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问卷及内隐测量的方法,以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探讨民族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自我认同的调节作用.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无统计学意义,在强迫、抑郁和偏执因子上有统计学意义;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整合、自尊水平、自我认同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自我认同在民族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起调节作用.因此,应加强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意识教育,提高自我认同感,促进认同整合,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寻大学生自我认同、组织认同和自尊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我认同对班级认同、学校认同和自尊具有直接而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可通过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来提升其对班级、学校的认同程度以及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民族问题的新情况,提出应该重点强调和培养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和公民认同,处理好中华民族认同与民族认同、民族认同与公民认同、国家认同与公民认同之间的关系。国家/中华民族认同与民族/公民认同是一种双向互动的结构关系;从认同角度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培养民族/公民的国家认同。指出在中国,存在着忽视国家认同和公民认同、对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认识偏颇、多重身份认同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编少数民族居民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2000人进行问卷调查.少数民族居民的国家认同得分显著高于民族认同的得分,不同民族的居民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少数民族居民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水平有逐渐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贵州苗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修订的民族认同问卷调查了613名苗族初中生,结果表明:苗族初中生在中华民族认同与本民族认同上都比较高,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相对高于本民族的认同;苗族初中生在中华民族认同行为维度、苗族认同认知、情感及总体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高于男生;父母民族成分对苗族初中生的民族认同有显著影响;父母教育水平对苗族初中生民族认同有显著影响;苗族初中生中华民族认同与本民族认同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各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是两种不同层次的民族认同,其产生的根源也不同。二者的关系有一致性,同时也有冲突性的一面,不论是一致性还是冲突性,对民族关系和国家稳定都产生巨大影响,笔者认为对两种认同进行有机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协调二者关系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澳大利亚的民族认同经历种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多元文化政策的推行,在共同国民意识、公民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国民认同才趋于独立和成熟。民族认同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也是澳大利亚走向开放的、民主的、成熟的现代社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李栋 《科技信息》2010,(13):150-151
消费社会的到来对人们思想观念和认同结构的冲击极大,导致人的生存样态发生剧烈变化,对人的认同形成了干涉性认同威胁,使自我认同在价值尺度、存在状态、认同方式、认同类型等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具体来说,消费社会中人的自我认同价值尺度由客观实用尺度转向主观感受尺度;人的自我认同存在状态从立体化转向平面化;人的自我认同方式从对实物的依赖性转向对符号的依赖性;人的自我认同类型从生产型转向消费型。  相似文献   

9.
云南地区人口较少民族的自我认同受特定的空间-地缘结构、历史-文化结构和国家-社会结构影响。空间-地缘结构培育了特殊的人地关系,对自我认同的产生起基础性的作用。历史-文化结构造就了独特的社会组织形态、民族文化价值以及传统生活习俗等自我认同的主体性因素。国家-社会结构形成了人口较少民族自我认同的外在因素。三大结构性因素相互作用,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自我认同呈现出减弱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旅游对民族社区居民民族认同形成机制并构建影响测量量表的基础上,以贵州省上郎德苗寨、西江苗寨、天龙屯堡和镇山布依寨为典型民族旅游社区,基于民族认同形成状态差异的视角,对旅游发展影响下的不同类型民族旅游社区居民民族认同程度进行测量分析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受民族旅游发展影响的本民族社区居民族群感情及其民族心理的趋同化程度,将再次激发社区居民对自身民族知觉、身份、态度与行为的民族认同探求和民族认同承诺.旅游对复兴初期家庭主导型镇山布依寨、发展期社区主导型上郎德苗寨、停滞期企业主导型天龙屯堡和巩固期政府主导型西江苗寨居民民族认同影响类型依次划分为认同分散、认同排斥、认同延缓和认同获得.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认同是民族意识的基本构成,指的是民族社会成员对自身民族在宗教、文化、风土人情等诸多方面的认可与赞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民族归属的认知和感情依附。少数民族居民的自我认同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有利于保持民族地区的和谐与稳定。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得知,甘肃甘南地区藏族大学生的本民族认同度非常高,这在一个方面表示我国的民族建设得到很好的收效,但同时更应该加强民族融合理念的深化,提倡多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互补,在尊重和保护各民族文化的同时对藏族大学生实行文化多元化认同教育,并且应在藏族地区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促进藏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民族真正平等的策略是增强民族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寻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和民族区分的关系。采用大学生民族认同问卷对26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①民族认同和民族区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或P<0.001);②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之外的民族区分态度和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民族认同对民族区分有直接而显著的预测作用(P<0.05或P<0.001)。由此可见:个体对本民族(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和外民族(国外民族)的低区分联系在一起;民族认同的排他性(民族区分)受个体所处的情境以及个体间的竞争性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多民族国家,公民的国家认同是政治稳定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础。少数民族既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又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一个重要群体,了解他们的国家认同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据问卷调查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包含了民族、国家等元素,具有民族与国家交融的情境性和多元化的现代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成为多学科关注焦点的背景下,需要从国际比较视野和民族过程发展脉络中认识该问题的根源和影响。指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需要置于全球化时代的族裔复兴背景中进行考察,全球化推动族裔复兴及其全球性影响的形成,同时也加剧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张力,是世界范围内国家认同问题产生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5.
诗人晨宏是景颇族作家文学的开创者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多涉及民族生活,并“记录”和“储存”了许多属于自己民族独特的现代性体验。浓郁的本土意识是晨宏诗歌的显著特点,他在本土意识的书写中实现着对自我民族文化的认同。晨宏善于写“树”,并在其中完成了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从很早的时间起,各个民族在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与交往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互动机制。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民族服饰往往以直观的方式参与并反映民族间的联系和交往。历史上有三次突出的民族服饰的流变:一次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一次是唐代的开放唐装;还有一次是清代的旗装。民族服饰在彰显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同时,还是多民族国家文化认同的外在符号。  相似文献   

17.
族群认同的历程,也是民族走向融合的历程。在中华民族繁衍的几千年中,族群认同和民族认同是一个既敏感而又沉重的话题。而少数民族的族群认同历程,往往以沉重的代价而得以实现。在整个民族认同的大背景下,着重以佤族的族群认同为蓝本,试图提出佤族的族群认同特有的差异性,为解决民族问题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方案,从而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期,自我认同状态在生活适应和心理健康上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危机的易发期,本文从总结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的表现入手,对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产生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对如何塑造大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以及调整自我认同危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把人们组织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量。中国深厚的政治文化传统建构了高度的政治认同,而这种高度化的政治认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张力却日益凸现,出现了政治认同困境。自我认同的廓清和建构成为解决这种困境的突破口,不过中国凝重的传统又注定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相似文献   

20.
广西防城港市的族群认同(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族群的自我认同论述广西防城港市各族群的认同特征,认为其认同是多面向并呈动态特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