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pH环境下黏土类岩崩解过程分形演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分形的相似性原理和质量守恒定律,分别探讨了岩石颗粒的细观分数倍崩解过程及粒组宏观分布模拟崩解方法,得到了基于颗粒数量统计的岩石崩解分形描述的关联分维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以黏土类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pH环境下岩石颗粒崩解过程的分形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初次崩解时溶液pH值越小颗粒分形维数越大,pH值越小分维数趋于稳定所需循环次数越少;酸性溶液对颗粒崩解分维数的增长起到加速作用,碱性溶液对颗粒崩解分维数的增加具有阻碍作用且循环多次后分维曲线才渐趋稳定,但任何溶液条件下黏土类岩崩解的颗粒分形维数最终趋于相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批量试验,对一价阳离子浓度(Na+浓度),二价阳离子浓度(Ca2+浓度)和pH值三个最常见水化学因素对砂柱中粘土颗粒释放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加入的NaCl溶液从高浓度降到临界盐浓度以下时,砂柱中会产生颗粒释放现象;混合盐溶液中,Ca2+的存在会抑制颗粒的释放,即颗粒释放的临界离子强度值随着Ca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同等条件下,溶液pH值越低,颗粒释放量越少;pH值越高,颗粒释放量越多.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不同金属离子对微细石英颗粒沉降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沉降试验研究了Ca~(2+)、Mg~(2+)、Al~(3+)、Fe~(3+)离子浓度和pH值对石英沉降特性及表面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Ca~(2+)、Mg~(2+)对石英沉降产率和表面电位影响较小;Al~(3+)、Fe~(3+)存在时,合理的离子浓度和溶液pH值能够提高石英沉降产率;随着Al~(3+)、Fe~(3+)浓度的增加,石英沉降产率不断增加,石英颗粒表面Zeta电位不断向正方向移动且变化比较明显;Al~(3+)在溶液pH值为5时有利于石英沉降,且Zeta电位绝对值最小;Fe~(3+)在溶液pH值为3~10时能够促进石英沉降;增加溶液pH值会使石英颗粒表面Zeta电位向负方向移动,pH值越高,石英颗粒表面Zeta电位向负方向移动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花生壳对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花生壳对水溶液中重金属铜离子的吸附特性.得到结论:0.25 g花生壳与Cu2 初始浓度为100-200 mg/L溶液充分接触10 h后,达到对Cu2 的最大吸附量.当Cu2 溶液pH值为定值,初始浓度范围在100-200 mg/L时,金属离子初始浓度越大吸附越有利;当Cu2 溶液初始浓度为定值时,溶液pH值升高,花生壳对Cu2 的吸附能力增强.且Cu2 溶液的pH值变化范围在2.0-5.6之间.在恒定pH值下,使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描述花生壳对Cu2 离子的吸附特性.另外,其它金属阳离子的存在使花生壳对Cu2 的吸附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黄秋葵秸秆中水提醇沉获得粗多糖,命名为OSPs,测定了多糖溶液的流变学性质,研究了多糖、蔗糖、CaCl_2及NaCl的质量浓度、温度、pH值对OSPs溶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OSPs溶液属于非牛顿型流体,其黏度对温度、pH值的变化比较敏感,而多糖、蔗糖、CaCl_2及NaCl质量浓度的增大均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OSPs溶液的黏度。  相似文献   

6.
以钾长石焙烧渣的酸化溶液为原料,Na_2CO_3溶液为沉淀剂制备高纯Al(OH)_3.实验考察了溶液终点pH值、反应温度、陈化时间、Na_2CO_3质量浓度对沉铝率的影响,得到优化工艺条件.采用化学成分分析,XRD,SEM,FTIR对Al(OH)_3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0℃的条件下,加入质量浓度为300 g/L的Na_2CO_3溶液调节Al_2(SO_4)_3溶液,使其终点pH值至4.8,控制陈化时间40 min,沉铝率可达99%.得到的Al(OH)_3粉体为非晶态结构,颗粒均匀,表面粗糙,有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裙带菜从水溶液中对重金属镉离子的吸附特性和吸附平衡模型.实验表明,在pH值为6.0时裙带菜(干)对镉离子的最大吸附量达1.0 mmol/g;在恒定pH条件下,Langmu ir方程可用来描述吸附量与平衡浓度的关系,但吸附量受溶液pH值影响很大:在pH 2.0~6.0范围内,pH值越低吸附量越小,pH在5.5~6.0时吸附量最大.竞争吸附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溶液中pH值和离子平衡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可以预测再生条件.  相似文献   

8.
提出使用代表性酸碱组分定量表征大气颗粒物酸碱性的方法, 通过对颗粒物样品的水溶液进行微量酸碱滴定及其水溶性离子浓度测定, 利用酸碱平衡原理和溶液中离子 电荷守恒原理, 计算 出单位质量颗粒物中 6 种代表性酸碱组分的分析浓度, 能够量化颗粒物的酸碱性强弱和变化特征。将 1 mg 颗粒物加入到不同pH 值溶液中, 把计算得到的消耗氢离子的量与溶液的初始 pH 值进行多项式回归, 发现回归公式的相关系数均大于 0.99, 表明该多项式可以定量表征单位质量颗粒物对不同pH 降水的中和能力, 适用于估算较低离子浓度的降水捕获颗粒物后pH值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了常用的评价岩石润湿性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研究部分水解聚丙稀酰胺分子对岩石颗粒润湿性影响的填砂管驱替实验方法,并不同矿化度及聚合物浓度条件下,测定了的聚合物溶液对石英砂润湿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聚合物溶液浸泡过的石英砂,其束缚水饱和度明显升高,残余油饱和度有所降低,使颗粒的润湿性向亲水方向变化。聚合物浓度和溶液矿化度将影响聚丙烯酰胺改变颗粒润湿性的能力。在聚合物驱所用的浓度范围内和所关心的矿化度范围内,聚合物浓度越高,改变润湿性的能力越强;溶液矿化度越高,这种能力越小。  相似文献   

10.
沙尔布拉克金矿主要赋存于下石炭统南明水组第二岩性段第二亚段中,含矿岩石为安山质凝灰岩和沉凝灰岩。作者在赋矿层中首次发现了层状电气石岩。电气石岩与围岩产状一致,具明显的显微纹层构造;主要成分为微粒镁电气石,其次有石英、长石,少量粘土矿物、毒砂和黄铁矿。矿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展状电气石岩属热水喷流同生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1.
以松树皮作为吸附剂,进行了生物吸附铜离子的性能研究实验.考察了吸附剂颗粒大小、溶液初始pH值、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以及溶液初始浓度等方面对松树皮从水溶液中吸附铜离子的影响,并研究了符合铜离子吸附的平衡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平衡数据很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25℃下,铜离子初始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毛细管粘度计测量了Cu-H2O纳米流体的粘度,研究了pH值、分散剂加入量和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对纳米流体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体中添加纳米颗粒,其粘度发生了变化,但不同因素对纳米流体粘度的影响不同.在最佳pH值和分散剂加入量时,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对粘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疏水沸石负载纳米TiO2光催化去除水中土霉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固体扩散法将纳米TiO2负载在疏水沸石上制成复合光催化剂.研究了不同配比的复合光催化剂在32 W紫外灯照射下对水中土霉素的去除效果,探讨了复合光催化剂投加量、土霉素初始质量浓度、初始pH值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40%的纳米TiO2和质量分数为60%的疏水沸石制成的复合光催化剂在UV(紫外线)照射下对土霉素具有最佳的去除效果,对于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1的土霉素水溶液,复合光催化剂投加500 mg·L-1,UV照射150 min即可将土霉素去除99%以上,UV照射6 h,溶液的总有机碳(TOC)可去除86%.土霉素初始质量浓度越低,降解速度越快,随着pH值的提高,其降解速率常数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静态吸附试验方法——聚丙烯腈基羧酸型阳离子交换纤维对水溶液中的铜离子(Cu2+)进行吸附.研究溶液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对吸附动力学和再生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离子交换纤维对Cu2+吸附20 min就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受溶液浓度和溶液pH值影响较大,浓度越高平衡吸附量越大,pH值接近6时吸附量高,并且吸附量受温度的影响较小.纤维对Cu2+的静态吸附量达到2.1 mmol/g,在吸附前后变化不大,性质稳定,可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导法和分形几何理论等探讨了云南金顶铅矿围岩岩石静态条件下对Pb^2+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对砂岩和角砾岩而言,溶解过程中溶液的PH值溶解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最后接近于7,且后者由于其致密性而使得PH增加较为缓慢;铅离子初始浓度较小时电导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初浓度高时则相反;吸附过程中伴随着岩石中的离子进入溶液,在本实验条件下,两种岩石对铅离子的吸附量较大,不同初浓度下的吸附量与平衡浓度进入溶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黄土的崩解特性,探讨引起黄土崩解性差异的主要因素,对不同地区的黄土进行了室内崩解试验。通过对比各自的崩解形态、崩解时间、崩解程度等,发现粉土的崩解形态主要是散粒状;粉质黏土的崩解形态既有散粒状又有碎块状;粉土的崩解性明显强于粉质黏土,崩解更迅速彻底,持续的时间更短。根据试验数据绘制成崩解曲线,得到崩解率、崩解速率等指标。结合黄土的基本性质,对黄土的崩解特性进行分析,发现造成黄土崩解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有颗粒级配、含水率、矿物成分等。其中,颗粒成分、矿物成分是造成粉土与黏性土崩解差异的主要因素。黏粒及黏土矿物等含量越多,崩解性越弱;黏粒含量越高,崩解形态越趋向块状;而含水率增加,黄土的崩解性减弱,且含水率对粉土崩解性的影响远小于粉质黏土。  相似文献   

17.
钨酸根对不锈钢局部腐蚀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拟闭塞电池恒电流实验研究了304不锈钢在0.5(mol·L-1)NaCl(pH=7)溶液中及添加不同浓度钨酸钠后局部腐蚀闭塞区内化学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主体溶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WO42-离子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闭塞区的pH值下降明显减缓,Cl-离子浓集倍数降低。WO42-离子与Cl-离子向闭塞区内竞争迁移。当添加的WO42-离子浓度较低时,Cl-离子的电迁移量仍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WO42-离子浓度达到一定值后,WO42-离子能有效地阻止Cl-离子向闭塞区的迁移,钨酸根浓度越高效果越显著。闭塞区内WO42-离子浓度随主体溶液中WO42-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一定浓度WO42-的主体溶液,WO42-离子向闭塞区的迁移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大,迁移速率则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水化环境对高岭土微观结构各向异性的影响,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高岭土(Acti-MinR PG)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盐、酸、水环境下的沉积试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高岭土样品基于角从转动至扫描测得13个XRD衍射图谱,基于MAUD软件采用Rietveld全谱拟合法对衍射图谱进行定量织构分析. 在填补黏土微观织构定量(非定性)分析方法研究欠缺的基础上,确定了高岭土颗粒的空间取向分布,并从微观角度对结构各向异性形成机理进行阐述. 结果表明:离子浓度和pH值会影响高岭土的颗粒排布. 盐溶液离子浓度增大,双电层斥力减弱促使颗粒形成聚集结构,高岭土择优取向增强,使土体表现出强烈的结构各向异性;溶液pH值减小,边-面结构之间的静电引力促使颗粒形成絮凝结构,高岭土择优取向减弱.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pH值对弱电解质捕收剂盐酸十八胺的影响,确定了盐酸十八胺在超纯水中和饱和氯化钾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9×10-4 mol/L,4×10-5 mol/L(298K,pH=6);使用激光粒度仪测定不同浓度下十八胺胶体的体积粒径和数量粒径的变化,对CMC点进行了验证.微浮选实验说明:盐酸十八胺浓度到达CMC点时氯化钾收率高达91.5%,有显著提高;表面性质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溶液中离子强度越高,胶束形成的自由能变化(ΔG0mic)越小,越容易形成胶团.  相似文献   

20.
采用pH电位滴定的方法,在恒温滴定体系中,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钾溶液分别滴定黄芩苷溶液及其与铬离子的混合溶液,借助采集数据软件自动记录其反应过程中的电位变化,对溶液的pH值进行测定,用生成函数截距法计算出了黄芩苷-Cr(Ⅲ)配合物的逐级条件稳定常数:lg K1=8.36,lg K2=6.90,并计算出了黄芩苷-Cr(Ⅲ)配合物各物种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