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基于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对菟丝子方剂进行研究,对临床用药和开发新方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药典》2020版和《新编国家方剂》第2版中含菟丝子的方剂,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7.0等对含菟丝子的方剂进行分析,包括主治疾病、用药频率、主成分等,并选择高频使用药对和疾病类型,对药物组合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分析得出:使用频次排名前5的药物依次为:菟丝子、枸杞子、熟地黄、当归、山药;对含菟丝子成分的中药方剂进行相关性分析,共获得19个常用药对。[结论]含菟丝子的方剂以补虚药为主,其与淫羊藿、肉苁蓉配伍主治男性前阴病类,与枸杞子、熟地黄配伍主治肾病类,并对其他病症及剂型进行了研究,使其主治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2.
尹晓娟 《甘肃科技》2023,(3):107-111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医治疗劳累性心绞痛(Effort Angina Pectoris,EAP)的用药规律。收集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及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8月31日发表的中医治疗EAP的相关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统计纳入处方的用药频次、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对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采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进行新处方分析。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中医治疗EAP方剂202首,包括218味中药,使用频次≥30的中药有丹参、川芎、黄芪、人参、当归等24味,主要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及化痰止咳平喘药;挖掘共得到高频药物组合59个,出现频次前5位的组合是丹参-川芎、黄芪-丹参、瓜蒌-薤白、丹参-当归及川芎-当归;得到核心药物组合20组,潜在的新处方10个。中医治疗EAP多使用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组方显示了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通阳散结为主,兼以益气健脾、祛痰宽胸、止咳平喘的治法,体现了心、肺、脾同治及标本兼治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挖掘中药治疗脑血栓的用药规律并分析核心药对的作用机制.方法:搜索维普、万方、知网等数据库,筛选脑血栓治疗方剂并建立数据库,借助IBM SPSS Statistics 20进行用药频次分析和因子分析,运用Clementine12.0挖掘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及核心药对,利用TCMSP、STRING、DAVID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等分析核心药对抗脑血栓的成分、靶点及通路;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和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靶点模块分析及对接验证.结果:纳入方剂181首,涉及的260味中药以温性、寒性以及苦味、甘味为主,多归肝经,因子分析中提取5个公因子.关联规则显示桃仁-红花的置信度最高,其19个活性成分对应127个靶基因,其中IL6、MAPK1、JUN、TP53等是关键靶点.关键靶点参与RNA聚合酶II启动子、DNA转录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调控Toll样受体、MAPK、ErbB等信号通路;与关键活性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的亲和力高.结论:中药治疗脑血栓多以甘温、苦寒且归肝经中药为主,组方常由补阳还五汤、六君子汤、芍药甘草汤等加减化裁而成,桃仁-红花是其核心药对.  相似文献   

4.
分析含沉香方剂治疗虚喘证的用药规律及沉香后下用法的适宜性。利用《中华医典》(第5版)电子数据库,提取含有沉香的组方,经2位临床中药师和中医肺病科副主任医生2轮筛选,对含有沉香方剂治疗虚喘证时的配伍规律进行分析,并探讨沉香后下用法的适宜性。纳入含沉香方剂治疗虚喘证处方85首,涉及中药180味。其中使用频数居前5位的单味中药为附子、木香、肉桂、槟榔、八角茴香,具有强关联规则组合的前3味药物依次为:沉香-附子-肉桂、沉香-附子-肉苁蓉、沉香-附子-巴戟天。并分析古籍中沉香的用法,结果表明:在古籍中沉香的用法多为磨汁,拌和用之。沉香在治疗虚喘证时多与附子、肉苁蓉、肉桂等合用,据此,临床中药师可通过分析含沉香的方剂治疗虚喘证的用药特点和用药规律,对患者进行用药监护和用药教育,此外,古籍中沉香的用法与历代《中国药典》中有不一致之处,沉香后下的用法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5.
壮医治疗贫血有较丰富的用药经验.从文献和著作中筛选出壮医治疗贫血的方剂59首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 V2.5)构建壮医治疗贫血方剂数据库,并应用TCMISS V2.5集成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新方分析等功能进行用药规律分析.壮医补血方剂涉及药物127种,其中使用频次在4次以上的药物有18味,得到关联出现频次在4次以上的高频药物组合5组、核心药对2组及新方2首.壮医治疗贫血的常用药物药味以甜味为主,药性以温性、平性居多,在组方配伍上重视通补兼施、以通促补,并善用血肉之品,为贫血的临床治疗及相关新药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方剂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配伍"是将诸药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组合,是方剂研究的核心问题。使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分析方剂配伍的模式和规则,深化对方剂配伍本质规律的认识,将传统的Apriori算法与改进的算法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能为合理的配伍与精简复方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运用现代技术挖掘治疗肝衰竭的用药规律,并分析核心药团治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WanFang)和维普(VIP)数据库,收集治疗肝衰竭的临床处方,运用Excel 2016、SPSS Modeler 15.0及SPSS Statistics 23.0,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检索TCMSP、SymMap、TCM-ID、Pharmmapper、TTD、Genecards等相关数据库,获得核心药团的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及与肝衰竭相关的作用靶点;筛选David数据库,核心药团对肝衰竭的作用靶点进行GO及KEGG分析;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图、靶点图及预测作用靶点和主要化合物的结合度。共纳入154剂/张肝衰竭治疗处方,中药种类合计186味,其中排列在前5味的高频药物分别为茵陈、赤芍、大黄、栀子、丹参,从高频药物间因子分析中提取8个公因子,经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最低条件支持度≥10%,最小规则置信度≥100%,提升度1,得出置信度最高的核心药团为茵陈、白术、大黄。网络药理学部分,核心药团共筛选出36个化学成分和102个潜在靶点,与肝衰竭相关靶点20个。通过GO分析,富集出有效的生物学过程28个,4个细胞组成,以及12个分子功能,KEGG分析得出11条信号通路。从而得出结论。临床上可多用具有利水渗湿药物组合"茵陈、白术、大黄"。以及配伍活血和补益药。核心药团"茵陈、白术、大黄"可通过干预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通路而达到治疗肝衰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丁艾  孙兆泉  尚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7):11550-11561
基于数据挖掘川贝母治疗肺系疾病的核心中药和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川贝母-人参”治疗肺系疾病之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收集的含贝母的肺系疾病中药组方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利用网络药理学知识对核心药对治疗肺系典型疾病支气管哮喘进行靶点收集筛选、生物功能富集( biological function enrichment, 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分子对接验证。共筛选出含贝母处方420个,涉及中药463味;高频药物有甘草、杏仁等;聚类分析可得8类;高频核心二联药物组合有“川贝母-阿胶”“川贝母-人参”等,三联药物组合包括“川贝母-天冬-麦冬”“川贝母-天冬-甘草”等,四联药物组合“川贝母-桑白皮-桔梗-甘草”、“川贝母-桑白皮-杏仁-甘草”等;由于阿胶为动物药材,则分析“川贝母-人参”药对治疗作为治疗支气管哮喘这一典型肺系疾病的核心药对,其中Hub靶点包括“AKT1”、“PTGS2”等;核心活性成分包括“beta-sitosterol”、“kaempferol”等;预测跟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弓形虫病、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有关,在分子对接中高频活性药物成分Fumarine与疾病靶点的PTGS2最为紧密。基于统计学方法和网络药理学技术,川贝母常与人参等配伍使用治疗肺系疾病,且药物的活性成分会利用相关AKT1等靶点和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起到治疗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含川贝母治疗肺系疾病方剂潜在的一些规律,为进一步开放川贝母组方药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采用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中药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用药规律,并探讨核心中药可能的作用机制。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治疗RSV的含中药复方,应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频次、性味归经、四气五味及其功效分类统计,并对频数大于5的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进行成分、靶点筛选,将其靶点与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筛选得到的RSV疾病靶点进行匹配,获取高频中药抗RSV的关键靶点;采用STRING、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关键靶点-通路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共获得符合标准的中药复方91个,涉及121味中药;其中以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多见,以归肺、肝经居多,以寒温平、苦辛甘为主;麻黄、黄芩、甘草、苦杏仁累计频次最高且聚为一类。获得麻黄、黄芩、甘草、苦杏仁活性成分共126个;抗RSV关键靶点110个,核心靶点包括GSR、...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建立制备大量高纯度黄芩新素的方法。方法 比较了超声法和回流提取法提取黄芩中黄芩新素,及不同萃取溶剂对黄芩中黄芩新素得率的影响,通过HPLC色谱法测定黄芩新素的含量,并用LC-8A高压制备色谱仪制备黄芩新素。结果 采用回流提取法及使用乙醚作为萃取溶剂时,黄芩新素得率最高,制备的黄芩新素纯度可达到97.96%。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制备的黄芩新素纯度符合对照品纯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应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首先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治疗痛风的中药处方,建立中药治疗痛风方药数据库,规范中药名称后,应用 SPSS Modeler18 软件及SPSS Statistics 24 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及聚类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筛选得出治疗痛风的核心中药。在TCMSP数据库获取这些中药的活性化合物和相应作用靶点,并取这些中药与痛风的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互作(PPI)分析、生物功能富集(GO)分析及相关作用通路分析。数据挖掘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处方302首,根据得到高频次中药及高置信度、高支持度中药处方,综合分析确定了茯苓、黄柏、牛膝、薏苡仁、苍术、萆薢、威灵仙、泽泻这八大治疗痛风的核心中药,并已这些中药为基础,分析了它们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确定了核心作用靶点为AKT1、TNF、IL6、VEGFA、TP53、IL1B、PPARG、EGF、PTGS2(COX-2)、MMP9等,主要作用通路为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癌症中的转录失调通路等,主要调节过程包括白细胞介素、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激活、基因转录途径等。中药治疗痛风的主要药物组合为黄柏、苍术;牛膝、忍冬藤;赤芍、山慈菇、秦艽;泽泻、地黄;茯苓、萆薢、威灵仙;红花、桃仁、川芎;当归、黄芪;甘草、白术、桂枝,作用机制主要依赖于对多种酶、炎症因子、炎症通路的调控,这些中药能够显著抑制炎症急性期反应、促进尿酸排泄,该研究拟为痛风的深入研究及相关中药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复方干预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用药规律及潜在机制。通过筛选CNKI、WANGFANG、VIP数据库、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从干预血小板聚集角度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方剂,整理后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IBM SPSS Statistics 25、IBM SPSS Modeler18等软件,分析药物配伍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关联规则,总结干预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方剂中的用药规律、核心角药配伍,应用TCMSP、 Genecards、OMIN、Drugbank、DisGenet、TTD等数据库检索疾病和核心角药活性成分以及对应靶点信息,选择 Venny工具获得疾病-药物交集靶点,利用 STRING 数据库获取相关文件,运用 Cytoscape 3.7.2 软件、Metascape 数据库、微生信网站等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GO KEGG通道富集分析以及气泡图的制作。通过检索“动脉粥样硬化、粥样硬化、 抗血小板聚集、凝血功能”等主题词,收集整理处方 50 首,含109味中药,药效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性味以温、甘、苦为主,主要归肝、脾、心经。进一步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对32个;确定核心角药为“川芎、红花、桃仁”,经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出其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主要作用于JUN、AKT1、TNF、IL6、TP53、MAPK1、CTNNB1、MAPK14、FOS、CAV1等靶位。通过metascape通路富集分析得出着重在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通路、癌症相关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HIF-1信号等通路发挥治疗作用。干预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剂多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辅以补气化痰散结,其核心药物对中活性成分主要通过干预 JUN、AKT1、TNF、IL6、TP53等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进一步抗AS,同时该研究为治疗AS中药复方的组方用药、优化组方和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绞股蓝的研究现状,以发现其研究热点及变化趋势,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中199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绞股蓝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5.7.R5软件对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内容构建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筛选纳入中文文献2491篇、英文文献510篇。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波浪式上升趋势;研究机构和作者的共现知识图谱显示,研究机构和作者主要集中在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论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分别是谭华炳和朴香兰;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机构间合作较少;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显示“绞股蓝总皂苷”、“绞股蓝皂苷”、“绞股蓝多糖”关键词中心性排在前3位。中英文文献分析显示绞股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作用和临床实验等方面,成分分析、药效物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开发利用是今后的研究热点。结论 目前绞股蓝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科学合作网络分布松散,未来作者、研究机构之间需跨团体、跨区域增强团队间交流合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水产养殖行业不断扩大,但随之而来的鱼病对养殖行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本研究以卵形鲳鲹(前期发病)上分离出的溶藻弧菌为实验对象,批量筛选多种中草药,选择抑菌效果最好的一种或几种中草药,并探究不同浓度中草药水提物的抑菌效果,确定其杀菌浓度(MBC)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再通过生化指标胞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的含量来确定其杀菌机制。对大量中草药水提物的筛选结果表明,威灵仙水提物对溶藻弧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通过二倍稀释法将威灵仙水提物进行逐级稀释后,发现其对溶藻弧菌的致死浓度为500 mg/mL,最小抑菌浓度为250 mg/mL;孵育2 h后,实验组胞内LDH的含量明显比对照组含量低,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照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而实验组含量逐渐减少,实验组与对照组胞内LDH含量出现显著性的差异。威灵仙水提物致死溶藻弧菌有可能是通过破坏细胞膜,使细胞内容物释放从而引起菌体裂解。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新品种"桂蒿1号"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为其区域布局和生产应用提供实践依据,本文利用性状平均值、变异系数、显著性分析等方法对黄花蒿新品种"桂蒿1号"9个主要表型性状的变异情况进行对比,综合分析该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性状变异。结果表明,黄花蒿新品种"桂蒿1号"在不同地域有很好的适应性,各地生长的各性状变异系数都较小,且不同年份生长的各性状变异系数也较小,特别是关键性状——青蒿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只有0.643 1%。因此,黄花蒿"桂蒿1号"新品种在不同地方不同年份其各性状均有较好的适宜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关键性状——青蒿素含量和产量均达到任务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香榧是我国特有干果树种,常以香榧-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开展经营作业。通过测定香榧-艾蒿、香榧-黄精、香榧-前胡、香榧-掌叶覆盆子的林药复合种植模式的香榧生长变化指标及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探究香榧生长最佳、水土保持能力最优的香榧-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为香榧复合种植不同中药材的合理性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香榧-艾蒿、香榧-黄精是香榧树干基径增长率最高的2种模式。不同复合种植模式、不同坡位与不同的复合种植模式的中介效应可以联合解释83.4%的林下土壤含水量变化。香榧-艾蒿复合种植模式下的香榧生长情况较好、水土保持效果最佳,开展香榧经济林的林药模式复合经营时,可以考虑采用艾蒿作为药材植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中医经典方剂结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非恶性肠梗阻的效果,从而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恶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将60例确诊为非恶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复方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加灌肠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肠通气和排便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在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肠通气和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加减胃管注入加灌肠结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肠梗阻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提高药物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黄花蒿类型引种试验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广西黄花蒿类型14个,进行引种比较试验。黄花蒿不同类型的产量和青蒿素含量均有明显差异,最高公倾产干草14670.00kg,最低为8775.00kg。青蒿素含量最高达1.24%,最低为0.90%。根据产量及青蒿素含量测定结果,选出公倾产干草13155.00kg以上,青蒿素含量1.11%以上的93001号、93004号、93005号、93006号等4个高产优质的黄花蒿优良类型作为人工栽培的良种种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12月急诊行阑尾切除术后的8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取中药穴位贴敷及耳穴贴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结果 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术后12、24、48 h腹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采取中药穴位贴敷及耳穴贴压治疗能有效促进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康复进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剂量配伍的泻心汤泻下作用与小肠炭末推进作用。方法将90只实验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泻心汤不同剂量配伍组(7.2 g/kg),按容积20 mL/kg的剂量给药后,分别用代谢笼积分法、炭末推进作用实验,比较不同剂量配伍的泻心汤对小鼠的正常泻下作用、炭末推进率的差异。结果不同剂量配伍的泻心汤对其泻下作用有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 h内各组泻下小鼠只数、各小鼠首次泻下时间、5 h内小鼠泻下次数、小鼠总排便数和炭末推进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剂量配伍4比较,5h内各组小鼠的泻下只数、各组小鼠首次泻下时间、5h内泻下次数、总排便次数和炭末推进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配伍的泻心汤泻下作用有差异性变化,这可能与配伍后不同剂量的黄芩与黄连对大黄蒽醌类成分溶出率的影响,该方法可作为不同剂量配伍的中药方剂质量控制方法,为今后综合开发和利用不同剂量配伍的中药方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