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讨常压下辛烯基琥珀酸酐(OSA)水解反应的动力学特征,以体积比为1∶2.40的水和丙酮混合溶液为水解介质,在OSA浓度很小(CH2O/CAD(≥)50),温度为298.15~328.15 K范围内,采用初始浓度微分法,研究了OSA的均相水解反应动力学,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OSA的表观级数为一级,水解反应表观活化能Ea为47.46kJ/mol,指前因子A为5.150×105.这为进一步揭示OSA的水解反应机理及其过程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苯酐水解速率实验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邻苯二甲酸酐水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线测定了溶液中pH值的变化,根据pH值与溶液浓度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得到苯酐在水解过程中邻苯二甲酸浓度的变化.由水解结束时溶液的平衡浓度与此时溶液的pH值,计算了不同温度下邻苯二甲酸的一级电离常数Ka,从而确定了水解反应级数α和不同温度下反应速率常数k.得到以下结论:随着温度的升高,水解速率常数也随之增加.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求得了水解反应的活化能Ea为9.45kJ/mol、指前因子A为2.30.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胺基磺酸盐水解反应动力学,分析了氢离子对水解反应的催化作用以及水解的盐效应,在所研究的离子强度范围内,胺基磺酸盐的水解反应呈负盐效应.胺基三磺酸钾(NTS)水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cNTS)/(dt)=kNTScNTScH+,在30°C~67°C、离子强度I=0.05mol/L时,kNTS=3.577×109e-5.460×104/RTL/(mol*s);胺基二磺酸钾(IDS)的水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cIDS)/(dt)=kIDScH+cIDS,在32°C~72°C、离子强度I=0.10mol/L时,kIDS=1.405×1017e-1.065×105/RTL/(mol*min);胺基一磺酸钾(SA)的水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cSA)/(dt)=kSAcH+cSA,在50°C~84°C、离子强度I=0.05mol/L时,kSA=7.964×1017e-1.277×105/RTL/(mol*min).  相似文献   

4.
在25 ℃,pH7.00的条件下,研究了希夫碱型大环多胺铜配合物对α-吡啶甲酸对硝基苯酚酯(PNPP)的催化水解反应,其表观速率常数为1.61×10-3 s-1,是PNPP自发水解速率常数的88倍;同时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及pH值、温度、铜配合物浓度对催化水解反应的影响,用所建立的三元复合物(MmLlS)催化反应通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催化反应相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配体中活化的羟基作为亲核物种对羧酸酯有较强的亲核反应能力,能有效地促进PNPP的水解.  相似文献   

5.
利用浸渍负载-还原法制备碳纤维负载Co-B催化剂,研究反应温度、稳定剂(NaOH和CH3COONa)浓度及反应物(NaBH4)浓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并研究NaBH4的水解动力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碳纤维负载Co-B催化剂以非晶形式存在;在40℃,以0.19mol/L NaOH为稳定剂时,催化NaBH4水解10min氢气产率约为96%;当NaBH4浓度较低时,其水解反应近似为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6.
《潍坊学院学报》2015,(6):21-23
采用枯草杆菌碱性蛋白酶Alcalase(标注酶活力2.4Au/g)作为水解酶对大豆蛋白进行水解,得到大豆多肽溶液。以大豆蛋白的水解度(DH)来表征大豆蛋白水解反应进行的程度。选择水解反应温度、pH值、酶浓度作为三个影响因素分别取三个水平,以水解度为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实验结果得到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底物浓度为8%,酶浓度(E/S)为3.6Au/100g底物,温度T60℃以及pH为8.0。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控制桃胶多糖的水解,以桃胶多糖为原料,用DNS法测定其在pH=1及不同水解温度和时间下的单糖的含量,进而计算出水解度. 结果表明桃胶多糖的酸水解属于拟一级反应类型;在70、75、80、85、90、95 ℃反应时其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分别是1.72×10-5 s-1 、 3.74×10-5 s-1 、 5.77×10-5 s-1 、 9.41×10-5 s-1、 1.45×10-4 s-1、 2.23×10-4 s-1 ,其水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是1.03×105 J·mol-1,反应的表观频率因子是9.72×1010. 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常数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两者之间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 总结出桃胶多糖酸水解反应的Arrhenius公式是k=9.72×1010exp(-1.03×105/RT),进而得到水解度为1-1/exp{[9.72×1010exp(-1.03×105/RT)]t}  相似文献   

8.
聚乙烯甲酰胺碱性水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聚乙烯甲酰胺 ( PNVF)碱性水解反应动力学 ,碱的消耗量与氨基生成量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 :氨基生成量与 Na OH消耗量物质量的比是 2∶ 1 .聚乙烯甲酰胺碱性水解反应速率与聚乙烯甲酰胺、氢氧化钠浓度分别呈一级关系 ,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是 65 .1 6k J· mol- 1 .  相似文献   

9.
用氨基甲酸铵直接水解的方法,在总氨浓度2.6~6.1 mol/L,温度5~35℃范围内,进行了水解动力学研究,获得对氨基甲酸铵为一级的水解反应速率常数表达式及反应活化能。按照本文提出的“介稳”态模型,对工业碳化塔进行了剖析,得出了在氨基甲酸铵水解阻尼下碳化主塔的合适操作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胺基磺酸盐水解反应动力学 ,分析了氢离子对水解反应的催化作用以及水解的盐效应 ,在所研究的离子强度范围内 ,胺基磺酸盐的水解反应呈负盐效应。胺基三磺酸钾 ( NTS)水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dc NTSdt =k NTSc NTSc H+ ,在 30°C~ 67°C、离子强度 I=0 .0 5 mol/L时 ,k NTS=3.5 77×1 0 9e-5.460× 10 4 / RTL/( mol· s) ;胺基二磺酸钾 ( IDS)的水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 dcIDSdt=k IDSc H+ c IDS,在32°C~ 72°C、离子强度 I=0 .1 0 mol/L时 ,k IDS=1 .40 5× 1 0 17e-1.0 65× 10 5/ RTL/( mol· min) ;胺基一磺酸钾 ( SA)的水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 dc SAdt=k SAc H+ c SA,在 5 0°C~ 84°C、离子强度 I=0 .0 5 mol/L时 ,k SA=7.964× 1 0 17e-1.2 77× 10 5/ RTL/( mol·min)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分院高尔夫学院成立三年来招生、专业设置、教师队伍与实习实训等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招生方面,高尔夫学院目前还未能得到家长的充分认可,招生人数不多;专业设置单一,实践教学及社会服务能力薄弱;实习实训条件较好,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针对上述情况,给出促进高尔夫学院稳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例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5.
发动机转动惯量是发动机系统动态模型的一个重要参数,一般需要通过试验测取发动机转速衰减曲线,再由曲线拟合而得。在文中提出一种试验曲线的全程拟合法,比以往的标定转速点拟合法可以取得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膨胀土路基沉降的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膨胀土路基沉降的不稳定性和随机性等特点,以膨胀土的膨胀率、线收缩系数、初始含水量、工后沉降期始末的孔隙比变化量和固结度变化量、工后沉降期末的含水量等为基本变量,提出了膨胀土路基沉降的可靠度分析方法和可靠度指标的迭代计算步骤,并就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膨胀土路基沉降可靠度计算.结果表明按强度和稳定性设计原则设计的路基的工后沉降超过容许沉降的失效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一起锅炉过热器爆管事故的分析 ,找出了过热器爆管事故的原因 ,提出了改进意见 ,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