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阐述了烟煤黏结指数测定的意义及方法,分析了影响烟煤黏结指数的因素,指出黏结指数测定是一个规范性很强的试验,其测定结果随试验条件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研究荆门石油化工厂、岳阳长岭石油化工厂和武汉石油化工厂生产的三种石油焦的性质及其在炼焦配煤中的配伍性。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任何一种石油焦,对炼焦配煤都具有减灰增硫作用,黏结指数都呈下降趋势。但添加荆门焦时,增硫作用最小,黏结指数也仅下降1个单位;且收缩度平均值为19%,膨胀度平均值为18%,塑性温度范围平均值为100℃,显示荆门焦与炼焦配煤的配伍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进行改进,在捣固密度为1.10t/m3下测定配合煤捣固胶质层指数(Yd,Xd),以配合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黏结指数(G)和捣固胶质层最大厚度(Yd)为自变量,分别以焦炭的冷态强度(M10,M25)和热态性能(CRI,CSR)为因变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捣固密度下的Vdaf-G-Yd焦炭质量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F检验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捣固胶质层指数(Yd,Xd)能更准确地反映配合煤在捣固炼焦过程中的黏结性能与结焦性能;与传统的Vdaf-G-Y焦炭质量预测模型相比,Vdaf-GYd焦炭质量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准度,除M10的相对误差略有增加外,CRI、CSR、M25的相对误差均有所减小,其减小幅度分别为5.7%、12.8%和10.1%。  相似文献   

4.
承德地区含铬型钒钛烧结矿的黏结相不充分、强度差、低温还原粉化指数低,严重影响烧结矿的质量.研究了4种不同成分的含铬型钒钛磁铁精矿粉的烧结基础特性:连晶强度、黏结相强度、液相流动性、同化温度,并与4种铁精矿粉的单烧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含铬型钒钛磁铁精矿粉基础特性对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指数RDI+3.15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含铬型钒钛磁铁烧结矿的RDI+3.15随铁精矿粉同化温度的上升而降低,随黏结相强度的上升而升高,液相流动性和连晶强度对其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30种配煤方案,在堆积密度为1.1t/m3的条件下进行捣固炼焦试验,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入炉煤性质对焦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焦炭性能指标与入炉煤性质指标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适当降低入炉煤的挥发分有利于提高焦炭的冷态机械强度,而增加入炉煤的黏结指数有利于提高焦炭的耐磨强度,但不利于提高焦炭的抗碎强度;适当降低入炉煤的挥发分和催化指数、提高其黏结指数有利于改善焦炭的高温反应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钢绞线网增强ECC与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以混凝土强度、界面黏结长度、界面黏结宽度和界面处理方式为参数,共设计制作9组27个试件.基于梁铰式界面黏结性能试验,探究了各设计参数对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受界面处理方式影响,试件产生3种破坏形态:界面剥离、钢绞线断裂及混凝土劈裂破坏.钢绞线网增强ECC与混凝土界面承载力随混凝土强度和界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在试验参数设计范围内提高约70%;界面黏结宽度的增大虽不会影响界面承载力,但使界面峰值黏结应力由1.65MPa降低至1.04MPa,降幅达35%;界面黏结长度对界面峰值黏结应力影响较小,但在有效黏结长度范围内,界面承载力随其值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7.
分别测定了青山烟煤和莱阳无烟煤化学脱硫前后的煤粉及不同比重的青山烟煤粉中三态硫和部分痕量元素的含量。发现煤中Cu,Co,Cd,Pb,As和Be等元素含量与三态硫有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提质煤与高炉喷吹用烟煤单独燃烧过程、不同比例混合燃烧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提质煤添加量与混煤燃烧的特征参数、相互影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并用DAEM动力学模型计算了不同提质煤配加量时混煤的活化能。结果表明:提质煤单独燃烧速率要快于高炉喷吹用烟煤单独燃烧速率;随着提质煤配比的增加,混煤着火温度降低,可燃指数和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增大,燃烧性能变好;提质煤与烟煤混燃相互作用因子K值均大于1,两者在燃烧过程中具有相互促进作用;随着提质煤配比量的增加,混煤的活化能逐渐降低,混煤燃烧活性逐渐变强。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温喷水冷却后圆钢管高强混凝土界面间的黏结性能,设计22个圆钢管试件进行高温啧水冷却处理后的静力推出试验,主要考虑混凝土强度、历经最高温度、锚固长度、恒温时长和冷却方式的影响.通过试验揭示了高温喷水冷却后圆钢管高强混凝土界面黏结失效机理,分析了各变化参数对其黏结性能的影响,并提出高温喷水冷却后圆钢管高强混凝土黏结强度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高温喷水冷却后试件加载端与自由端的荷载滑移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并可将其分为三类典型曲线;推出试验中钢管外表面应变与距加载端的距离呈指数关系分布;高温啧水冷却后,试件的黏结强度随混凝土强度的增大变化较小,与锚固长度成反比,恒温时长大于60 min后基本稳定,随历经最高温度的升高,极限黏结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残余黏结强度先增大再减小;与自然冷却试件相比,啧水冷却试件的极限黏结强度、残余黏结强度与剪切黏结刚度均较小,界面耗能能力较大.运用文中所提出的黏结强度计算公式算得的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作者利用样条滤波配粘结指数G和烟煤胶质层最大厚度Y的(G、Y)曲线的具体做法并给出现场实际数据及计算的有关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以烟煤容惰力 AI_m 为基础,提出单种炼焦煤最佳容惰力 AI_(m.0)的测定方法。先测定单种煤各比重级煤样的容惰力 AI_m 值,分别对各级煤样炭化,求得焦炭微强度指标 CMS 值。通过数学方法将各比重级煤样 AI_m 与 CMS 相关联,求出了三种炼焦煤最佳焦炭微强度下的容惰力 AI_(m.0)值,为炼焦配煤方法的简化和实用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煤的溶剂萃取物富含多种高附加值聚合材料的单体。依次使用CS2—N御混合溶剂(1:1,V/V)、丙酮对南桐烟煤和云南褐煤进行级分,并对其丙酮萃取物(AS级分)的组成用GC//M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丙酮可溶级分中主要含有脂肪烃、芳香族化合物、含氧衍生物和含氮化合物等,其中含氮杂原子化合物以甾类化合物为主,含氧衍生物则主要为酯、酚。2种煤样的AS级分均没有检测到硫、磷杂原子化合物,也没有发现典型的稠环芳香族物质如萘、菲、蒽等的存在。在南桐烟煤的AS级分中,检测到十六烷酸三甲基硅酯、N—丙炔基—N′N′N″N″—四甲基—1,3,5—三嗪三胺两种物质。  相似文献   

13.
生物技术在煤炭加工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叙述了煤炭微生物转化、煤炭微生物脱硫等生物加工的主要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煤炭微生物转化和脱硫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长时间堆放后不同变质程度肥煤粘结指数、胶质层指数、基氏流动度、奥亚膨胀度等指标的变化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肥煤经长时间存放后,胶质层指数变化不明显,粘结指数、基氏流动度、奥亚膨胀度等性能指标呈下降趋势,不同温度下的流动度整体向低温区移动,且变质程度越低,下降幅度越大。肥煤经长期周转、运输后,应检测流动度、膨胀度指标,确定能否继续发挥肥煤作用,在配煤炼焦中应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5.
改性沥青结合料低温性能评价指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高寒多年冻土区特点,选用基质沥青与丁苯橡胶(SBR)改性沥青,通过测力延度试验进行沥青结合料低温性能多指标评价对比,据此提出韧性比指标与常规技术指标试验、夏普计划(SHRP)动态剪切试验及弯曲粱流变仪试验等不同试验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韧性比指标与动态剪切试验、弯曲流变仪试验及常规技术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采用韧性比作为评价沥青结合料低温性能的主要指标合理可行:为保证低温性能,建议多年冻土地区沥青韧性比不宜低于4.5。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煤炭资源开发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工业是内蒙古经济的重要支柱。文章就内蒙古煤炭资源开发现状,分析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内蒙古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实施大集团战略,以高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提高煤产品附加值,实现煤炭资源综合开发,促进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同时由于内蒙古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在进行煤炭资源综合开发过程中要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沥青混合料中的矿粉可以起到填充和增加沥青与集料黏结力的作用,油页岩灰渣是工业废料,若能用于土木工程材料中则可以实现利废的目的.以油页岩电厂灰粉末为原料,按50%,75%,100%3种掺配比部分或全部替代矿粉,通过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研究油页岩灰渣用于沥青混合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按3种掺配比配制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指标均为合格,其中按50%掺配时的水稳定性要优于75%和100%两个掺配比.  相似文献   

18.
煤场作为煤气炉(或锅炉房)连续稳定生产的原料库,必须贮存一定数量的煤,由于煤的内在的本质原因和外在的客观条件,煤自燃的现象十分普遍。描述了煤场煤自燃的特点、成因及其危害,阐明了煤自燃的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挥发分是煤的工业分析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也是最难测准的一个项目.影响挥发分测定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加热温度和时间;坩埚材质、大小、厚薄、严密性与坩埚架大小;试样的质量和粒度以及水分测定的准确度和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等.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