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东部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创新能力是衡量区域创新系统状况的重要尺度,将区域创新能力分为当前创新能力和潜在创新能力,建立了包含22个指标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东部地区10省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刘慧 《创新科技》2019,19(1):14-18
区域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创新实力,带动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建立评价体系分析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通过研究区域创新理论,本文从投入能力、创新环境、管理能力和创新产出等方面选取了几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对河南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郑州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加大创新投入、建立健全创新环境、优化管理体系、提高创新产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10月27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在京发布,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三年居首位。为帮助广大读者读懂报告中各评价指标的内涵、意义,以及这些指标的趋势、走向反映出我省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水平和不足,本刊邀请了连续20年跟踪调查区域创新能力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柳卸林教授课题组,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对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分析解读,并提出新形势下广东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新区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是巨大的,而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培育对于高新区的持续发展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当前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分析,基于高新区的构成要素特点,构建了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发展状况,对其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因子分析对中国2007—2010年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我国划分为科技创新能力领先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中游地区和科技创新能力待提高地区等4个区域,同时绘制了中国科技创新区域分布特征图,从地理特征角度直观反映了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和发展程度并不平衡的现状:中国东部地区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领先、较强和中游地区,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待提高地区,而且各区域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针对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的不足开展分析,对产生不足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提升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安徽省深化创新型省份建设、保障区域创新能力位列全国第一方阵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7.
区域创新能力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反映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多层次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出反映区域创新能力的定量数据.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是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科学有效地评价区域创新能力是制定高质量决策部署的基础,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熵值法与TOPSIS法的结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与创新经济绩效5个方面对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开展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12—2017年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水平逐年提高,其中,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在逐渐提升,但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出现波动,在2014年出现下降的状态。为进一步提升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提出了完善多元化的区域创新投入体系,建立完善的人才吸引、培育和保障体系,构建高效的区域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和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作为集聚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的主要区域,其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地区比较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本文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山东省特点建立了山东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实力、创新潜力和创新综合实力三个方面对2016年山东省17市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东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依旧处于领先水平,中部地区发展平稳,西部创新基础薄弱但发展潜力巨大。最后,针对各市创新能力提升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及评价原则,建立了甘肃省区域创新系统评价体系,并给出了各项指标计算方法,得出了各市(州)创新能力排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提升甘肃省区域创新能力的6点对策建议:制定创新策略,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树立企业自主创新地位,培育和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培育创新人才以及吸引外资.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传统产业集聚区和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不同,传统产业集聚区过度依赖成本,缺乏市场效应,资源环境约束性强,缺乏良好的软硬环境,缺乏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和人才队伍;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有良好的制度创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都比较大,区域创新环境优良。借鉴了国内外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经验,提炼出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培育机制和成长动力。  相似文献   

12.
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家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战略的实施,各地逐渐涌现出许多各种类型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盟的出现对各地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结合产业联盟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分析,深入探讨了如何进一步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来推动各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指出要大力推动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建设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使之成为推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在分析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产业集群造就区域竞争优势的条件,提出产业集群化区域创新体系的可行路径。结果表明: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通过实施集群创导的可行路径,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产业是一种高度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挥集群的优势必须实现集群创新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对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提出了创新孵化器和风险投资等两个角度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路径基础上,分析了这两个驱动因素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绩效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外源型集群是基于FD I的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式的主要属性。这种模式的缺陷具有固有性,亟待向内源型集群模式转型与过渡。高新技术产业内源型集群模式是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升级的支点,它与本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区域创新体系完善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构成了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姚平  李晶 《科技与经济》2011,24(4):38-42
高新科技园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创新能力、经济实力、集群竞争力和区域支撑能力4个方面为一级指标,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经济发展、经济辐射、产业集中度、产业聚合度、基础设施完善、区域文化、政府支持为二级指标,另有30多个三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组成权重,并对指标进行平滑处理。根据指标的赋值,用线性加权方法计算指标体系的综合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全面有效的测度,依据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特征的理解,以及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分析,建立了一套能比较全面评价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对区域创新系统1990-2009年间的研究状况依次进行了共引分析、多维尺度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在此基础上绘制出了国际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知识图谱,该图谱显示出了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存在三大主流学术群体和研究领域,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一些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辽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辽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支持能力五个维度.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辽宁2001-2010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进行了纵向比较,分析总结了辽宁近几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特点;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