌根治的范围。减少了手术风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选用1996年9月至1997年9月间的9例结肠癌病人。其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回盲部结肠癌1例、升结肠癌6例、乙状结肠癌2例。本组病例全部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均回报为结肠癌。其中管状腺癌…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探讨丙酮酸激酶M1(pyruvate kinase M1,PKM1)、丙酮酸激酶M2(pyruvate kinase M2,PKM2)在不同结肠癌细胞中表达情况与结肠癌发展的相关性。通过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丙酮酸激酶活性分析,检测不同恶性程度结肠癌细胞中PKM1、PKM2的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及丙酮酸激酶活性,分析它们与结肠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PKM1和PKM2在人结肠癌细胞和正常结肠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PKM1及PKM2的总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与人结肠癌恶性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细胞核中PKM1与PKM2的表达量比值与结肠癌恶性程度呈负相关;丙酮酸激酶活性与结肠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细胞核中PKM1与PKM2的表达量比值可以作为结肠癌恶性评价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It is known that microRNAs (miRNAs) expression profile shows substantial changes in cells under DNA damage. Here, we did miRNA microarray and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to comprehensively identify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RNAs in colon cancer cell lines HCT116 p53+/+ and HCT116 p53-/-. Cluster analysis revealed a panel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RNAs which are regulated by p53 and/or UV-C induced DNA damage. These altered miRNAs tend to be located in chromosomes 13, X and 17. Moreover, pathways enrichment analysis estimated that MAPK pathway, focal adheren pathway, p53 pathway and Wnt pathway were mediated by these miRNAs to exert their functions in DNA damage response. Additionally, we found that miR- 320a, one of the UV-C induced miRNAs, play a role in protecting cells from DNA damage.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show that miRNAs are dynamic regulated in p53- dependent or -independent manners in different cell contexts and different situations following DNA damage.  相似文献   
16.
microRNA调控靶向基因的表达,影响其细胞周期进程、凋亡等过程的进行.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方法, 发现miR 330可以降低结合P73 3′UTR的荧光活性, 同时在HCT116细胞中, 慢病毒过表达miR 330可以抑制内源性TAp73蛋白的表达, 在此基础上, 用cisplatin处理细胞后, 过表达miR 330的细胞加速凋亡, 而这一过程在恢复TAp73的表达后,细胞凋亡活动又被减弱. 另一方面, 包装慢病毒shRNA P73感染HCT116细胞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与miR 330一致. 而且这种作用不依赖于p53. 所以, 在结肠癌细胞HCT116中, 过表达miR 330可下调P73的表达并增强细胞对治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 为治疗顺铂抗性的肿瘤细胞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观察莪术醇对人结肠癌SW1116细胞生长及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用不同浓度的莪术醇处理SW1116细胞,MTT检测莪术醇对SW1116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测定Caspase-3酶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cl-XL的蛋白表达.莪术醇能以时间、剂量依赖性的关系抑制人结肠癌SW1116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莪术醇与SW1116细胞作用48 h和72 h后Caspase-3酶活性显著增强;同时,莪术醇处理SW1116细胞后,Bcl-2和Bcl-XL蛋白表达下调.说明莪术醇可抑制人结肠癌SW1116的增殖,诱导其凋亡,机制可能与调节Caspase-3、Bcl-2/Bcl-XL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表达小鼠抗PD-1抗体(VT1093M)的溶瘤病毒对结肠癌腹腔移植瘤模型的抗肿瘤作用,利用BALB/c小鼠成瘤的小鼠结肠癌CT26-luc细胞株建立了结肠癌腹腔移植瘤模型。接种后第8天进行分组,设置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 NS)组、病毒VT09X组和VT1093M组,每组5只,注射剂量为2.5×107 pfu/250μL,NS注射250μL,每隔一天注射一次,共注射5次。末次注射后6 d,脱颈处死小鼠,提取外周血中CD45+细胞和腹水细胞,进行体外杀伤实验。治疗组初次出现荧光消失后第13天,进行再挑战实验。结果表明,造模实验确定最佳接种条件为200μL的2.5×106个/mL细胞悬液;药效实验中,VT09X组和VT1093M组较NS组具有明显的肿瘤抑制效果,VT1093M组治疗期间出现肿瘤消失情况,较VT09X组抑瘤效果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挑战实验中,VT1093M组均未出现肿瘤再次生长;在体外杀伤实验中,注射病毒组的外周血CD45+细胞在靶效比为1∶40时对CT26...  相似文献   
19.
PARP10是ADP-核糖基转移酶家族PARPs的一员,大量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在细胞免疫应答、转录调控、DNA损伤修复、周期调节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PARP10可通过影响多种信号通路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与侵袭,已被发现参与了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生化实验证明PARP10在结肠癌细胞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敲低PARP10的表达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通过筛选,我们发现香豆素(Coumarin)这一天然生物活性化合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初步证明香豆素通过抑制结肠癌细胞中PARP10蛋白表达而降低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本研究为深入理解PARP10在结肠癌中作用以及相关的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我国科学家丁侃和肖斐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一种微RNA(miRNA-885-3p)能通过抑制微血管生成来阻止恶性瘤的增生。该研究为从微RNA分子作用机理中开发抗癌新药提供了一定的线索和理论基础。微RNA(micro RNA)是一类非编码RNA.能通过序列互补而在后转录水平上使某些基因的表达沉默。有些微RNA分子能影响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