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潍坊学院学报》2016,(5):25-27
新闻报道应该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任何时代任何地域,真善美与假恶丑同在。存在假恶丑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对待假恶丑的态度和方式方法。所有事实简单罗列式的传声筒式的新闻报道违背价值尺度。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有一个共识:新闻报道应该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相统一的原则,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统一既是党媒姓党的理论基础也是其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历史进步评价尺度理论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历史进步的评价主要有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两种尺度,这两种尺度的关系是极其错综复杂的.马克思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两种尺度的运用是有变化的.马克思早年和中年都是从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两个方面的结合评价历史发展的.到了晚年,马克思历史评价尺度的重点发生了变化,主要从价值尺度评价历史的发展.恩格斯与马克思不同,他在晚年依然从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两个方面的结合与统一评价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琴 《长春大学学报》2014,(2):226-230,234
部分贫困生因其经济的贫困,产生"心理贫困",陷入了对自我评价的困境,不能悦纳和认同自我。出现这一困境的根源就在于贫困生自我主体性的缺失,他们在"个体自我"与"社会自我"的双重存在下,无法处理好个体价值观念与社会价值观念的矛盾关系、个体自我评价的非理性标准与理性标准的矛盾关系。从实质上来说,主体性的存在就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的存在,其根本在于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目的性。因此,通过强化贫困生自我意识,引导其认识客观自我,转向"重生存"的生存方式,从而追求主体性的存在,是从实质上真正缓解和消除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4.
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宣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变成消费景观王国,资本所刻意建构的消费社会景观是在物质对人异化基础上的再度异化,整个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一种"景观拜物教"。"景观"窒息了人的创造性与革命性,使人屈从于这一异化的力量,主体从被殖民转向自我殖民。"景观社会"理论揭露了资本的意识形态控制,在更深层异化统治中寻找人类自我解放的可能性,对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尖锐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5.
西方自非理性主义凸显以来至今,在还不到100年的时间里,人的生活方式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从理性化的生活方式转向了感性化或人性化的生活方式;且这种生活方式还迅速蔓延,很快就在世界各国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本文试从生存论视角对于这一转向问题予以阐释和说明,认为人的生活方式的这种转向是历史的必然而不是历史的偶然,其转向的内在根据是人的存在方式与生产方式的一致性,即社会实践是人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向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住房消费为基本视角,通过对2013年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资料(CGSS 2013)的数据分析,描述和分析城市居民的住房消费现状,探讨住房消费这一变量纳入阶层身份认同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阐述不同工作性质单位群体城镇居民群体的阶层地位与住房消费之间的相关性.住房消费与阶层认同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统计相关性,即住房产权归属越明确、人均居住面积越大,受访者中高层阶层地位的认同越高;另外,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对阶层主观自我认同之间的差异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受访者人均年收入的差异对受访者的阶层主观自我认同的差异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是社会进步内在要素中的根本要素的理论,表征着生产方式是评价社会进步与否的合理尺度。生产方式作为评价社会进步的合理尺度,实现了价值尺度与历史尺度的统一,它与人的尺度并不矛盾,也不与生态学尺度相冲突,并不否定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邓小平的"猫论",分别是在不同特定时代的大背景下,从不同的实践和理论视角,论述和揭明了实践要合符和依循真理和价值这两种必要尺度。我们不要把这两种思想和尺度相割裂、相排斥和相对立。我们要实现这两种思想和尺度的互补和统一。我们既不要唯真理尺度而排斥价值尺度,也不要唯价值尺度而排斥真理尺度,我们要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合真理性和合价值性的相双合、相统一的广义实践观。我们既要把握蕴含真理尺度的"知行合理",又要把握蕴含价值尺度的"知行合需",在把握价值尺度中,我们应当把握正面需要和正面价值,从而真正实现人类的全面进步和社会的科学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理论以整体性的思维模式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理论,他的自然价值理论不仅丰富了自然价值的内涵,而且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即让人类的思维方式从主客二分式转向了整体式,从功利型转向了互利型.他的自然价值理论还实现了从"以人为尺度"到"以物为尺度"的转向,这体现了伦理学范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建盏是流行于宋代的饮茶器具,在现代消费社会下,建盏符号的再生产已成为茶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并成为消费体验型经济的核心要素。它对现代人的文化认同、个人生活品位的建构、城市文化与生活方式的重塑、形成审美的乌托邦,从符号学角度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族群互动与认同是族群关系的两个主要方面。文章通过对贺州多族群语言互动典型案例的研究,认为贺州族群语言互动与族群认同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语言的相互学习是族群交流的必要条件,语言使用的发展趋势也预示着族群交往与族群融合的发展潮流;族群认同是族群关系的重要一环;贺州各族群语言的自我认同度和相互认同度均较高;贺州各族群在族群语言互动中,对不同族群语言的认同程度有一定区别,不同族群间的语言认同过程和认同程度也有差别;语言忠诚度是衡量族群自我认同度的重要指标;族群之间的密切接触,并不意味着接触某一方或者双方的互化或消亡,相反,它们仍然会顽强地存在,有时甚至产生比过去更加强烈的族群意识。  相似文献   

12.
《新世训》伦理思想对伦理学学科建设的启示:体现在新的伦理学立场上,把大量道德中性的思想、行为从理学的“非此即彼”的框架中解放出来,减少了道德评价对人生的过度介入;体现在伦理观的特点上即理性化、平民化、生活化;体现在它的现代伦理意义上,给处于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价值依靠。从传统伦理思想中提取了人们的共识,给现代的人们自身的精神心里矛盾给予解脱,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如何和谐的生活提出了实际可行的、可操作性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复调理论的观照下,伍尔夫小说呈现出明显的复调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文体等方面。复调叙事的运用,使伍尔夫小说更为全面地反映出现代人复杂的精神状态和现代社会的多元化特点,也促进了小说创作艺术的革新。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贝拉罗莎暗道》的叙事技巧,分析了叙事视角、人称转换、视角越界对深化主题和加强审美效果的作用,提出第一人称经验视角叙事使读者洞察"我"的内心世界,"你""你们""我们"的人称转换赋予读者极大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第一人称有限视角转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视角越界及"我"的评论敦促读者思索如何"记住"大屠杀和如何应对犹太移民"美国化",指出《贝拉罗莎暗道》的叙事技巧表明了索尔·贝娄的犹太民族的文化立场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文学领域中的道德危机和道德失范带给人们的道德破坏和精神伤害对社会和谐发展极为不利,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利的因素,社会现实要求对文学的伦理学研究。文学伦理研究的价值表现在文学能形象鲜明地反映人的处境、性格、命运以及社会道德的冲突和个人精神的状态,生动体现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理想的探求,展示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度,故而与现实人生和社会伦理有一种深刻而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于连的身份处境使其具有强烈的身份焦虑,他奋斗的所有动力都来自于朴素的出人头地的人生理想。为了成功地实现阶层晋升从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戴上了人格面具,一度变成了忠心为权力阶层效劳的一分子。不管是在市长家里,还是在神学院和侯爵府,他都一方面隐藏自己的真实思想,另一方面竭力训练自己的上层人品质,试图成为进入社会主流正项的中间人。但是,作为竭尽全力向主流靠拢的中项,尽管于连尽职尽责,才华出众,但他并没有被接纳,反而被以卑鄙的手段毁灭。于是,于连走向彻底的异项和反主流,坚决反抗。他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他以个人的崩溃预见了社会的崩溃。  相似文献   

17.
政治认同意味着人民大众对政治系统的认可与支持。和谐社会因政治认同而存在合法性基础,和谐社会因政治认同而焕发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谐社会也因为实现了政治认同而区别于一般性的稳定的社会。文中从合法性基础、精神动力与价值内核三个方面论述了政治认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的全部思想中,洋溢着博大深刻的人文关怀思想,马克思通过研究伊壁鸠鲁的原子学说,张扬了“自由、平等”的思想,体现出了人文关怀的价值倾向;通过对“异化劳动”和人的本质的异化的批判,显示了对人的问题的真正关注,表现出切实的人文关怀;通过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学说,把建立“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作为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黄佩华的系列小说构成他所特有的桂西北叙事,成为壮民族生存状态与历史的形象记录,其小说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地域小说特征,他的创作来自于深刻的民族身份意识与本土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法对福州市四所高校30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1)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的承诺及探索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从未恋爱组,但无显著差异。2)成人依恋中回避和焦虑因子的得分在不同同一性状态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进一步比较发现,早闭型在焦虑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延缓型。3)大学生成人依恋中的焦虑及回避因子与自我同一性的承诺因子都存在显著负相关,且承诺因子是焦虑与回避的有效预测变量;而成人依恋与探索因子尚不存在相关,但探索因子对成人依恋的焦虑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