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XBPO)晶体产品粒度小、流动性差、易团聚等问题,以增大粒度、改善粒度分布和晶习为目标,开展XBPO结晶工艺研究.采用静态法测定了XBPO在甲苯中的溶解度.采取单因素法研究了温度、真空度、搅拌速率、晶种加入量和养晶时间对XBPO晶体产品粒度、粒度分布和收率的影响,以及降温速率对XBPO晶体产品粒度分布、晶习和流动性的影响.使用Mastersizer300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晶体粒度分布,BK系列生物显微镜和Stemi508体视显微镜观察晶习,BT-1000型粉体综合特性测试仪测量晶体产品的流动性.结果表明,XBPO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快速增大,可以采用蒸发和冷却的方式结晶.优化了结晶工艺条件,在60℃、0.04 MPa、150 r/min,加入溶质质量1%~1.8%的晶种并养晶120 min的蒸发条件下,所得蒸发结晶晶体产品与原工艺晶体产品相比,中值粒度显著增大,由134μm增加到330μm,粒度分布更加集中,变异系数由56.7降至39.1,收率可达96%.在5℃/h的降温速率下,晶习由不规则块状聚集体变为椭球状,显著提高了晶体产品流动性,休止角由35.1°降至23.2°.所开发的蒸发-冷却结晶工艺增大了XBPO晶体粒度、改善了粒度分布和晶习,新工艺的研究结果为XBPO晶体生产工艺的改进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磁场-溶剂协同制种所得的谷氨酸晶种与工业晶种进行粒度分布测试,然后分别对结晶添加剂、晶温度和晶种添加量三项结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晶体质量有很大提高,并且结晶收率和纯度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氢氧化镁悬浮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结晶析出水合碳酸镁的沉淀过程,探讨不同操作条件对最终产品粒度分布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沉淀析出的结晶产物均为三水碳酸镁(MgCO3·3H2O),其晶体粒度分布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气体分布器孔径的增大而增加,而随着氢氧化镁悬浮液的初始固体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氢氧化镁初始粒度在通气流量低时对三水碳酸镁的粒度分布无影响,而在通气流量高时则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红霉素的动态溶析结晶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霉素乳酸盐为原料,研究了红霉素溶析结晶的温度、反溶剂的含量及导入方式、溶析结晶的速度、结晶时间等因素对红霉素晶体的晶型、效价和收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红霉素制备的变温、变搅拌强度的动态控制结晶方法。结果表明:较高温度下,控制反溶剂的导入速率,在一定的过饱和度范围内起晶,然后逐渐降温养晶;期间随着起晶、晶体生长和养晶陈化不同结晶阶段的转换采用不同的搅拌强度,以控制整个结晶过程的稳定性。该方法制备的红霉素晶体为规则的长方体,体积明显增大,粒度分布集中,生物效价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高纯微晶碳酸锰制备中的粒度和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碳酸锰矿为原料,采用锰矿酸浸出-锰浸出液净化-碳化结晶工艺制备高纯碳酸锰.对结晶过程中影响晶体粒度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碳酸锰结晶过程中,当碳酸锰晶体粒度一定时,产品中的杂质含量出现极限值,若晶体粒度增大,则极限值也随之增大,即产品质量与碳酸锰粒度密切相关;碳酸锰产品粒度可以通过调整结晶温度和溶液过饱和度来降低,在适当的条件下,碳酸锰平均粒度可以控制在5μm,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产品中的杂质含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水溶液体系中广金钱草和柠檬酸镁存在下对草酸钙结晶及晶体生长的影响.XRD谱图分析表明,广金钱草对草酸钙晶型基本无影响,柠檬酸镁浓度较高时可诱导二水合草酸钙的形成;SEM图像分析表明,广金钱草可抑制大颗粒草酸钙晶体的形成,从而产生大量的小尺寸草酸钙晶体,柠檬酸镁可改变草酸钙晶体的形貌,使其形成片状或层状的晶体.实验结果表明,广金钱草和柠檬酸镁的存在或者有利于阻止草酸钙晶体变大形成尿石,或者诱导二水合草酸钙(COD)的形成.该结论可为临床上治疗CaOxa结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卡马西平的结晶工艺,以甲醇为溶剂,正己烷为反溶剂,采用溶析结晶制备卡马西平晶体。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光学显微镜等对卡马西平的晶型进行筛选和表征,考察卡马西平质量浓度、结晶温度、溶剂与反溶剂的体积比等参数对结晶得率和晶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甲醇与正己烷溶析结晶得到两种晶型的卡马西平,分别为针状的晶型Ⅱ和棱镜状的晶型Ⅲ;结晶温度是影响晶体得率的主要因素,在0℃时,结晶得率可达98.5%,在40℃时,结晶得率仅为15.2%;溶剂与反溶剂的体积比是影响晶型的主要因素,体积比越大越利于晶型Ⅲ的生成。研究结果可为卡马西平晶型Ⅲ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常压下采用一步反应液相法制备镁铝水滑石试样,研究了镁铝摩尔比、碳酸钠质量浓度以及反应时间对镁铝水滑石纳米晶制备的影响,发现:①随着镁铝摩尔比从1∶6增大到3∶1,镁铝水滑石的晶粒大小在增大,镁铝水滑石晶体中间层中CO32-的对称性提高,中间层内H2O和CO32-分布的有序性增大;②碳酸钠浓度的变化对镁铝水滑石试样的纯度几乎没有影响,但合适的碳酸钠浓度有利于促进水滑石晶体中间层中CO32-的对称性,以及中间层中H2O和CO32-分布的有序性;③随着反应时间从6min到4h的延长,镁铝水滑石晶粒逐渐长大,结晶状态变好,且镁铝水滑石试样的第一次热分解质量损失值增大、起始温度点升高,第二次热分解的起始温度点升高、质量损失值减小.  相似文献   

9.
以穿心莲内酯中间体为试验原料,考察了超临界CO2萃取穿心莲内酯过程中结晶的特性,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结晶产物的纯度测试,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法考察了晶体的晶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穿心莲内酯同时在结晶板上形成梯度结晶分布;压力越高,晶体的结晶度越高,且晶体定向生长的趋势越强;随着温度的升高,晶体趋向更多晶面生长;浓度越高,衍射峰越杂乱.  相似文献   

10.
李燕超 《科技资讯》2007,(20):12-12
很多抗生素药品的药效及生理活性与其晶型、晶格参数及粒度分布等均有密切关系;结晶的三个阶段包括形成过饱和溶液--产生晶核--成长为晶体;生产中常希望得到粗大均匀、符合要求的晶体,以备后序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以海水为原料,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粒度大、分散性好的氢氧化镁。通过IK、TEM及XRD等手段分别袁征了产品的粒度、形貌特征及属性。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法沉降-分离除去由海水-NaOH法制备的氢氧化镁中的氯。该法在反应温度为60℃时具有最大的沉降体积。其较优换水洗涤沉淀次数为1次。实验发现当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6h时可获得粒度大、分散性好的氢氧化镁晶体。透射电镜显示氢氧化镁晶体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本方法不仅生产工艺简单,且生产成本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望在利用海水镁资源研究中进一步中试。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MAPO 11分子筛的合成工艺,考察了镁铝摩尔比、模板剂、晶化温度以及晶化时间等因素对合成工艺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电镜扫描、热重量差热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镁铝摩尔比范围内,能合成出结晶度和纯度较高的MAPO 11分子筛,这种分子筛的热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以SnCl4·5H2O为源物质,氨水为沉淀剂,将采用化学沉淀过程制备得到的前驱体分别采用水热晶化和焙烧晶化两种方法晶化,在不同晶化温度下制备得到SnO2纳米粉体。研究了晶化方式和晶化温度对产品的结构、组成、形貌及分散性能的影响。用X 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激光粒度分析等方法表征了产品的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晶化方法制备得到的产品均为结晶状态完好的四方金红石型、纯度较高的SnO2纳米粉体,粉体的晶粒尺寸随着晶化温度的升高逐步增大,随粒径的增大产品的分散性得到较好的改善。与焙烧晶化相比,水热晶化制备得到的样品粒径较小,样品的氧空位浓度较高,粉体粒径的均匀性较好,粒度分布范围较窄。  相似文献   

14.
种分过程添加剂对氢氧化铝粒度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铝酸钠溶液的种分过程中,添加剂的应用可以提高产品氢氧化铝的粒度、强度·选出了增大氢氧化铝粒度的添加剂H1,I,F,G,提高氢氧化铝强度的添加剂L,I,F,G,H2,H3,H5;研究了氢氧化铝粒度与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氢氧化铝颗粒在45~105μm的个数百分数越大,氢氧化铝颗粒分布越均匀,强度就越好;探讨了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即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油基在氢氧化铝粒子表面形成油层,将氢氧化铝细粒子紧密粘结在一起,使氢氧化铝的粒度与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15.
超重力场中微细晶须碳酸钙结晶过程及产品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旋转填充床转子高速旋转产生的超重力场中,以MgCl12或H3PO4为晶形控制剂合成微细晶须碳酸钙,通过反应过程中pH值的变化以及针状晶种存在与否两种情形下晶体形貌的演变对结晶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产品粒子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无晶种存在时,微细晶须碳酸钙晶形的形成需要经历不规则外形-类纺锤形-晶须状-微细晶须状4个阶段;有晶种存在时,产品粒子倾向于在其表面或周围成核,最终所有粒子短轴与长径比趋向均匀;微细晶须碳酸钙粒子在陈化及干燥情形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用差动扫描量热计(DSC)研究了一种有机磷酸盐类成核剂(A)、山梨醇类成核剂(D)成核PP和纯PP的等温结晶行为和熔融特性。结果表明成核样品缩短PP的半结晶时间,成核型A比D更明显;纯PP样品的半结晶时间正比于结晶温度,而成核PP的半结晶时间与结晶温度的关系在结晶温度低时,依赖性较纯PP的小,而在高结晶温度,半结晶时间对结晶温度的依赖性比较PP的大。成核剂的加入使PP结晶完善性提高,且熔融峰发生改变,熔融峰高温区出现一肩峰;而纯PP在低温区有一很宽的肩峰。根据半结晶时间,2种成核剂的成核效果为A>D,与非等温结晶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相反应法用W粉和Se粉为原料,高能球磨压片后,在Ar气氛中反应合成WSe2纳米颗粒。研究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高于400℃时,样品为WSe2的六方晶相。考察了反应温度、球磨时间、气流量大小和保温时间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并发现保温时间的加长并没给结晶带来有益的影响,而延长球磨时间能明显降低颗粒尺寸。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镁对H13模具钢中夹杂物的影响,对H13钢中夹杂物的变性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了镁对夹杂物成分、形貌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镁处理H13钢后,夹杂物由Al2 O3转变为MgO·Al2 O3,复合型夹杂物的析出位置也发生了改变,夹杂物粒径变小。镁处理使钢中1μm左右的夹杂物增多,2μm以上的夹杂物减少,随着镁含量的升高,粒径的变化更明显。铝质量分数为0.01%~0.03%的H13钢中,微量的镁就可促使MgO·Al2O3夹杂物形成,镁质量分数超过1×10^-4会导致H13钢中MgO·Al2O3完全消失,镁质量分数在3×10^-5~5.5×10^-5时钢液中镁铝尖晶石的数量达到最多。  相似文献   

19.
工业蒸发结晶是一个复杂的多相传热与传质过程,其传热传质规律直接决定着晶体的成核和生长,并最终决定产品的粒度分布。根据双步结晶理论,对蒸发结晶的成核和生长动力学进行分析,建立了成核和生长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准确描述了蒸发结晶的生长规律,对其中参数的求取和分析可以确定结晶的控制步骤。研究以氯碱工业中烧碱提纯单元NaCl蒸发结晶为例,通过对模型参数的求取,分析NaCl蒸发结晶过程的控制步骤。结果显示,在高温和低流速下,NaCl结晶受扩散过程控制。从而以扩散控制理论为基础,建立了NaCl蒸发结晶的传质传热模型。综合考虑了温度、流速、过饱和度、晶体粒度对结晶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涵盖各个参数的数学模型。结合粒数衡算,进行了模型计算,得到结晶粒度与操作参数的关系。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吻合良好,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表示蒸发结晶过程中各操作参数对结晶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