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最佳点火角试验仪的设计原理、电路结构和程序流程。该仪器采用单片机技术,能够在任意发动机转速下设定任意点火提前角,配合发动机测功试验,可以快速测绘出摩托车发动机最佳点火提前角曲线,为发动机和点火器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HMT变速器速比跟踪控制对发动机转速的调节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无级变速器目标速比与发动机目标转速的关系,分析等差式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速比特性以及换段条件.提出了用试验台驱动装置模拟发动机工作特性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应用速比跟踪系统进行了发动机工作转速的调节试验,并通过分析试验结果揭示了无级变速器速比跟踪系统对发动机转速的调节规律:当目标速比变化率较大时,发动机转速对目标转速的跟踪误差较大,反之,则较小;当实际速比大于目标速比时,发动机转速小于目标转速,反之,则发动机转速大于目标转速.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进、排气管内的压力波与涡轮增压器对发动机进、排气过程的影响,应用GT-POWER软件建立一种二冲程制动工况下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模型,并通过对发动机制动过程仿真计算,分析发动机转速、排气门开启时刻与发动机制动性能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在排气门工作参数一定时,发动机制动转矩、制动功率随转速增加而增大;在排气门升程曲线、第二次开启发生时刻均一定时,对应每个发动机转速,均存在唯一的第一次开启发生时刻使得制动功率最大,而且该时刻随发动机转速而变化;在排气门升程曲线、第一次开启发生时刻均一定时,第二次开启发生时刻延迟,将使得压气机运行点趋近甚至超出喘振线.  相似文献   

4.
AMT离合器不分离换挡过程中发动机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不分离换挡动力学分析,建立了换挡过程中的控制算法.提出了前馈、PID和Bang-Bang的发动机转速联合控制算法,通过实车上发动机转速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联合控制算法可以有效快速精确地控制发动机转速,满足不分离换挡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试验室无法设计实现机械连动装置确定某涡扇发动机给定转速,在研究分析某涡扇发动机转速控制系统的工作机理和影响该型发动机给定转速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确定该型发动机给定转速的数据融合算法。通过对基于数据融合确定的给定转速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数据融合算法结构简单、计算简便、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都在1%以内,将其用于确定某涡扇发动机的给定转速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电控机械自动变速车辆发动机转速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AMT车辆发动机控制方式和特点,提出了AMT车辆起步和换档过程发动机转速控制目标;对机械式节气门发动机通过加装电子节气门实现了发动机转速自动控制的要求;建立了发动机转速模糊控制器,并应用于所开发的AMT控制系统.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改装的电子节气门控制性能良好,所建立的模糊控制器能够较好满足AMT车辆发动机转速控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发动机工作时,分别检测出汽油发动机在三种不同转速条件下所排放的CO、NOX和HC,并根据测得的检测参数数据绘制出空气流量信号变化对CO、NOX和HC的工作曲线,从而分别研究了空气流量信号对CO、NOX和HC影响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空气流量传感器信号的变化,可检测发动机扭矩、油耗、废气及其它相关参数等,因此可以通过这些参数研究发动机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8.
精准的性能模型对发动机性能评估和故障诊断尤为重要,其精度主要决定于发动机部件特性图(Map)。这些是发动机制造商的专有信息,是在昂贵的试车测试中获得的。但同种类型发动机由于装配尺寸和制造工艺的误差,个体发动机部件Map之间存在一定区别,其中压气机Map的变化尤为明显。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压气机特性图生成方法,通过贝兹曲线的通用方程来表示压气机的转速特性线,将控制贝兹曲线形状的控制点参数表示为无量纲转速的多项式函数,以完成压气机特性图上转速特性线的生成过程。最后利用发动机试车数据,在建立的涡扇发动机性能模型上进行了验证,并对比了使用不同控制点参数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性能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对M10、M15、M50甲醇汽油以及93#汽油在GW491QE发动机上进行发动机性能台架试验研究。扭矩始终保持在60N·m,转速从1 000r/min增加到3 000r/min,记录相应数据,分别绘制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曲线,对比分析,探讨影响GW491QE发动机性能的因素,选出能在GW491QE发动机上实际应用的合适掺烧比例甲醇汽油。试验结果表明:在中低转速时,3种甲醇汽油的功率与93#汽油基本相同,即动力性与93#汽油大致保持一致;燃油经济性降低大约6%~10%;3种甲醇汽油的HC和CO排放均降低,M15改善最为明显;NOx排放有所降低。综合考虑GW491QE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M15甲醇汽油为较好的实际应用比例。  相似文献   

10.
刘冰一 《佳木斯大学学报》2010,28(3):376-379,383
介绍了发动机制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并简要说明了发动机制动试验方法.论述了发动机制动时,对无级变速器的速比进行控制的必要性.提出了发动机制动时设定车速的概念,通过设定车速估算发动机目标转速,再通过发动机目标转速确定无级变速器的目标速比,然后运用PID算法跟踪目标速比.解决了发动机制动时没有节气门开度信号输入,难以确定发动机目标转速的问题.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用脉冲响应法辨识TR/W电液伺服阀的数学模型,并对辨识结果进行数字仿真。数字仿真曲线与实测的阶跃响应曲线相符。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基于MATLAB语言的柴油机性能试验数据处理与作图的方法。在建立柴油机特性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MATLAB语言的矩阵运算、三维曲线绘图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对柴油机性能试验数据进行了曲线、曲面拟合,并绘制了柴油机调速特性曲线及万有特性图。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数据处理精度高、物理意义明显和实用性强等优点,为绘制柴油机特性曲线、研究柴油机性能提供了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发动机综合性能仿真系统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了发动机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在发动机耗能装置二元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发动机测功器试验系统模型,在试验台上利用测功器模拟汽车的道路阻力和空气阻力,利用惯性飞轮组的转动惯量模拟汽车的惯性阻力。设计开发了发动机性能仿真软件,该软件可对由试验台或模拟计算得到的发动机工况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性能仿真及特性曲线绘制。仿真结果表明,该软件可以准确地仿真发动机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最优化理论的离合器接合曲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最优化理论的离合器接合曲线的修正算法. 根据原始曲线基本结构,通过对哈密顿函数的判断来修正原始曲线,得到新的离合器接合曲线. 建立与发动机实时反馈的离合器模型,对修正算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结果表明,该算法原理正确,修正所得到的新曲线在接合过程中比原曲线在滑磨功和冲击度方面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直蚌线发动机是一种新型发动机,相比于传统发动机有很多优势,但目前由于技术相对不够成熟,尚未被广泛地应用。文章结合传统内燃机的相关知识,对直蚌线发动机的结构和运动原理进行了研究,并通过CATIA做出直蚌线发动机三维运动视图,实现了直蚌线发动机的运动仿真。  相似文献   

16.
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电控单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发动机电控技术和465Q发动机的具体情况,分析了465Q发动机燃油系统的基本结构,以INTEL的16位单片机为主芯片设计出相配套的电控单元硬件电路和软件控制系统。经运行仿真调试后,基本可以实现该发动机的喷油要求,为以后设计精确的发动机电控单元(ECU)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曲线在实时3D引擎中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描绘空间物体的运动轨迹和一些飞行模拟游戏中的飞行路径.同时,曲线也是构建曲面的基础,通常在给定一根空间曲线的情形下,我们就能够根据该曲线来描绘出一个曲面.因此,曲线实际上在幕后为许多基础应用提供支持.该文主要从引擎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已有的各种曲线生成算法,并结合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和技术,设计出了一套可快速生成空间Bezier曲线、B-Spline曲线和细分曲线的曲线引擎.此引擎(包括曲线编辑器)的代码共5300多行,具有访问接口统一、简单、执行效率较高等特点,能够满足大多数实时3D引擎对效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汽车动力学模型是研制汽车驾驶仿真器的前提,建立发动机仿真模型是建立汽车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关键.根据某发动机已知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松弛迭代法等计算方法实现多项式拟合发动机的稳态转矩与转速之间的关系曲线,得到了能够描述该发动机的外特性关系式.运用所建仿真模型求取了一定条件下的有关数据,并与相应实测所得数据进行了对比.对比...  相似文献   

19.
PLC的数字PID控制程序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在模拟量的闭环控制系统中可编程控制器(PLC)的数字PID控制程序设计,在确定PID控制算法的基础上,根据PLC的特点,重点介绍了PLC程序编制和程序调试分析,并采用PID控制的响应曲线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