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化彬  蓝嘉川  招礼军 《广西科学》2018,25(2):212-216
【目的】了解南宁至友谊关(简称南友)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植被的水文效应。【方法】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选择了8个不同地点的7种典型群落类型,对其植被枯落物特性进行研究。【结果】三豆混播群落(S4)的枯落物蓄积量、吸水速率、有效拦蓄量均为最佳,分别为43.80t/hm~2、4 227g·kg~(-1)·h~(-1)、55.18t/hm~2,而木豆群落(S1)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最高,分别达到2 832t/hm~2、283.2%。【结论】三豆混播群落是南友高速公路边坡植被类型中水土保持效应最均衡的群落配置,具有良好的生态水源涵养及保持的功能,可推广种植,以维护边坡植被和土壤的水文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密云水库流域油松林和林刺槐林枯落物持水能力测定,结果表明:油松林和刺槐林枯落物现存量为分别为7.11和3.62 t·hm^-2,最大持水量分别为8.227和5.605 t·hm^-2,有效持水量分别为1.193和0.261 t·hm^-2。枯落物吸水量与吸水时间表现出很好的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3.
不同林龄马尾松林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性能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3种不同林龄阶段的马尾松林下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枯落物储量中近熟林、中龄林、幼林分别为32.20、30.59、22.27 L/hm2;同一林分不同种类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差异明显;枯落物吸水速度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30 min内吸水速度最快,枯落物吸水速度与其浸泡时间相关性极高;在充分吸水条件下,不同林龄不同层次、不同种类枯落物蒸发量有所差异,保水周期为7~10 d;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分别为53.28、71.91、77.49 t/hm2,分别相当于水深为5.33、7.19、7.75 mm.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森林枯落物现存量及其持水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枯落物层是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第二作用层,在森林水文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主要森林类型的枯落物现存量、厚度、分解现状、最大持水率、拦蓄量以及吸水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的枯落物现存量介于8.53~37.51t/hm~2,平均现存量为16.92t/hm~2;枯落物厚度介于2.3~6.6cm,平均厚度为4.0cm.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16.57~66.69t/hm~2,大小顺序为云冷杉落叶松针叶混交林桦木林其它针叶类红松其它阔叶类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栎类樟子松杨树油松.各森林类型枯落物未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为127.87%~225.59%,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为182.22%~233.50%.各森林类型枯落物的有效拦蓄量为11.76~32.03t/hm~2,且针叶林枯落物平均有效拦蓄量(23.52t/hm~2)明显大于阔叶林(15.51t/hm~2).回归分析表明,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符合关系式y=aln x+b,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符合关系式S=axb.  相似文献   

5.
马缨杜鹃林区枯落物与土壤持水量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苇洁  陈训 《贵州科学》2005,23(2):60-65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大方县普底乡百里杜鹃林区马缨杜鹃林枯落物及土壤层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初步研究了该林分枯落物及林地土壤在水源涵养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马缨杜鹃林下枯落物未分解层持水量为其风干重的260%,半分解层的经持水量为其风干重的283%。经分析拟合,得到林下枯落物吸水速度与时间关系式Y=kt^m林地A层土壤容重为0.88g/cm^3,最大持水量为60.87%,毛管持水量为42.70%,田间持水量为23.27%。林地B层土壤容重为1.11g/cm^3,最大持水量为41.87%,毛管持水量为33.53%,田间持水量为18.58%。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台风干扰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总量、组成和时间动态变化的影响,对浙江天童山2种常绿阔叶林类型——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群落和木荷(Schima superb)群落的凋落物进行了为期5年(2008—2012)的观测研究.结果显示:天童栲树林和木荷林的年平均凋落物量分别为6.465t·hm~(-2)和6.947 t·hm~(-2),台风影响年的年凋落量和台风季节月均凋落量均高于无台风影响年.两种群落类型的总凋落物组成比例皆为叶>枝>碎屑>花>果>树皮,其中叶比例约占70%,枝比例约占17%;台风影响年与无台风影响年相比,叶比例有所下降,枝条比例明显上升.台风影响年与无台风影响年的凋落量时间动态不同,无台风影响年两种群落类型的凋落高峰发生在春季(4—5月)和秋末(10-11月),均为双峰型;台风影响年凋落模式为三峰型,凋落高峰发生在春季、台风季和秋季.两种群落的叶凋落时间动态在不同台风影响年份有所区别,在台风干扰较弱的年份(2008、2009和2011年)栲树林叶凋落动态为双峰型、木荷林为三峰型;在台风干扰强度较大的年份(2012年),两种群落类型的叶凋落动态均为三峰型,这说明台风干扰能改变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时间动态,且台风强度对不同森林群落的干扰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对浑河上游4种典型林分类型的枯落物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蓄积量的大小依次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21.89 t/hm2)、辽东栎天然次生林(18.58 t/hm2)、核桃楸阔叶混交林(15.03 t/hm2)、冷杉针阔混交林(14.38 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的大小依次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55.93 t/hm2)、辽东栎天然次生林(50.42 t/hm2)、核桃楸阔叶混交林(37.84 t/hm2)、冷杉针阔混交林(35.84 t/hm2);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大小依次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42.72 t/hm2)、辽东栎天然次生林(39.09 t/hm2)、核桃楸阔叶混交林(27.41 t/hm2)、冷杉针阔混交林(25.94 t/hm2)。基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和辽东栎天然次生林均有较高的枯落物蓄积量和较高的持水和拦蓄降水能力,在今后的水源涵养林建设时,宜选用日本落叶松、辽东栎为主要树种营造各种混交林。  相似文献   

8.
云和县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和县是浙江省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以浙江省云和县200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文献参数数据,运用综合蓄水能力法,估算云和县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3个不同作用层的水源涵养量,并对不同森林类型、林龄、立地条件下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以及空间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007年云和县森林生态系统总涵养水源量为7584.49×104 m3,其中94.18%来源于土壤层蓄水,4.19%来源于林冠截留降水,枯落物层枯落物层持水量占1.63%;2)各森林类型总涵养水源量大小依次为阔叶林>松木林>杉林>经济林>竹林>灌木林,单位面积涵养水源量平均为908.49 t/hm2,大小依次为阔叶林>竹林>杉林>松木林>经济林>灌木林;3)水源涵养林不同年龄组的贡献率为幼龄林(43.60%)>中龄林(26.91%)>近成熟林(22.27%)>成熟林(6.93%)>过熟林(0.29%);4)云和县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水源涵养能力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海拔的分布特点一致.  相似文献   

9.
天童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细根的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土钻法对天童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细根的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细根生物量随演替进程变化显著(P<0.05),在演替前期的灌丛阶段达最高(3.286 t·hm-2),在演替中期马尾松和马尾松+木荷群落降低(1.066 t·hm-2和1.531 t·hm-2),到演替后期的木荷群落和栲树群落再次升高(2.715 t·hm-2和3.181 t·hm-2).各演替阶段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显著(P<0.01).各群落的活细根生物量在7月达最高,而在11月最低;死细根生物量,各群落皆于11月最小,而在演替早期两群落和马尾松+木荷群落4月最大而其它群落7月最大.各演替阶段细根生物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明显,细根生物量80%左右分布在20 cm以上土层.  相似文献   

10.
城市森林群落枯落物层中重金属的含量与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南京市区、近郊、远郊的6个典型城市森林群落枯落物层Cu、Pb、Cr、Zn、Cd等5种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运用ICP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枯落物层中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大于其对应的南京市土壤背景值和地上部分含量,已分解层(Y层)重金属含量>未分解层(L层)重金属含量;南京城市森林枯落物层中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市区和远郊较高,近郊相对低,不同群落类型的变异系数在17.91%~63.47%;枯落物层中5种重金属储量大小关系排序为:m(Zn)>m(Cr)>m(Pb)>m(Cu)>m(Cd),其中Zn的储量达到0.909 2 kg/hm2。  相似文献   

11.
运用年轮解析技术对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常见树种米槠、木荷以及石栎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米槠的径向生长和高生长速度均快于石栎和木荷;相比于米槠和石栎,木荷个体间的生长速度差异较大,不同径级之间的差异也较大;这表明木荷具有较强的生长可塑性和耐荫性,而米槠和石栎的生长较为稳定.(2) 依据个体由幼苗生长至林冠过程中(林冠进层)所经历的释压和抑制事件的多少划分了6种林冠进层类型,对比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物种间的平均生长速度表明,个体所经历的释压和抑制事件越多,其平均生长速度越慢;木荷相比于米槠经历的释压和抑制事件较多,这扩大了两者林冠进层速度的差异.(3) 米槠和木荷表现出不同的生长格局——“米槠以不变应万变,木荷则随机应变”.因而在常绿阔叶林中,作为对光环境变化不同适应对策的综合体现,生长格局的分异是物种共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木荷+米槠群落中植物各器官的热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 从生活型来看,不同生活型其叶的热值差异显著(df=47,P<0.05),常绿阔叶乔木高于常绿阔叶灌木,落叶阔叶乔木高于常绿阔叶灌木; (2) 主要植物在幼苗时期各器官热值普遍较幼树、成株时期高,在幼苗时期通过极强的光能转化能力,用于主干的高度生长; (3) 石栎、米槠、栲树及苦槠的萌生植株和实生植株各器官的能量配置格局不同.  相似文献   

13.
对天童常绿阔叶林内林隙的形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林隙的线密度为17.08个&;#8226;km-1,扩展林隙所占面积比例为15.42%,冠空隙所占的比例为5.46%.冠空隙的年形成频率为0.287%,林隙形成的返回间隔期为348.4 a左右.林隙的面积普遍偏小,扩展林隙面积在39.3~251.2 m2之间,平均面积为106.32 m2,冠空隙大小变化在11.8~131.9 m2之间,平均面积为37.68 m2.树木枯立、风灾以及对病树的人为择伐是该地区林隙的主要形成方式,木荷、马尾松、栲树和石栎等乔木层常见种类是其主要形成木.在山坡上部、中部和下部等不同地形条件下分别以风灾、枯立和择伐为主要方式形成林隙.调查的41个林隙中,每个林隙的形成木平均拥有量仅为1.71株.形成木径级主要分布在20~40 cm范围内,平均基径为28.93 cm.  相似文献   

14.
基于指数改进模型估算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和木荷(Schima superba)生长旺盛期(春、夏、秋季)的光合参数特性。结果表明:米槠、丝栗栲、木荷光饱和点春季最小,分别为1 241.25、1 245.93、1 366.49 μmol/(m2·s); 最大净光合速率夏季均最大,分别为3.78、5.39、7.20 μmol/(m2·s)。木荷春季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均大于米槠和丝栗栲。在夏季和秋季,木荷和丝栗栲光饱和点均大于米槠; 木荷最大净光合速率均大于米槠和丝栗栲,且在秋季其最大净光合速率仍大于米槠。综合比较得出:木荷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和光环境适应能力,其次是丝栗栲,米槠较差。  相似文献   

15.
石栎是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广泛分布的重要伴生树种。以花序特征、座果情况、座果率和生殖投资等指标分析研究不同生境中石栎种群的生殖特征,以果实长度、宽度和重量作为果实大小的指标,宽/长作为果实形状的指标,对不同生境中石栎种群的果实形态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表明:米槠为主的生境石栎种群单个花序的产花量明显高于栲树林生境;两种生境中石栎单花序的平均座果率差异很小,均在51%左右,但成果率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成果重占整个果序重的80%以上,也就是说石栎平均单个果序用于生殖包装的投资占20%左右;石栎果实的长、宽、宽/长3个指示果实形态的性状在不同生境石栎种群之间的差异很小,是一类相对稳定的性状。果实的长度平均在1.8cm左右,果实的宽度平均为1.2cm左右,而果实的宽/长平均为0.7左右,因而是一种长椭球的形状;果实重量的差异比较明显,栲树林中石栎种群的果实的平均重量明显大于米槠林中。说明不同生境类型对石栎的成果率和果实重量有明显影响。进而也是影响石栎种群更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福建建瓯市万木林罗浮栲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木林地处福建省建瓯市,森林保护完好,罗浮栲群落是其分布面积最大的一个群落,无样地法群落调查表明,群落建群种为罗浮栲、木荷和栲.该群落结构复杂,上层乔木高大,有较明显的板状根,林下更新苗中上层优势种类仍有较大数量,群落层外植物相当发达,林内尚残留有少量的针叶、落叶树种.万木林罗浮栲群落是在阳性的针、阔混交林基础上演替而来的稳定的气候项极群落,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地带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栲树和木荷成为优势种的原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署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的群落生态学调查,确认栲树(Costanopsis fargesii Frunch)和木荷(Schima superba Gandn,et Champ.)属于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群落的优势种,为了揭示栲树和木荷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成为优势种的原因,研究了栲树和木荷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的一些生物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常绿阔叶林演替的后期,栲树结实能力强,种子萌发率高,产生幼苗较多且其萌生能力较强,更新后备充路,而木荷虽然种子在群落中保存时间短崦发能力强,种子萌发率高,产生幼苗较多且萁其蓝生能力较强,更新后备充足,而木荷虽然种子在群落中保存时间短而萌发率较低,但萌生能力也较强,与其它常绿痴叶树种相比,栲树和木荷的分枝能力较强,物质作用面较大,光合速率较高等特性为它们成为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群获优势种奠定了生物学和生理生态学方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了1981~1983年在安徽省自然保护区黄山,江西省自然保护区庐山,浙江省自然保护区西天目山、乌岩岭,福建省长汀县的红山,以及在上海市郊徐家汇到远郊区闵行公路两旁,采集的乔木树种:青岗、甜槠、苦槠、短柄枹、石栗、木荷、樟、女贞等叶片对重金属污染物质吸收与富集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了1981~1983年在安徽省自然保护区黄山,江西省自然保护区庐山,浙江省自然保护区西天目山、乌岩岭,福建省长汀县的红山,以及在上海市郊徐家汇到远郊区闵行公路两旁,采集的乔木树种:青岗、甜槠、苦槠、短柄枹、石栗、木荷、樟、女贞等叶片对重金属污染物质吸收与富集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