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与普及   6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Pyritization in the Gaojiashan Biot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Late Sinian (Ediacaran) Gaojiashan Biota was a soft-bodied fossil-Lagersttte dominated by sub-stantial pyritized, three-dimensionally preserved tubular and conotubular fossils. Soft-tissue pyritiza-tion is extremely scarce in the fossil records, especially in the Precambrian, therefore it has very im-portant and unique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pyritization in the Gaojiashan Biota. Early pyritization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the fossil preservation and two main factors ensured the successful pyritization of the fossils, namely rapid burial and permineralization. The former was controlled by secular storm deposition, and the latter was achieved by sufficient supply of available iron from sediments. SEM data of Conotubus demonstrate two types of preservation of the tubes (defined as type A and type B, re-spectively). In type A, pyritization took place relatively earlier and completely preserved both tube wall and coelom, but no detailed structure. While in type B, pyritization took place somewhat later and pre-served the integrated tube wall, but partially the coelom. The siz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pyrite framboids suggests that pyritization took place in two different environments with entire different oxygen content.  相似文献   
102.
金帆  张福成  李志恒  张江永  李淳  周忠和 《科学通报》2008,53(11):1311-1317
产自河北丰宁四岔口盆地的原羽鸟是迄今所知最为原始的反鸟类化石, 其产出岩段不含辽西义县组的标志性化石; 该岩段所含的鱼类和鸟类化石显示了比义县组相关属种更原始的特征状态, 且叶肢介化石为多见于冀北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的属种. 就地层发育序列而言, 含原羽鸟的沉积岩段在相邻盆地伏于含义县组标志性化石的地层之下, 因而确认原羽鸟的层位应低于辽西的义县组, 大致相当于冀北的大店子组, 这是目前国内鸟类化石与世界上反鸟类的最低产出层位. 与原羽鸟相伴的还有其他鸟类、鲟形鱼类、有尾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 据此新建丰宁北票鲟-丰宁原羽鸟脊椎动物组合, 这一组合将热河生物群中脊椎动物的演变历史推进到130.7 Ma前. 建议以控制生物阶段性发展的大尺度构造沉积旋回来界定热河生物群, 并以北票鲟替代狼鳍鱼作为热河生物群的代表化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系统分析滇东泥质基底澄江化石库腕足动物的生活方式.方法 依据澄江化石库丰富的腕足动物资料,论证寒武纪早期泥质基底腕足动物的生活策略.结果 寒武纪早期泥质基底上腕足动物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肉茎附着型(pedicle-anchoring or pedicle-attaching)、自由平躺型(free-lying)、假内栖型(qusi-infaunal)和表栖粘附型(cemented epifaunal),肉茎附着型是早寒武世腕足动物生活的最普遍的型式.结论 空间生态分析显示,早寒武世滇东海盆中,腕足动物的分布已经具有一定的空间层次性,不同的腕足类型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形成了比较复杂的空间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对位于中国云南省东部的早寒武世澄江化石库保存的软躯体构造的叶足动物化石进行系统研究,探究叶足动物这一灭绝类群与现生有爪类的亲缘关系.方法 将叶足动物化石与现生有爪类进行形态对比分析,详细讨论它们之间可能的近裔特征,从生物演化角度系统探究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叶足动物与现生有爪类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结论 现生有爪类极有可能是叶足动物演化过程中的一个侧支.  相似文献   
105.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化石层的地层关系与时代讨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来详细的野外区域地质调查发现, 道虎沟化石层的分布并非仅仅局限在道虎沟村附近, 还断续出露于相邻其他几个地区. 道虎沟化石层角度不整合在复杂的基底地层之上, 岩石地层层序由三部分组成, 其中下部为夹红色页岩沉积, 这一地层曾经被误认为是下伏土城子组. 野外大规模化石发掘显示, 道虎沟层的化石主要富集在上部地层的湖相页岩中; 由于后期强烈的构造改造, 地层在多处发生褶皱倒转. 新发现的地层接触界线清楚地证明, 一直被认为是“上覆”地层的髫髻山组中酸性火山熔岩(同位素年龄159~164 Ma)实际上为其下伏地层, 道虎沟化石层的时代不可能早于这一年龄, 也不可能是中侏罗世“九龙山组”. 目前的化石发现和研究显示, 叶肢介和昆虫组合所反映的时代要早于脊椎动物化石所代表的时代, 如辽西螈、热河翼龙和带羽毛的手盗龙类等与义县组同一类群的分子非常相似. 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现可靠的热河生物群鱼类化石, 但是这一地层的脊椎动物化石组合更接近于早白垩世热河群. 道虎沟层与热河群无论从沉积地层特征、火山活动和脊椎动物群面貌都很相似, 属于相同的火山-沉积旋回, 化石动物群可能代表了热河生物群最早的记录.  相似文献   
106.
邓涛  吴飞翔  王世骐  苏涛  周浙昆 《科学通报》2019,64(27):2894-2906
新生代古近纪/新近纪之交是地球生命环境演化史上的重要节点,生物界总体面貌更趋近现代.青藏高原的隆升对该地区的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终形成现代高原冰冻圈环境与生态体系.通过研究近年来高原腹地伦坡拉、尼玛盆地古近纪-新近纪沉积中产出的大量动植物化石,发现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在古近纪/新近纪之交经历了由热带、亚热带生态体系向高原型生物群落的重大转折.以上地点渐新世地层中的鱼类、植物和昆虫化石证据表明,高原腹地在26~24 Ma仍为温暖湿润的低地,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还可深入藏北.这一时期动植物以攀鲈和棕榈为代表,不仅反映热带、亚热带气候特征,并且表明当时盆地可能的最大海拔仅有2300 m左右.自中新世开始,高原陆地生态系统整体上向现代型过渡.裂腹鱼开始出现,并自此向特化等级演化,至上新世出现高度特化种类.早中新世植被以北温带落叶阔叶树种占优势,同时出现大量针叶树,草本植物进一步发展,反映气候已具温带特征.哺乳动物在早中新世出现适应温带森林的近无角犀等,而以披毛犀为代表的寒冷适应性冰期动物祖先出现于上新世.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这一重大转折与高原主体在早中新世隆升到接近3000 m高度所产生的降温效应相关,同时也受到全球气候转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4,(22):58-59
科幻电影《阿凡达》牛,潘多拉星球的飞行翼兽伊卡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我匡古生物学家却在辽西热河生物稍中,发现了两件与伊卡兰极为相似的翼龙标本,这一新物种被命名为阿凡达伊卡兰翼龙。伊卡兰翼龙之所以得名,与它独特的下颌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汪筱林表示:"在所有已知的翼龙中,仅具有下颌骨脊而不具有头骨脊的种类从来没有被发现过,在现生动物中也没有这一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08.
张洁 《世界科学》2014,(11):28-29
<正>为了防止学术炒作,对于人体微生物学的研究,我们需要问五个问题。——本文作者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助理教授威廉·汉纳(willian P.Hange)人体内微生物群是如何促进或损害健康这一问题突然间获得了极大关注。过去五年中,有关研究表明,人体内的微生物群和自闭症、癌症以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有关。这些发现点燃了公众的想象力。《纽约时报》的  相似文献   
109.
按照传统的分类,古生物学家将翼龙分为两大类群,喙嘴龙类和翼手龙类,它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科学家认为,翼手龙类是从某种喙嘴龙类进化而来的,然而,却一直苦于没有找到任何中间过渡类型的化石。对此,各国古生物学家都在努力寻找着答案。  相似文献   
110.
叶剑 《科学》2004,56(2):55-55
提起热河,首先让人想起的,总是清王朝的承德避暑山庄,以及那一段锁国自大以天朝自居到破国流亡的屈辱历史。热河作为一个省份,本已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不复存在。但近十几年以来,热河两个字却在媒体上频频出彩,迅速为大众所熟悉。而且再没有了往日那道屈辱的印记。我国古生物学家对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和研究,一次次震惊着世界,成为我国近年世界级科研成果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