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葛藤在2种生境条件及2种攀援方式下,每个花序的平均开花数量、座果数量、种子数、单果平均干重以及座果率等有性生殖特征的数量化比较分析,探讨了不同的生境条件和攀援方式对葛藤的有性生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样地葛藤种群所处立地资源差异,导致各种群在有性生殖特征(开花数量、座果数量、种子数量及座果率)的数量特征方面差异显著,尤其是生长在阳生、水分充裕的生境条件下,为攀援植物体的种群与生活在荫生环境、为匍匐植物体的种群之间差异最为显著。与荫生、无支持木的种群相比,阳生而且攀援的种群的座果率是其40倍之多,平均座果数量是其53倍,平均种子数量是其70倍,平均开花数量比它高30%;2)当攀援方式作为主导因子时,葛藤生殖特征所产生的差异更显著于生境条件作为主导因子时的差异;3)对有性生殖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葛藤的座果率与开花数量负相关、与座果数量正相关;单果序的座果数量与种子数量和开花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运用年轮解析技术对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常见树种米槠、木荷以及石栎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米槠的径向生长和高生长速度均快于石栎和木荷;相比于米槠和石栎,木荷个体间的生长速度差异较大,不同径级之间的差异也较大;这表明木荷具有较强的生长可塑性和耐荫性,而米槠和石栎的生长较为稳定.(2) 依据个体由幼苗生长至林冠过程中(林冠进层)所经历的释压和抑制事件的多少划分了6种林冠进层类型,对比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物种间的平均生长速度表明,个体所经历的释压和抑制事件越多,其平均生长速度越慢;木荷相比于米槠经历的释压和抑制事件较多,这扩大了两者林冠进层速度的差异.(3) 米槠和木荷表现出不同的生长格局——“米槠以不变应万变,木荷则随机应变”.因而在常绿阔叶林中,作为对光环境变化不同适应对策的综合体现,生长格局的分异是物种共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黄花杓兰(Cypripedium flavum)为中国特有的兰科植物,喜生于疏林下。生境破碎产生大量的生境边界,喜光杂草、先锋树种的侵入形成荫蔽环境不利于黄花杓兰的生存。对香格里拉处于林内与林缘两种生境中的黄花杓兰植株进行了研究,探讨生境破坏产生的边缘生境对黄花杓兰种群生存的影响。研究发现林缘植株叶片长、叶鲜质量、比叶面积等指标小于林内植株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林缘植株株高、叶面积小于林内植株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叶片数、叶片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林内植株,林缘植株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片宽高于林内植株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林内植株的花部形态指标中,除唇瓣开口宽外,其他均较林缘的大,表明林内植株在积极适应弱光照环境,但林内植株的座果率比林缘的低、幼龄植株个体少,表明林内荫蔽环境影响到黄花杓兰种群更新与生殖过程。研究认为对该植物应该加强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黄花杓兰(Cypripedium flavum)为中国特有的兰科植物,喜生于疏林下。生境破碎产生大量的生境边界,喜光杂草、先锋树种的侵入形成荫蔽环境不利于黄花杓兰的生存。对香格里拉处于林内与林缘两种生境中的黄花杓兰植株进行了研究,探讨生境破坏产生的边缘生境对黄花杓兰种群生存的影响。研究发现林缘植株叶片长、叶鲜质量、比叶面积等指标小于林内植株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林缘植株株高、叶面积小于林内植株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叶片数、叶片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林内植株,林缘植株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片宽高于林内植株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林内植株的花部形态指标中,除唇瓣开口宽外,其他均较林缘的大,表明林内植株在积极适应弱光照环境,但林内植株的座果率比林缘的低、幼龄植株个体少,表明林内荫蔽环境影响到黄花杓兰种群更新与生殖过程。研究认为对该植物应该加强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木荷+米槠群落中植物各器官的热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 从生活型来看,不同生活型其叶的热值差异显著(df=47,P<0.05),常绿阔叶乔木高于常绿阔叶灌木,落叶阔叶乔木高于常绿阔叶灌木; (2) 主要植物在幼苗时期各器官热值普遍较幼树、成株时期高,在幼苗时期通过极强的光能转化能力,用于主干的高度生长; (3) 石栎、米槠、栲树及苦槠的萌生植株和实生植株各器官的能量配置格局不同.  相似文献   

6.
对浙江省磐安县六十田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乔木树种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各树种的重要值判断,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的主要乔木组成种为东南石栎(Lithocarpusharlandii)、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木荷(Schima superb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紫楠(Phoebe sheareri)和华东楠(Machilus leptophylla),其中东南石栎和木荷为主要优势种.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藤本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偏低,优势度相对较高;其生活型以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达85.45%;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占61.82%),小型叶次之(占29.09%);叶型以单叶占有较大的优势,达到89.09%;叶质以革质叶占优势(56.36%),纸质叶次之(40.00%).生活型及叶的特征表明该群落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中主要乔木树种水平结构整体上呈均匀分布状态,说明群落中种内和种间竞争激烈.依据胸径级别频率分布的形状,7个主要组成种的种群结构可以大致归纳为:倒金字塔型、倒“J”型、纺锤型和双峰型.其中,种群结构呈倒金字塔型的东南石栎、米槠、青冈和紫楠及呈纺锤型的华东楠,因为缺乏幼苗和幼树,在演替过程中种群将衰退;而呈双峰型的红楠和呈倒“J”型的木荷,因有较为丰富的幼苗储备而将成为该群落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7.
草原植物种群营养元素生殖分配规律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典型草原20个植物种群结实期的C、N、P、K、Ca、Mg6种元素在植物体不同部位配置的研究,初步认为C、K、Mg在不同种群的生殖分配规律基本一致,在生殖器官中所占比例约为25%~30%;N、P在生殖器官中所占比例较大,约为30%~40%;Ca在生殖器官中的比例较低,仅占20%左右,而单子叶植物种群中的根部含量多,占50%左右,双子叶植物种群中的叶中含量多,占40%左右.另外,有几种植物较为特殊,狼毒、鹤虱的果实中P的含量较低,不到20%;狼毒、达乌里芯芭的果实中Ca的含量低,大约10%;狼毒、酸膜叶蓼的果实中Mg的含量低,大约10%.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境条件下羊草构件及羊草种群无性系分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不同生境条件下羊草种群的数量、分布格局、构件、无性系分化几个方面探讨了羊草种群的生态适应特征,得到如下结果:1)羊草种群数量及分布格局有随生境梯度改变而变化的趋势,以羊草群落中的羊草种群数量、株间距、分布格局类型最能反映羊草种群的生态适应特点;2)羊草的构件及无性系分化随生境条件的可塑性变化十分明显,其中以羊草群落中的羊草种群最具特殊性,根茎长、茎节数多、节间距大、根茎干物质积累多.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喷布 PGR—1之后,观测槟榔年周期各物候期间叶、花、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营养水平的变化特性,分析了用药浓度不同,植株各器官生理变化的差异程度不一原因。结果表明 PGR—1有促使植株不同叶位叶面积加大20.8—37.47cm~2,叶重量增加4.66—6.56g,从而加强了各花序营养水平,提高成花数与座果率。并探求了 PGR—1对槟榔不同叶位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的影响,酶活性大小依次以6、7叶位>1、2叶位>CK>3—5叶为位列。  相似文献   

10.
桂林岩溶石山阴香幼苗种群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Greig-Smith法和间隙度分析法对桂林岩溶石山阴香幼苗种群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阴香幼苗种群呈现集群分布,但在不同生境中种群的集聚强度和格局规模存在明显的差异。随着尺度的增大,种群分布格局的间隙度逐渐减小。生境异质性、种间竞争和人为干扰是阴香幼苗种群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对天童常绿阔叶林内林隙的形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林隙的线密度为17.08个&;#8226;km-1,扩展林隙所占面积比例为15.42%,冠空隙所占的比例为5.46%.冠空隙的年形成频率为0.287%,林隙形成的返回间隔期为348.4 a左右.林隙的面积普遍偏小,扩展林隙面积在39.3~251.2 m2之间,平均面积为106.32 m2,冠空隙大小变化在11.8~131.9 m2之间,平均面积为37.68 m2.树木枯立、风灾以及对病树的人为择伐是该地区林隙的主要形成方式,木荷、马尾松、栲树和石栎等乔木层常见种类是其主要形成木.在山坡上部、中部和下部等不同地形条件下分别以风灾、枯立和择伐为主要方式形成林隙.调查的41个林隙中,每个林隙的形成木平均拥有量仅为1.71株.形成木径级主要分布在20~40 cm范围内,平均基径为28.93 cm.  相似文献   

12.
森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具有重要的生态水文功能.对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的研究表明:次生灌丛的枯落物层现存量(6.66 t·hm~(-2))栲树群落(6.43 t·hm~(-2))木荷群落(6.10 t·hm~(-2));栲树群落、木荷群落和次生灌丛群落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分别为10.58,11.29和13.88 t·hm~(-2);3种群落类型的有效拦蓄量分别为0.49,0.55和0.73 mm.在整个持水过程中,各群落中前2小时内各林分枯落物层持水作用较强.林下枯落物层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式分别为Q=a lnt+b和V=kt~n.与栲树群落和木荷群落相比,次生灌丛在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持水性能方面并不落后于这两种乔木林群落类型;研究期内,各群落类型0~30 cm土壤蓄水量在67.2~150.0 mm,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土壤层持水能力远大于枯落物层.  相似文献   

13.
依据植物群落的结构,主要层的优势种差异和生境的一致性,对昆明地区常绿栎类萌生灌丛划分群落类型,即滇石栎萌生灌木群落、滇青冈萌生灌木群落、光叶石栎萌生灌木群落、元江栲萌生灌木群落和窄叶青冈萌生灌木群落等五个主要群落类型.分析了群落特征,地上部分生物量与生境条件之间的关系,群落的资源与生态价值等,以提供时常绿栎类萌生灌丛的开发利用,经营保护和植被恢复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了1981~1983年在安徽省自然保护区黄山,江西省自然保护区庐山,浙江省自然保护区西天目山、乌岩岭,福建省长汀县的红山,以及在上海市郊徐家汇到远郊区闵行公路两旁,采集的乔木树种:青岗、甜槠、苦槠、短柄枹、石栗、木荷、樟、女贞等叶片对重金属污染物质吸收与富集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了1981~1983年在安徽省自然保护区黄山,江西省自然保护区庐山,浙江省自然保护区西天目山、乌岩岭,福建省长汀县的红山,以及在上海市郊徐家汇到远郊区闵行公路两旁,采集的乔木树种:青岗、甜槠、苦槠、短柄枹、石栗、木荷、樟、女贞等叶片对重金属污染物质吸收与富集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样本测定,定量分析了松嫩平原4个不同生境芦苇种群叶片生长的可塑性与规律性.结果表明:异质生境各芦苇种群的叶长、叶宽、叶生物量、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季节性积水生境和人工林缘沙地生境芦苇叶片各数量性状的可塑性最大,而碱斑生境的最小,叶生物量与叶面积的可塑性远大于叶片的其他数量性状,各生境芦苇种群叶宽与叶长、叶生物量与叶面积、叶生物量与叶长、叶生物量与叶宽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异速生长关系.尽管芦苇叶片的数量性状在各组异速关系中,其异速系数1gβ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1),但其异速指数却有相同的规律,即叶宽与叶长异速指数α<1,叶生物量与叶长/叶宽异速指数α>1,而叶生物量与叶面积异速指数α≈1.异质生境芦苇叶片较大的表型可塑性与一致的异速生长规律性,表征了广布种芦苇尽管具有宽幅适应性,但其叶片的数量性状仍保持相同的生长有序性.  相似文献   

17.
皖南山区北缘主要常绿林群落的生物量及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安徽亚热带地区的肖坑小流域,对该地实施封山育林后植被恢复的情况、生产力水平作了初步评价。其中,甜槠群落的平均生物量为120.165 t/hm2,苦槠群落的为96.168 t/hm2,青冈群落的为72.73 t/hm2,绵槠群落的为80.416 t/hm2。上述群落中生物量在不同径阶的分配呈正态分布,且主要集中在胸径12~24 cm的树木中。群体的主干生物量均随树木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并且地上部分生物量在2~8 m处较高。主要群落生物量的动态分析表明,该地林分大多在20~50 a。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溪流岩生明叶藓的生境和有性生殖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1) 明叶藓的生境特殊,生长在溪流岩石表面,一部分个体经常处于淹水状态下,大部分个体间断性地生长于淹水状态下.(2) 明叶藓雌器苞中的颈卵器平均数量为(18.2±6.2)个(N=30),雄器苞中精子器平均数量为(8.3±2.7)个(N=30);孢子体的平均长度为(1.8±0.17)cm(N=20),蒴柄的平均长度为(1.6±0.16)cm(N=20),孢蒴的长度为(0.2±0.02)cm(N=20).(3) 明叶藓的孢子体发育时期为每年6-9月,其中6月为胚发育时期,7月份为孢蒴形成期,8-9月为孢子成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