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铜锌粉末退火状态下的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粉末加工过程中需进行退火热处理的实际,研究了铜锌粉末在不同退火条件下的铜锌粉末组织.研究结果表明,50μm的铜锌粉末在250℃开始再结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再结晶越充分;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延长保温时间,也可使再结晶充分;当退火热处理在400℃,1h时,就完成再结晶过程.超过400℃进行退火热处理,会出现铜锌粉末脱锌.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的ZnO/Al2O3配比条件下,于1600℃左右合成了锌铝尖晶石及含锌铝尖晶石的陶瓷材料,在1200 ̄1300℃的温度下,测定了不同陶瘊材料与铜液之间接触角,结果表明ZnO的加入可以改善铜液对Al2O3的浸润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速加工中无氧铜工件材料在温度为20~900℃,应变率为1.0×103~1.5×104s-1的条件下,进行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获得反映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结果表明:无氧铜的力学性能表现出对应变率和温度的敏感性较强,其流动应力随着应变率的提高而显著增加,而且变形温度的升高使得流动应力明显下降;采用经验型Johnson-Cook本构模型预测无氧铜的动态力学性能的误差较大;在动态力学性能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修正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试验结果,可用于高速加工中无氧铜的动态力学性能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4.
改性半焦烟气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载铜和载铜半焦两种样品在温度为70—100℃条件下脱除烟道气中二氧化硫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载铜半焦明显提高脱除二氧化硫的能力。但用水进行再生不利于铜在半焦表面上的存在,建议采用还原法再生脱硫剂。  相似文献   

5.
以Na2SiO3和Cu(NO3)2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晶型良好的铜皂石,考察了原料配比、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对铜皂石合成的影响,利用XRD、FT-IR、N2物理吸附和S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理想的化学配比(n(Si):n(Cu)=4:3)下能合成结晶度高的铜皂石;在温度60℃下就可以合成铜皂石,但温度升高,合成的铜皂石结晶度增加;在晶化时间为6h时,就可以合成铜皂石,随晶化时间的延长,合成的铜皂石结晶度增加。在原料理想配比下,晶化温度200℃、晶化时间24h的水热条件为铜皂石的最佳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无铅铜铋石墨滑动轴承材料,在M-200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无油润滑和少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试验,考察铜铋石墨轴承材料的减摩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含2%镀铜石墨的铜铋石墨轴承材料减摩和耐磨特性均较好,铋和石墨在减摩和抗黏着方面体现了较好的协同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用废旧电路板酸浸-电沉积法回收金属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既保障环保又达到最佳铜回收效果的目的,以废旧电路板经过初步破碎分离,得到铜金属富集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双氧水浸出结合电沉积工艺回收物料中的铜。考察了铜浸出率与硫酸质量浓度、双氧水用量、浸出时间、液固比之间的关系,进行最佳金属浸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3.5 mol/L、浸出时间3 h、双氧水用量为20 mL、液固比10∶1条件下,铜金属浸出率最高可达到97.58%。电沉积尾液循环用以浸出铜,铜离子循环质量浓度不低于18 g/L,平均电流效率高于97.60%。在沉积温度40℃,阴极材料为T2紫铜,电流密度小于800 A/m2时,电流效率可以保持在97%以上。实验中铜回收率达到了97.58%。  相似文献   

8.
以有机硅改性酚醛塑料作为实验样品,将其密封于Tedlar气体采样袋中,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该非金属材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30d内脱出的有机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了主要脱出有机物——甲苯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材料中脱出的甲苯质量占总挥发性有机物的50%以上,材料在40℃和50℃的条件下均有18种有机物脱出,在65℃时,有机物二氟二甲基硅烷从材料样品中释放出来,材料的原有物理性能被破坏;材料在40℃时30d的甲苯脱气量相当于50℃时5d的甲苯脱气量,因此,在50℃这个稍高于常温的条件下对材料进行快速脱气处理,不仅有利于加快酚醛塑料中挥发性组分的释放,而且能满足在较短时间对材料释放气体的浓度、毒性进行检测评价的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铜尾矿的改性处理,令其替代部分的硅酸盐水泥胶凝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的分析方法得到如下结论:在本试验中,600℃及420m2/kg的条件下,铜尾矿活性最大;煅烧温度的提高相应地提高了尾矿的活性,而比表面积只在一定范围内的提高才有助于尾矿活化,超出该范围将导致反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酸性条件下,用环六亚甲基四胺作为pH调节剂,采用pH调节法直接合成了铜同构替代掺杂的SBA-15中孔分子筛(Cu/SBA-15).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SEM-EDX)、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目标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六方中孔有序结构,且环六亚甲基四胺显著影响了铜和SBA-15硅骨架的结合,在水热合成过程中,环六亚甲基四胺分解释放出氨气,增加了体系的pH值,有助于更多的铜进入到分子筛的骨架中.该材料可用于N2O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其中Cu/SBA-15(110)在600℃下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可分解50%N2O.  相似文献   

11.
钢铁材料在回收再利用过程中,钢中的铜因难以去除而不断积累,因而铜在钢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钢中的铜无论在高温加热后还是在室温下经一定程度的腐蚀后,通常会偏聚在钢的表面,本文以含铜量分别为0.64%和2.545%的含铜钢为研究对象,分别加热到1 000℃、800℃和600℃并分别保温不同时间,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氧化后表面不同氧化铁皮层和基体层进行了测试,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钢表面的氧化情况和铜的析出情况,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钢表面铜析出的影响都十分明显,较高的氧化温度和较长的保温时间有利于铜的析出;铜对钢的氧化过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使用化学还原法结合聚吡咯软模板法制备了锑纳米颗粒@聚吡咯网络结构负极材料,对不同循环圈数后铜集流体的结构和不同温度下循环50圈后铜集流体的电化学和力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圈数的增加,铜集流体粉化层的厚度也会增加;0℃和60℃下循环50圈后铜集流体的弹性模量和硬度相比于原始集流体都有明显的降低,可能是由于Li、Sb和C扩散到集流体中形成的不溶体具有强化作用;而20℃下铜集流体的弹性模量和硬度有轻微的增加,说明其比原始集流体脆性增大,韧性下降,由此表明温度对电池的放电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研制金属泡沫材料电沉积制备所需的导电泡沫基体,以孔径为0.3 mm的微孔聚氨酯泡沫为基体进行化学镀铜新工艺研究。探讨镀液组成、温度、pH及超声强化对化学镀铜工艺的影响,得出化学镀铜优化工艺条件如下:硫酸铜质量浓度为16 g/L,酒石酸钾钠质量浓度为30 g/L,Na2EDTA质量浓度为20 g/L,α,α′-联吡啶质量浓度为25 mg/L,亚铁氰化钾质量浓度为25 mg/L,PEG-1000质量浓度为1 g/L,甲醛含量为5 mL/L,镀液pH为12.5~13.0,温度为50℃。在此条件下,镀液稳定性好,镀层光亮平整,镀速可达0.102 mg/min;超声强化可有效提高镀速20%~30%;化学镀铜后的导电泡沫基体经电沉积工艺可制备得到孔隙率为92.2%的三维网状金属泡沫材料。  相似文献   

14.
利用配体和配合物在配位反应前后紫外吸收的不同,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探讨了柚皮素与过渡金属铜(Ⅱ)离子在乙醇溶液中的最佳反应条件,考察了碱、不同阴离子的铜盐、配位比及温度对配位反应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成功合成了柚皮素-铜配合物,并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碱是影响柚皮素与铜离子配位反应活性最明显的因素.最终确定了柚皮素与铜盐配位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碱选用无水碳酸钠,铜盐选用氯化铜,氯化铜与柚皮素的配位比为0.75∶1.0,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15.
在μ=0.1(M).T=20.0±0.5℃的条件下,研究了铜(Ⅱ)与水杨酸、乙二胺之间的络合反应,并用光度法结合pH测量,求得了混配络合物(水杨酸乙二胺合铜(Ⅱ))的稳定常数β_(111):lgβ_(111)=18.9。又用pH电位滴定法对此结果进行了检验,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得lgβ_(111)=18.85。这两个结果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16.
参照安徽省铜陵冬瓜山铜矿床成矿阶段流体成分和物理化学条件,分别模拟了100MPa下450℃、350℃、250℃和150℃不同温度条件下黄铁矿——CuCl2盐水溶液反应过程,利用扫描电镜(SEM)、俄歇电子谱(AES)表面测试技术,观察测试了实验前后黄铁矿表面形貌特征和化学成分变化.分析结果显示,反应后的黄铁矿表面化学组成均发生显变化,普遍出现约50nm厚的富铜层,450℃、250℃和150℃反应温度下的黄铁矿表面出现多种含铜硫化物的新生物相.实验结果表明黄铁矿可以作为铜富集沉淀的地球化学障,这为研究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层状铜矿成矿规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Al2O3/TiC纳米和微米复合陶瓷刀具材料在800℃、1000℃和1250℃下的氧化行为,分析其氧化机理,并对其氧化产物进行了XRD分析.试验表明在同等氧化条件下纳米复合材料的氧化程度较微米复合材料严重.氧化后的残余强度测试表明:Al2O3/TiC纳米复合陶瓷刀具材料在800℃下氧化50h后其抗弯强度虽有降低,但仍能满足切削刀具的要求,但在1000℃和1250℃下氧化50h后,其抗弯强度有很大的下降,材料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8.
铜电解精炼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电解温度,电流密度,铜离子浓度等对阴极铜质量的影响,通过目测和金相显微观察的方法对影响效果进行评价.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解温度为50℃.电流密度为200 A/m2,铜离子浓度为35-40 g/L.在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阴极铜表面质量平整,得到的阴极铜结晶度小,晶粒致密,择优取向不明显,表面平整光滑.  相似文献   

19.
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研究了Fe-7.8%Cu和Fe-2.1%Cu两种合金不同温度下铜的析出分布规律,以及合金中MnS夹杂物对铜析出的影响.部分试样加热到1600℃保温20 min后直接淬火得到;其他试样1 600℃保温20 min,炉冷到特定温度再保温20 min后淬火得到.结果表明:Fe-7.8%Cu合金在1600℃下淬火,含铜相在晶界、晶内均有析出;在1200℃下淬火,含铜相沿晶界析出;而1000℃淬火则有较大尺寸的ε-Cu相沿晶界析出.Fe-2.1%Cu合金在1 600℃和1 000℃下淬火,含铜相都沿晶界析出;而800℃淬火ε-Cu相在晶内析出.合金中MnS夹杂可以作为铜析出的有效形核核心.  相似文献   

20.
人造沸石负载铜催化剂催化苯酚羟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以离子交换法制备负载Cu的人造沸石为催化剂在水溶液中催化苯酚羟基化反应中的性能。研究了催化剂铜负载量、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苯酚转化率和苯二酚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铜负载量为3%的铜离子交换沸石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和苯二酚的选择性。在优化条件下,苯酚转化率可达到49%以上,苯二酚的选择性大于97%。回收催化剂的活性可通过将回收的催化剂于550℃条件下煅烧1 h加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