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对鼻渊通窍颗粒中野菊花、苍耳子的薄层鉴别及蒙花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斑点清晰;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蒙花苷与其他成分能达到良好的分离,在0.045~0.615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蒙花苷回收率为101.3%.认为上述方法所得结果可靠,可用于鼻渊通窍颗粒的质量鉴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参芎滴丸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参芎滴丸预给药5 d后对大鼠注射ISO诱导急性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心电图(ECG)J点下移的影响;继续给药2 d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同时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参芎滴丸能明显改善ISO引起的大鼠心电图J点下移变化;降低大鼠血清中LDH、CK、AST的水平和心肌组织中的MDA含量;不同程度地升高心肌组织中的SOD、CAT的活性;明显改善ISO引起的心肌病理损伤;但对GSH-Px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参芎滴丸对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心肌的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高、中、低3种氮素营养水平(2.208 4,0.552 1和0.138 0g/L)对UV-B辐射(5.1,15.6μW/cm~2)下铁皮石斛的光合色素、类黄酮质量分数、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及主要药用成分总多糖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情况,探讨了缓解铁皮石斛UV-B辐射伤害的适宜氮素营养条件.结果表明:低氮素营养条件下,铁皮石斛光合色素质量分数较低,但PAL酶活性强、类黄酮及多糖质量分数明显高,其类黄酮质量分数变化与PAL酶活性变化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分析表明,低氮素营养条件虽然不利于铁皮石斛光合色素的形成,但促进类黄酮及药用成分多糖的积累,有助于缓解UV-B辐射带来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从黔西南产野生姜味草中提取挥发油,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水蒸汽蒸馏法出油率0.18%,超临界CO2萃取法出油率1.05%.从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物中分出22个色谱峰,确认了其中的13种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8.831%;从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中分出28个色谱峰,确认了其中的19种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229%;两者有8个共有成分:芳樟醇、橙花醛、香叶醇、香叶醛、乙酸香叶酯、石竹烯、(1R,4R,6R,10S)-4,12,12-三甲基-9-亚甲基-5-氧杂三环[8.2.0.0 (4,6)]十二烷、石竹烯氧化物.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挥发油的化学组分及其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药膳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是传统医学与饮食文化有机融合的结晶。其“寓医于食”,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药力,药助食威,以达到营养滋补、保健强身和防病治病目的,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岭南药膳,是祖国药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受岭南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而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金铃子散及其各单味药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通过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研究了金铃子散及其单味药的镇痛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金铃子散复方及其单味药水煎液可使热板法小鼠在给药后30min,60min,90min及120min痛阈值明显延长,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5,p<0.01),其中金铃子散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可见金铃子散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镇痛效果优于单味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蒲黄(Pollen typhae)治疗血瘀证的作用靶点与代谢通路。研究首先通过PharmGKB、TTD和CTD数据库筛选出与血瘀证相关的靶点;接着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挖掘PPI网络中潜在的蛋白质功能模块,通过Metascape平台分析蒲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所参与的生物过程及通路;然后采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疾病-靶点网络、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最后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将蒲黄活性成分、阳性药阿司匹林(Aspirin)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比较各自之间的对接强度。结果表明,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等在参与的成分-靶点网络、疾病-靶点网络、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中联系密切,其与人体相互作用强,可能是治疗血瘀证的活性成分;核心作用靶点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蛋白激酶(AKT1)、雌激素受体(ESR1)、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录因子(JUN)、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4(MAPK14)等。蒲黄治疗血瘀证的生物学通路主要涉及VEGF信号通路(VEGF signaling pathway),IL-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NF-κB信号通路(NF-kappa B signaling pathway)等,其治疗方面主要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功能和血液循环等。分子对接验证显示,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的结合能小于-5的占85.88%,即大部分靶点与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的结合活性较好;而Aspirin与靶点的结合强度较蒲黄活性成分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2R)-5,7-二羟基-2-(4-羟基苯基)苯并吡喃-4-酮、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差。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揭示蒲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预测了蒲黄治疗血瘀证的可能作用靶点和代谢通路;且从分子对接结果来看,蒲黄活性成分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2R)-5,7-二羟基-2-(4-羟基苯基)苯并吡喃-4-酮、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等与核心靶点的对接效果均优于阳性药Aspirin。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文献的收集并整理了中药材中重金属铅、砷、镉、汞的含量数据,以《中医药-中药材重金属限量》ISO国际标准为依据,分析了中药材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情况。结果显示,4种重金属的超标率分别为3.46%、4.03%、2.91%、1.41%。4种重金属均为动物类超标最高,另外,花、叶、全草所含重金属超标率较高;根和根茎类、茎木类次之,重金属超标率最小的为果实和种子类。分析发现目前各国家和地区的重金属限量标准主要根据植物类药材设定,还未有针对动物类药材制定的重金属限量标准,因此建议加快对动物类中药材重金属的研究及标准制定工作。  相似文献   
19.
首次对广东九节属植物Psychotria sp.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从其甲醇总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溶解部分,通过硅胶柱层析得到四个多酚类成分。应用物理常数对照和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对其进行结构研究,确定其为:11-O-丁香酰矮地茶素(1)、岩白菜素(2)、没食子酸(3)和没食子酸甲酯(4)。化合物1,2,3,4均首次在此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20.
用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径向基(RBF)神经网络建立预测丙戊酸钠(VPA)的血药浓度的模型.以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间隔、给药剂量、肝功能、肾功能等为输入变量,VPA血药浓度为输出变量,训练RBF网络,获得两者问的关系.当SPREAD值为0.1时,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和泛化能力较好.RBF网络用于预测VPA血药浓度的研究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