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98篇
  免费   1050篇
  国内免费   1924篇
系统科学   1026篇
丛书文集   1666篇
教育与普及   674篇
理论与方法论   560篇
现状及发展   240篇
综合类   49591篇
自然研究   15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353篇
  2021年   395篇
  2020年   419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427篇
  2017年   559篇
  2016年   589篇
  2015年   1116篇
  2014年   2279篇
  2013年   1736篇
  2012年   2874篇
  2011年   3073篇
  2010年   2443篇
  2009年   2898篇
  2008年   2976篇
  2007年   3973篇
  2006年   4001篇
  2005年   3382篇
  2004年   3014篇
  2003年   2717篇
  2002年   2258篇
  2001年   1925篇
  2000年   1558篇
  1999年   1211篇
  1998年   834篇
  1997年   827篇
  1996年   783篇
  1995年   723篇
  1994年   681篇
  1993年   562篇
  1992年   495篇
  1991年   501篇
  1990年   444篇
  1989年   412篇
  1988年   314篇
  1987年   230篇
  1986年   96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三维空间定位系统中目标位置服从高斯先验分布假设条件下节点最优部署问题, 分析了纯方位目标定位算法中估计误差的费希尔信息矩阵, 推导出基于目标先验分布的克拉美罗界(Cramer-Rao bound, CRB)。为了解决目标位置在任意高斯分布时, 协方差矩阵为非对角阵的问题, 提出了基于三维坐标旋转的最大后验概率估计方法, 将协方差矩阵转化为对角阵以实现最小化CRB的迹, 从而得到定位系统中节点的最优部署。最后, 通过梯度下降算法对节点最优部署问题的理论推导进行仿真, 验证了该部署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仿真结果中不同节点部署方法的对比也表明了该方法可有效降低定位误差。  相似文献   
2.
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是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上组合地层重要储集岩类型,其形成时间和成因对于该类型储层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苏里格东区丰富的取芯资料,根据岩芯、薄片等观察手段,结合常规物性测试分析,综合研究含“膏模”孔型储层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膏模”孔主要发育于泥粉晶白云岩中,位于向上变浅序列中部,常可见未充填—半充填型与全充填型两类。储层特征方面,该类储集岩主要发育“膏模”孔充填残余孔、渗流粉砂间微孔和基岩晶间溶蚀微孔3类储集空间,物性测试显示储集性能优越,平均孔隙度可达5.34%,平均渗透率为1.02 mD。纵向沉积序列显示“膏模”孔发育受沉积旋回控制,旋回中部“膏模”孔内存在溶蚀,内为云质渗流粉砂充填,旋回顶部具有暴露特征,且可见下一次海侵泥质灌入岩溶系统内,各类特征均指示“膏模”孔形成与准同生期岩溶相关,即“膏模”孔形成于准同生期,而非传统认识的表生阶段。  相似文献   
3.
柔性机械臂、大型可展开天线等机械结构的动作精度受运动过程中大变形几何非线性和连接处接触非线性的影响十分显著。以含螺栓连接结构的大变形梁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动力学建模和振动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通过数值计算验证了实验发现的非线性振动特性。搭建了含螺栓连接柔性大变形梁的实验台架,开展了敲击和正弦激振的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螺栓连接的柔性梁较连续梁的(无螺栓连接)模态频率降低,阻尼增加,反映出随着激励能量增大,模态频率降低的非线性模态特征。改变螺栓连接位置会显著影响结构的模态频率,其变化规律可由求解线性矩阵特征值定性反映。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指出,教师资格考试是我国教师准入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师范生教师资格证的获得是师范生职业发展的第一道门槛.本研究通过建立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与大学学科课程的对应关系,采用基于密度的离群点检测算法模型,以数学与应用专业学生的课程成绩为实验样本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识别学业危机学生.研究结果表明,该预警方法可以识别出教师资格获得危机学生,引起学生对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的重视,为教师提供预警干预学生的依据,有利于教师精准施教.该预警方法对离群特征显著的学生预测可达到100%,对离群特征不明显的学生识别率较低,算法有待修正.  相似文献   
5.
D-S证据理论可应用于多源数据融合领域,但在处理高度冲突的证据时,可能会出现反直觉的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差异信息量的概念及融合方法.首先,通过信息熵表明证据的相对重要性,采用散度获取证据可信度.然后利用证据可信度优化证据差异度以得到差异信息量,经过计算获取数据的最终权重,并将其作为D-S证据理论中的基本概率分配进行决策.在处理冲突证据、一致证据及不同数量证据等方面的数据融合问题时与其他方法对比,所提方法收敛更快,准确度更高.故障诊断的应用实例表明,所提方法的不确定性更小,优于现存的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6.
The first record from Sicily of the introduced facelinid nudibranch Godiva quadricolor allowed the detection of trophic relationships with the polycerid Polycera hedgpethi, another non-native nudibranch, and with two bryozoan species, namely the naturalized Cheilostomatida Bugula neritina and the cryptogenic Ctenostomatida Amathia verticillata. The settlement of both nudibranchs was presumably promoted by a trophic shift of P. hedgpethi from the natural prey B. neritina towards the largely available and not exploited A. verticillata. This short food web, without evident links with native fauna and having G. quadricolor as the top predator, is described. A DNA barcoding approach was used to confirm the identity of this facelinid species and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genetic divergence occurring among the samples analysed.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C-LU-富足半群的刻画,给出了PI-强LU富足半群的结构定理。  相似文献   
8.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知识迭代发展,促使知识生产模式发生重大转变,催生了“大学—产业—政府—公众”四螺旋动力结构的建立和研究型大学知识生产新生态重构。以多伦多大学人工智能发展为例,考察其四螺旋利益相关主体及实践。从内在机理看,4个主体在互动运作中不仅重新确定了各自角色,而且还建立了大学(知识)—产业(产品)—政府(治理)—公众(公益)的新型逻辑链条,平衡公私利益格局,把公益指向作为人工智能四螺旋运作的中心目标;从外在特征看,4个主体形成了以大学为中心的区域创新网络,并牵引其他主体形成环高校创新集群。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发展中不断发力,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但仍需要在国际比较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基于案例分析,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人工智能有必要把握4个方面:一是走进中心,塑造大学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领导地位;二是以专促通,创新研究型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模式;三是引企入研,提升校企合作人工智能创新的转化升级;四是人本导向,突出大学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公共价值。总体来看,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人工智能不仅要面临技术上的挑战,更要面临来自治理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地表覆盖内业解译是地理国情普查的一道重要工序。地理国情地表覆盖内业解译现存图斑平面位置精度不足、分类错误多种多样等普遍问题,问题突出典型。文中针对这些问题图文并茂、清晰明了的进行了说明,并从多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加强对技术指标和采集原则的学习和理解,加强内业与外业的结合,充分发挥解译样本的作用等建议,以有效提高内业解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百病生于气”见于《素问·举痛论》,几千年来始终是中医临床认识疾病、防治疾病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对气的含义及气机失调致病的机制进行了梳理,得出了“百病生于气”的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气机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的结论,情志因素、精神心理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内因。分析认为“百病生于气”的理论对于针灸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针灸诊疗过程中应注重“调气”“调神”,这是针灸取得佳效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