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商赋人权论”使西方“人权”理论抛弃了古典模式,西方“人权”理论不断变换理论形态,经历了胡克、马里旦、罗尔斯、西方历史学派、“第四代人权”论、亨廷顿等各种“人权”理论阶段,但其最基本形态仍然是“天赋人权”理论的精华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2.
王湖清 《世界知识》2011,(22):62-63
欧洲人权观念的发展 欧洲人对中国人权的关注是伴随着自身人权观念发展而来的。二战后,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加深,欧洲国家开始在内部和对外方面凸显人权大旗,以解决国家主权弱化带来的人权保障问题,树立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列举大量的事实,以说明资产阶级的人权只是少数人的人权,广大劳动人民实际上并没有人权,从而揭露了资产阶级人权的虚伪性。文章还指出,最有资格谈“人权”的,并不是仅仅强调少数人的人权的西方某些国家,而应是重视绝大多数人的人权、解决了12亿人的温饱问题、实现了真正的人权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美国外交中,以“人权”作为筹码实现其既定外交目标的政策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种政策根源于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天赋人权”理论,发展于所谓的美国特殊地理环境与政治制度,但作为美国对外交往中服务于其国家利益的工具则是形成于20世纪初期,其后一直在美国外交中时隐时现,到70年代后期卡特入主白宫后,正式作为国家一项主要外交政策提了出来,“人权外交”由此得名,并且对后任总统的外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卡特政府“人权外交”的来龙去脉进行探讨,是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人权外交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6年卡特政府正式提出并实施人权外交以来,人权外交开始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从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观和美国人的天赋使命观对美国人权外交政策产生的思想渊源进行了分析,这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美国的人权外交。  相似文献   

6.
人权与外交     
人权与外交原本属两个不相干的范畴。随着世界的发展与变化,人权逐渐进入国际政治、进入外交领域。近一个时期来,由于一些西方国家鼓噪、推行所谓的“人权外交”,使人权与外交的关系显得更为突出。究竟怎样看待人权问题及其同外交的关系?本文尝试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客观物质世界中“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因果观念的客观前提。我国哲学界由于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因果性”札记中的思想存在着误解,因此将“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等同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以前者作为因果观念的客观前提,导致因果观陷入诸多理论误区。只有坚持在“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客观前提下建立起来的新因果观念,才能走出我国传统因果观念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谭嗣同不仅是戊戌政治变革集团的中坚,更是近代最早批判封建家庭纲常伦理的人之一。谭在中国较早使用“天赋人权”、“平等自由”理论剖析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孝、悌、贞、顺等封建家庭伦理与观念之弊端,并最早从文化角度比较中西家庭结构与伦常之特征,提出改造旧有家庭伦常的可贵见解。谭的批判成为不久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家庭礼教、道德、观念的滥。  相似文献   

9.
过去,人们总是认为.没有疾病就健康。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这个旧观念逐渐被现现代医学科学所抛弃。大量医学研究和生活例子说明在疾病和健康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第三状态”.亦称“亚健康”状态。林林总总的亚健康症状者.尤其是在白领阶层、知识分子、企业老板.经理.秘书.律师.医生, 大中学生中可谓是高发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已经成为健康的主要敌人.这些慢性疾病正在越来越严重地侵蚀着人们的身体。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卫生组织在1947年的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是在体格、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所发表的《阿木拉宣言》中又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并且提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现在,健康包括心理健康,这一新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人的研究表明,从中学到大学,学生们的心理障碍出现率呈增加趋势,初中生有13.76%,高中生占18.79%,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相关资料,发现中学数学“双基”教学中存在三个误区:教学目标简单化一被异化为知识点的掌握,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教学评价片面化;片面追求升学率、“双基”观不能与时俱进和教师专业素质偏低是形成中学数学“双基”教学误区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2.
1995年5月10日,财经系94级学生召开了一次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围绕“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前途”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以下是部分学生发言:张守玲(94财电):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是有功绩的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变化的必然结果,有着巨大的历史进步性,开始了人类近代史的新篇章,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了巨大的功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实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主张“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使…  相似文献   

13.
陆静 《科技信息》2009,(28):388-388
校本教研是高职校课程改革的必要途径,本文从认识误区、科研力量薄弱、注重形式及紧缺时间四个方面说明高职校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并从解决校本教研问题的对策入手,阐述如何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强调“以思促教,以行促思”对于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一元钱官司”所带来的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评析,关注的是这一现象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以及它所反映出的公众在法律观念上存在着的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5.
情感的修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情感修饰感知的心理现象是很普遍的.心情舒畅时接触什么都感到很美好,心头烦恼时对一切都感到不顺眼;这里的“美好”和“不顺眼”就是情感对感知修饰的结果.因为不管你“舒畅”还是“烦恼”,客观事物都不会随你的心情变化而改变,随着你心情变化的只是你的感知。“没有情感伴随的艺术知觉是不存在的”1。在散文创作中,感情修饰感知的结果是使对象更美、更有艺术性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诱导感知方向面对同一对象,感情不同感知的着眼点就不同,于是呈现出不同的形象来.比如女儿眼中的父亲和妻子眼中的丈夫本来是同一个人…  相似文献   

16.
“人权”是当前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认识人权,不同的人由于各自的阶级立场和价值取向不同,对人权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释,并赋于不同的内容。归结起来,大体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人权是普遍的,没有国界、没有国家主权的限制;一种认为,凡人权都是具体的、特殊的,各个国家中人们亨受的人权不可能是一样的。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存在偏面性,在这个问题上,用唯物辩证法加以分析,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人权是会有所帮助的。 (一) 无论是国内人权还是国际人权,都是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方面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共性要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个性一定要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个别一定要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作用重大,现代家庭教育存在着重智力、成人化教育和宠惯溺爱的误区,家长只有改变教育观念以走出误区,才能促使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绿色农业是以生产、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于受传统农业观念和生产方式的影响,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规律认识不足,以及法治观念淡薄等原因,我国在发展绿色农业过程中还存在种种误区。只有采取正确有效的对策走出这些误区,我国的绿色农业才能健康发展,繁荣兴旺。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没有内生原创性的"人权"概念,近代中国人权思想的产生发展受到西方的个人主义的人权,集体主义的民族权和阶级权等观念的影响,又由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受到同样源自西方的国家主权观念的制约。中国传统哲学土壤和近代历史实践,使中国人权哲学拥有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的人权价值观。近代中国人权哲学开辟了中国哲学的新方向,人权实现的中国之路建立在科学、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哲学观之上。  相似文献   

20.
“情种画廓”是古代小说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画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巨变,人们的爱情观念也在发生着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进步的变化。《西厢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连成》,作为古代描写爱情的学伤口链条中间的三个小小的环节,或多或少地体现着中国封建社会爱情观念,道德发展的轨迹,织成一道“情种”未必都懂情的“情种画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