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色谱法对中药复方脑脉通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采用化学方法及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大黄素甲醚,2-甲氧基-6-乙酰基-7-甲基胡桃醌,大黄素,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芦荟大黄素,大黄酚甲醚,5-羟甲基糠醛,β-谷甾醇,胡萝卜苷.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自脑脉通复方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羟甲基糠醛为首次在组成脑脉通复方的4味中药中发现.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蒲黄(Pollen typhae)治疗血瘀证的作用靶点与代谢通路。研究首先通过PharmGKB、TTD和CTD数据库筛选出与血瘀证相关的靶点;接着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挖掘PPI网络中潜在的蛋白质功能模块,通过Metascape平台分析蒲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所参与的生物过程及通路;然后采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疾病-靶点网络、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最后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将蒲黄活性成分、阳性药阿司匹林(Aspirin)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比较各自之间的对接强度。结果表明,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等在参与的成分-靶点网络、疾病-靶点网络、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中联系密切,其与人体相互作用强,可能是治疗血瘀证的活性成分;核心作用靶点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蛋白激酶(AKT1)、雌激素受体(ESR1)、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录因子(JUN)、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4(MAPK14)等。蒲黄治疗血瘀证的生物学通路主要涉及VEGF信号通路(VEGF signaling pathway),IL-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NF-κB信号通路(NF-kappa B signaling pathway)等,其治疗方面主要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功能和血液循环等。分子对接验证显示,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的结合能小于-5的占85.88%,即大部分靶点与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的结合活性较好;而Aspirin与靶点的结合强度较蒲黄活性成分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2R)-5,7-二羟基-2-(4-羟基苯基)苯并吡喃-4-酮、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差。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揭示蒲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预测了蒲黄治疗血瘀证的可能作用靶点和代谢通路;且从分子对接结果来看,蒲黄活性成分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2R)-5,7-二羟基-2-(4-羟基苯基)苯并吡喃-4-酮、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等与核心靶点的对接效果均优于阳性药Aspirin。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