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2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市政排水工程问题防治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政排水工程是城市居民的生命线,但市政排水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必须对其进行研究,在排水管道的养护维修安全防护方面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2.
1IntroductionAsweknow,becauseofenvironmentalconditionsandspecialdesigndemands,ro-bustnessforrobotcontrolbecomemoreandmoreimpo...  相似文献   
23.
利用群的扩张理论对p6阶群Φ22(16)进行了推广,得到了一类新的有限p-群,给出了它们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24.
浅谈钢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普遍应用,裂缝出现的概率在增加,不仅会影响工程质量的整体外观形象,而且会降低抗渗和抗冻能力,并会导致钢筋锈蚀.影响结构物的正常使用功能,裂缝进一步扩大甚至可能会导致坍塌事故.因此,研究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能更好地防治裂缝,提高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25.
以丹江口水库为例, 考察水库底泥在不同温度、扰动和曝气等条件下, 总氮、硝氮、氨氮和亚硝氮的释放规律。设置模拟反应器, 探究高效好氧脱氮微生物强化消除水库底泥内源氮污染的效果, 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 分析高效好氧脱氮微生物对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升高会减少氨氮的释放,增加硝氮和亚硝氮的积累; 水体扰动会加速底泥中氮素释放, 且上覆水中的氮素释放累积量与扰动速度成正比; 溶解氧对底泥氮素释放有显著影响, 曝气处理可以明显地降低底泥中总氮和硝氮的释放及其在水体中的累积。在反应器中底泥–上覆水界面投加高效好氧脱氮微生物Pseudomonas stutzeri (PCN-1)后, 反应器内各种形态的氮素都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在反应器运行的第65天, 底泥释放的总氮和硝氮的去除率分别高达75.87%和79.96%, 底泥内源氮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对比投加菌株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发现底泥中Proteobacteria, Bacteroidetes和Spirochaetes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 PCN-1强化脱氮处理能够改变底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26.
现有基于点云与图像融合的行人检测要求高算力的处理平台,应用于低算力低功耗的嵌入式平台时,无法满足行人检测的准确率和实时性.基此提出一种融合点云与图像的道路行人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DBSCAN算法对点云进行聚类,然后,运用概率数据关联算法将行人点云与图像的行人检测结果进行决策级融合,最后,在嵌入式计算平台上进行软硬件集成与测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目标检测算法,设计的融合点云与图像的道路行人检测方法,不仅提高了道路行人方位的检测精度,而且检测用时降低了46.6%以上.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究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PM2 .5和O3 浓度变化的潜在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湖北省25个自动监测站点2015-2020年(1-3月)的PM2 .5 ,O3 以及相关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在对其进行空间插值的基础上,分析湖北省市域尺度PM 2 .5和O3 浓度数据空间演变,并结合气象资料和大气污染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重点研究影响疫情防控期间PM2 .5和O3 时空分异特征的气象因素及经济因素.结果与结论 (1)湖北省13个市(州)PM2 .5浓度在疫情期间为近6 a来最低水平;其中,2月份荆门(57 μg/m3 ) 、荆州(42 μg/m3 ) 、随州(46 μg/m3 )和襄阳(59 μg/m3 )同比降幅最大,分别为38 .7%, 40%,39 .5% 及41 .6%;(2)疫情期间近地面O3 浓度有上升趋势,整体表现为1月波动,2月上升,3月下旬达到峰值,除荆州和宜昌外,其他市(州)浓度增长率均超过20%;(3 )从空间变化差异来看,湖北省PM2 .5和O3 浓度呈中部高、东部较低、西部最低的分布规律;(4)相关性分析表明,湖北省防疫期间生产制造业的停摆与PM2 .5的下降呈正相关;近地面O3 浓度的上升与PM2 .5等颗粒物的减少以及形成臭氧所需的前体物活跃度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28.
Dryingprocessinporousmediawidelyexistsin manyfieldssuchasenergy,chemistry,biology,medicineandarchitectonics.Researchesintothiskind ofphenomenonaretraditionallybasedonFourierlaw andFicklaw.Thesetwolawsincludethehypotheses ofinfinitepropagationofheatandmassdisturbance,respectively.Suchanapproximateapproachisprecise enoughfortheconventionalunsteadyheatandmass transfer.However,forhighintensiveandrapiddry ingprocess,itcouldleadtoerrorstosomeextent.Therefore,itisnecessarytoconsiderthenon linearrel…  相似文献   
29.
以气管滴注方法研究了ApoE-/一小鼠经PM2.5暴露后,其主动脉弓中SUMO-1, HIF- l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规律及HIF- la的SUMO化修饰情况.实验结果显示:PM2.5暴露后,小鼠主动脉SUMO-1,HIF-la,VEGF的表达上调;PM2.5暴露诱导了SUMO-1对HIF- la的SUMO化修饰;低氧条件下SUMO-1敲低导致HIF-la表达的下调结果提示PM2.5暴露通过上调细胞中SUMO-1的表达,稳定或者上调HIF- la的表达,进而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肥胖代谢亚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探讨血清TNF-α、CRP的变化在不同肥胖代谢亚型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09月-2016年11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01名成年人,获得腰臀比(WHR)、体脂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体重代谢正常(MHNW)组、正常体重代谢异常(MONW)组、代谢正常性肥胖(MHO)组、代谢异常性肥胖(MAO)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方法检测血清TNF-α和CRP的浓度。结果 1.各组Hb A1C、FBG、PBG、TG比较,MONW组、MAO组高于MHNW组和MHO组(Plt;0.001);各组ALT比较,MAO组高于MHNW组和MONW组(Plt;0.05);各组AST比较,MAO组高于MHNW组、MHO组和MONW组(Plt;0.05)。2.各组血清TNF-α、CRP水平比较,MHO组、MONW组、MAO组高于MHNW组(Plt;0.001),MAO组TNF-α、CRP高于MHNW组、MHO组(lt;0.001)。3.血清TNF-α、CRP水平与BMI、WHR、SBP、DBP、Hb A1c、FBG、PBG、TG、ALT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lt;0.001)。BMI、FBG、HDL-C为TNF-α的影响因素(Plt;0.001);BMI、PBG、HDL-C为CRP的影响因素(Plt;0.001)。结论MHO组、MONW组、MAO组人群体内均存在炎症状态,以MAO组最为明显;TNF-α、CRP可能参与了不同肥胖亚型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