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及其局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性选择理论存在的局限和不足,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理性并非是完全理性;社会行为并非都是理性行为;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并非总是一致,团体行动并非一定遵守理性原则。同时理性选择理论对中国社会行为的解释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理性选择理论要正确面对挑战,不断反思修正并使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体行为具有社会理性和制度理性.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生成是学生个体理性选择的产物.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偏差行为有三类表现形式,呈现出边界的模糊性、模仿性与易变性、二元性及其寻求朋辈与朋辈文化认同、网络偏差行为的相互渗透等四个特征.对非正式群体进行教育干预应坚持传统教育范式与建构范式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固有权能,发挥支持网络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有效市场假说是现代金融理论的重要基石,其理论基础是理性人和完全套利假定。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行为金融理论,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从投资者的实际决策心理出发,重新审视主宰金融市场的人的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对有效市场假说的理性框架和完全套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指出投资者的行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套利行为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4.
资本市场中以进行金融资产交易为职业的专业经纪人具有投资者和代理人的双重身份,根据行为金融理论,经纪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并非完全理性,而这种非理性必然会对与经纪人利益相关的委托人带来影响.在系统分析投资者进行决策时存在的诸多认知及行为偏差的基础上,将行为金融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相结合,建立基于经纪人非理性行为的委托代理模型.结果表明,特定情形下,代理人的非理性行为对委托人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针对晚期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提出交往行为理论,力图重建现代社会的结构,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交往理性和生活世界是交往行为理论中的两个基本内涵,正确认识这些概念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遵循交往理性,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改变生活世界,重塑舆论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行为功利主义是指以行为的效果来确定行为正当与否的伦理学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看,行为功利主义将经验主义和抽象的人性论作为理论基础,得出的个人本位的利益取向无法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普遍化仁慈等理念也并非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唯有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着眼于人的自然性和类特性的统一,将个人置于其所属的社会之中,并以集体利益为价值导向,致力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进一步辩证考察行为功利主义的存在价值和内在缺陷,才能为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提供合理的方向与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逃课行为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行为选择的经济理性和社会学的目的--工具理性视角看,逃课是一种"理性选择"的行为;但从行为的合法性视角来看,逃课行为是不具合法性的非理性行为.这种合理性与合法性冲突的根源存在于制度层面.要有效解决逃课这一"顽疾",必须期待高等教育的改革,建立以"选课市场"为取向的高校制度框架,从根本上解决逃课问题.  相似文献   

8.
首先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公共选择学派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理论的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三维综合机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市场机制、行政机制、社会机制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认为市场机制是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牵引动力;行政机制是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社会机制是...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地理学中,甚至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里,行为模式日益受到理性行为者要求的支配。下面三个预言与理性行为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个人行为支配着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切身利益;理性选择产生合理的行为结果;个人行为支配着集体行为。第一个预言马克思主义者从逻辑上给予了否定,如果理性行为者从地理学中概括出来的理论依据被否定,那么,第二、三个预言也会面临很大的挑战。产生于有空间差异但仍为一体化经济的理性选择将会导致非目的性结果。空间因素为否定自由行为者观点的全面正确性也提供了所有的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梳理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挖掘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及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内涵,发现: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是行为意向理论得以发展的理论基础;受研究主体及研究内容的影响,增加调节变量可提高模型的解释力;三个模型之间存在内在逻辑及差异性,在特定研究情境下可进行整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英美学者集体行动理论的剖析,认为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存在冲突,集团规模是集体行动的不利条件,大集团在集体行动过程中将会出现志愿失灵。并进一步指出集体行动理论的发展以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为条件,也与社会科学家对政府职能和市场效率的探讨有关。  相似文献   

12.
非正式行为、社会交换与非正式组织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内非正式行为的密集化是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基础,论文通过对员工之间非正式行为的社会交换特点分析,探讨了非正式行为的社会交换的理性本质。以此为基础,最后通过博弈分析得出:非正式组织是参与者之间进行成本收益选择而形成的一个纳什均衡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980年代末出现的陪读性迁移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家长在选择陪读迁移时,是经济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和情感理性行动的结合。陪读家长的适应性分为差序格局影响下的角色适应期、经济因素主导下的角色分化期、角色的自我认同期。  相似文献   

14.
作为自我约束的诚信制度,是在非合作博弈框架下,参与人自我优化选择的结果。诚信形成需要以下条件:(1)主体之间具有共同的利益。唯有如此,双方才有机会和动力去信任对方并相信对方能为自己带来长期和最大的利益。(2)诚信关系的建立需要主体双方互动。没有人会选择诚信,反映了个体的理性行为产生的集体的不合理性行为,体现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构建信息完全的诚信重复博弈模型和引入约束条件与事后惩罚成本是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社会困境的涵义,详细阐述博弈决策的理性选择理论、认知转换理论和生物进化理论,并且从认知控制、社会认知以及奖励预期3个过程揭示博弈决策的神经机制.未来研究应力求突破先前理论模型的不足,深入考察个体合作行为的神经机制,并向实际应用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毛宝铭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F0002-F0002,133
科技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社会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断裂。初级科学化是一种科学理性独断的科学化过程。自反性科学化的过程使得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截然区分不再可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应当建立在科学与社会多元理性共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体制与结构必然出现变动,社会失范行为容易产生。本文初步探讨了社会学意义上的失范行为(社会越轨行为)和社会控制的含义、类型及功能,分析了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和默顿的社会失范理论,并探讨二者的理论与我国转型期的内在联系,针对我国转型期出现的社会失范行为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措施,即: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促进社会秩序理性化、转变思维方式等。  相似文献   

18.
在实际出行过程中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出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往往是动态的。本文考虑出行者在路径选择过程中的有限理性以及路径改变方式,在前景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动态路径选择模型,提出了更适合人们思维习惯的动态路径选择方法。该方法允许出行者根据道路情况随时调整路径,并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当出行者遇到拥堵路段时,可以在途中改变路径,并且在心理预期时间不能满足时,就会选择有风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技术理性批判已经成为现代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明确提出技术理性已经成为发达工业社会中的统治理性,从而对技术理性展开全面的批判。一直以来我们只是对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思想的积极意义加以阐释,而缺乏对其批判理论本身的批判。反思马尔库塞在技术理性批判思想中对技术理性的预设,他错误地把技术理性看作是与价值理性完全相对的工具理性,把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设计为从审美之维度构造一种新的理性形式来替代技术理性。技术理性具有工具与价值的双向维度,反思与批判应立足于完善技术理性自身、把以善为核心的价值要求转化为技术活动自身的规定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