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4种重金属对泥螺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6年7~8月以泥螺养殖壳高优势组(平均壳高为6.78±0.78 mm)为实验动物,开展了Hg2 、Cr6 、Cu2 、Zn2 对泥螺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泥螺对重金属的耐药性均随实验时间延长而缓慢降低,4种重金属离子毒性大小依次为Cu2、Hg2 、Zn2 、Cr6 ,其对泥螺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0011 mg/L、0.630 mg/L、1.94 mg/L和9.44 mg/L。Hg2 、Cr6 、Cu2 、Zn2 离子两两组合在加和等毒性强度下对泥螺96 h联合急性毒性所呈现的致毒特征与离子间毒性强度匹配情形密切相关。并据此就Hg2 、Cr6 、Cu2 、Zn2 对泥螺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泥螺对Hg2 、Cr6 、Cu2 、Zn2 的安全浓度以及重金属离子间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62.
为考察汽油缸内直喷喷油策略对均质充量压缩着火(HCCI)燃烧的影响,在Chemkin源代码程序的基础上建立了高辛烷值汽油HCCI发动机双区燃烧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双区之间温度、压力以及体积的耦合,并嵌入反应传热和漏气过程的子模型,能够反映通过形成分层混合气控制HCCI燃烧的详细化学和物理过程。将双区模型和单区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双区模型精度有了较大提高,消除了单区模型具有的压力尖峰,扩大了燃烧范围;并利用双区模型进行了HCCI发动机变工况研究,详细考察了不同分层混合气对HCCI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稀2区顺序放热使得缸内压力升高率降低,能够提高发动机的负荷。通过调整浓稀2区的比例,可以控制HCCI燃烧。  相似文献   
263.
富氧条件下氮氧化物(NOx)去除是目前机动车尾气净化的研究难点之一。制备了Ag/Al2O3催化剂,在试验室活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稀燃汽油机台架上NOx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SCR)试验,评价了不同还原剂(乙醇和正辛烷)对NOx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外加还原剂条件下,400℃时NOx转化率大于40%;以乙醇为还原剂时,低温活性得到明显提高,活性区间大大加宽。实验室评价和台架试验中NOx转化率可达90%左右,还原剂以总碳氢(THC)计,THC/NOx最佳比例为6,最佳反应空速为30000h-1;但是外加还原剂时SCR催化剂会带来THC和CO排放的增加。  相似文献   
264.
为考察汽油缸内直喷喷油策略对均质充量压缩着火(HCCI)燃烧的影响,在Chemkin源代码程序的基础上建立了高辛烷值汽油HCCI发动机双区燃烧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双区之间温度、压力以及体积的耦合,并嵌入反应传热和漏气过程的子模型,能够反映通过形成分层混合气控制HCCI燃烧的详细化学和物理过程。将双区模型和单区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双区模型精度有了较大提高,消除了单区模型具有的压力尖峰,扩大了燃烧范围。并利用双区模型进行了HCCI发动机变工况研究,详细考察了不同分层混合气对HCCI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稀两区顺序放热使得缸内压力升高率降低,能够提高发动机的负荷。通过调整浓稀两区的比例,可以控制HCCI燃烧。  相似文献   
265.
人工神经网络光度法同时测定饮料中三种色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BP人工神经网络解析了日落黄、柠檬黄和胭脂红的吸收光谱,提出同时测定这三种色素的计算分析方法;并对饮料中的日落黄、柠檬黄和胭脂红进行了同时测定。日落黄、柠檬黄和胭脂红回收率分别为99.61%、103.45%和98.50%;使用了改进的BP算法,避免了神经网络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麻痹现象;提出了目标向量的简单变换方法,与偏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法与偏最小二乘法一样能获得满意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66.
以Fe3O4纳米粒子为催化剂,CH4,B2H6和H2为气源,采用电子回旋共振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ECR CVD)在多孔硅基底上制备出了掺硼碳纳米管薄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量色散X射线谱(EDX)和X射线光电子谱(XPS)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及组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入B2H6后,纳米管的形貌和结构均发生了变化·生长气氛中硼的存在使得高取向性密集碳纳米管转变为较为分散且取向性很差的纳米管·从中空结构转变为类竹节结构,同时多壁管外径增大,管壁增厚,表面变得粗糙,并导致纳米管的生长速度降低,长度减小·  相似文献   
267.
溶液质量浓度对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过程中溶液的质量浓度变化对碳酸化分解过程及其产品的粒度和强度的影响,发现随着溶液质量浓度的提高,碳酸化分解率降低,产品氢氧化铝的粒度细化、强度降低;在相近分解深度时,高质量浓度铝酸钠溶液分解的氢氧化铝的粒度和强度也较低质量浓度的差  相似文献   
268.
在自制的热解装置上进行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热解实验,在获取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从传热传质及表观化学反应动力学出发,运用相似理论和因次分析理论建立了固体废弃物热解产物的半经验预测模型,对不同实验工况下的固体废弃物的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所建半经验预测模型能很好地反映物料特性、运行参数和热解装置特性对热解产物的影响,随着热解试验装置和取样分析仪器的改进和提高,采用更多的精度更高的实验数据回归时,将会使该模型的预测能力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69.
垃圾热解中PVC组分HCl的析出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垃圾中的PVC组分为试验物料,在外热式固定床热解试验台上,研究了PVC热解过程中HCl的析出特性·通过改变加热方式、热解终温、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等参数研究了HCl的析出过程、析出量和质量分数·试验表明,加热方式对HCl析出有很大的影响,快加热方式析出的HCl量几乎是慢加热方式的2倍;HCl析出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325℃时开始有HCl析出;热解终温对HCl析出过程有较大的影响,并决定着HCl的析出量,本试验在550℃左右析出的HCl量最多,这说明存在一个HCl析出量最大的峰值温度·并依据试验结果,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70.
汽车尾气催化器温度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汽车尾气催化器在汽车启动过程中的温度场 ,建立了描述催化器内复杂物理化学过程的二维非稳态数理模型。利用热流体计算软件 Phoenics1.4对模型进行了稳态与非稳态的计算 ,分析了尾气流量、载体上贵金属活性中心表面积等对催化器温度场及其转化效率的影响。为验证模型的可靠性 ,在实际的发动机台架上研究了国产催化器内的温度场及其转化效率。研究表明 :加大尾气流量 ,增加载体上贵金属活性中心表面积等措施可加快催化器的起燃速度 ;但当催化器接近稳态时 ,尾气流量越大 ,催化器的转化效率反而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