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3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镍铬合金为基体电极,采用电沉积技术制备了银微粒电极.用扫描电镜表征了基体电极电沉积前后的形貌特征.利用循环伏安技术研究了该银微粒电极对血红蛋白(Hb)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具有立体结构的银微粒对血红蛋白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实现了血红蛋白分子的直接电子转移.在1×10-6 mol·L-1~2×10-5 mol·L-1范围内,Hb氧化峰电流和Hb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该银微粒电极制备简单,性能稳定,使用寿命相对较长,可有望用于蛋白质的分析测定和实现Hb在第三代生物传感器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22.
用甲基纤维素(MC)将血红蛋白(Hb)固载于热裂解石墨电极表面,制备了Hb-MC膜修饰电极.包埋在MC中的Hb与电极直接传递电子,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得到1对可逆的血红蛋白辅基血红素Fe(Ⅲ)/Fe(Ⅱ)电对氧化还原峰,式电势为-0.312V(vs SCE),其式电势随溶液pH值增加而负移且成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为-41.0mV/pH,说明Hb的电子传递过程伴随有质子的转移.研究了Hb-MC膜修饰电极对O2,H2O2和NO的电催化性质。  相似文献   
23.
以室温离子液体(RTIL)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与琼脂糖、Nafion相结合,制备一种新型的琼脂糖/离子液体/Nafion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等手段对包埋于膜内的血红蛋白(Hb)的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Hb在该修饰电极上具有良好的电化学行为,在8.0×10-7~4.8×10-5mol/L浓度范围内过氧化氢的浓度在该电极上与电化学响应信号成良好的线性关系.信噪比为3时,检测限为1.0×10-7mol/L.  相似文献   
24.
采用滴涂法制备了分子筛修饰玻碳电极(SBA-15/GCE),然后采用滴涂法将血红蛋白(Hb)修饰到SBA-15/GCE表面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器(Hb/SBA-15/GCE).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对电极层层组装过程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实验表明Hb在薄膜内保持了其原始构象.电化学实验表明Hb在SBA-15/GCE表面能进行有效和稳定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将该修饰电极应用于H202检测,表出较好的电催化性能,催化电流(Ipc)与H2O2浓度在4.0×10-6mol L-1-3.4×10-5mol 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三倍信噪比计算得检测限为2.3×10-6mol L-1,表观米氏常数(KMapp)为8.7x×10-6mol L-1.  相似文献   
25.
制备了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BMIM]PR),壳聚糖(CS)-多壁碳纳米管(MWNT)复合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BMIM]PF6,/CS-MWNT/GCE),并用于血红蛋白(Hb)的固定及直接电化学研究.电化学实验表明,[BMIM]PF6/CS-MWNT复合膜能大大提高电极的有效表面积及电子传导性能.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Hb在修饰电极表面呈现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对应于血红蛋白辅基血红素中Fe(Ⅲ)/Fe(Ⅱ)的氧化还原电对,式量电位(Eθ)为.0.451V,传递系数(n)和直接电子转移的速率常数(k)分别为0.427和0.065s^-1.在pH5.0-pH9.0的范围内,式量电位和pH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斜率为-40.6mV/pH,这表明Hb一个电子的传递伴随着一个质子的转移.同时,该修饰电极对H202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性能,构造了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和重现性的新型第三代生物传感器.  相似文献   
26.
根据氨基酸对可预测性分析人血红蛋白β链的244个变异,以确定哪些氨基酸对对变异更敏感。结果发现4种变异模式:(1)85.66%的变异发生在不可预测的氨基酸对,(2)绝大多数被替换掉的氨基酸对中包含一个或两个氨基酸对它们的实际频率大于预测频率,(3)79.51%的变异中被替换出的氨基酸对包含一个或两个在正常人β血红蛋白中不存在的氨基酸对,(4)大多数变异缩小了氨基酸对实际频率与预测频率之差。说明变异通常导致人血红蛋白β链的构成更随机、更稳定。  相似文献   
27.
一种高灵敏度测定血红蛋白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在碱性介质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牛血红蛋白催化鲁米诺-铁氰化钾的化学发光行为和化学发光反应的条件,提出一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牛血红蛋白的新方法.该方法测定牛血红蛋白的线性范围为5.18×10-10~1.29×10-6mol/L,r2=0.998 5;检出限(RSN=3)为1.2×10-10mol/L;回收率为(100±10)%;dRSD≤5%(n=6).  相似文献   
28.
用琼脂糖(agarose)将血红蛋白(Hb)固定在热裂解石墨电极表面,制备了Hb-agaose膜修饰电极.包埋在琼脂糖中的血红蛋白与电极直接传递电子.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得到一对可逆的血红蛋白辅基血红素Fe(Ⅲ)/Fe(Ⅱ)电对氧化还原峰,式电势为-0.299 V(vs SCE),式电势随缓冲溶液pH值增加而负移且成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为-44 mV/pH,说明血红蛋白的电子传递过程伴随有质子的转移.并研究了Hb-agarose膜修饰电极对H2O2的电催化性质.  相似文献   
29.
本文报导我校人群血红蛋白病调查中发现的一例Hb JBangkok的化学结构分析。患者在临床及血液学上均表现正常,指纹图谱显示β~ATpV及其氧化肽斑消失,但在β~ATpⅢ的阳极上方出现一个新的异常肽斑β~XTpV,且其层析速度较β~ATpV为慢。肽段β~XTpV的氨基酸组分分析表明其中的一个甘氨酸被门冬氨酸取代,溴化氰裂解异常βTpV肽,从高压电泳行为以及结构分析可确证β链第56位的甘氨酸被门冬氨酸取代,故其结构是Hb J Bangkokα_2β_256[D_7]Gly→Asp。  相似文献   
30.
分析了狨猴(Saguinus mystax)血红蛋白(Hb)a链的氨基酸序列.经CM-23纤维素柱层析得到的狨猴Hb珠蛋白a链,分别用溴化氰裂解、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消化,经高效液相层析(HPLC)和高压电泳-纸层析分离后的肽段,用蛋白质顺序自动分析仪测定其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完整狨猴a链的一级结构与人、恒猴和懒猴的a链有差异,肯定了狨猴的进化地位.同时对测定一级结构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