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刑法对环境犯罪认定采取的是过错原则,即环境犯罪的成立须具备故意或过失的罪过形态.但随着高度危险工业的发展,环境犯罪问题日益复杂化,单纯依照过错原则已不足以惩治和预防环境犯罪行为.为此,我国应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刑法,在环境犯罪中规定严格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2.
丁岩 《科技信息》2008,(14):228-228
打击国际犯罪和维护基本人权均是国际刑法的重要内容,但是研究人员们更多的关注了犯有国际罪行的主体,而常常忽视了对被害人的权益保障。国家刑法已经逐渐展开了对被害人主体问题的研究,保护被害人的权利也是人权保障的基本要求。作为综合了国际法、国家刑法、国际人权法等内容的学科,国际刑法保障被害人主体的权益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无被害人犯罪”的非犯罪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强明 《科技信息》2007,(14):206-206,229
无被害人犯罪是西方学者在犯罪日益增多、司法资源不堪重负的情况下提出来的一种犯罪类型。目前,有关无被害人犯罪概念的学说都有待商榷,应将其界定为:基于被害人同意,且未对刑法保护的法益造成侵害或者危害的行为。从刑法的人权保障思想和刑法的歉抑思想出发,我国应顺应国际刑法理论的发展趋势,在刑法理论和实践中将无被害人犯罪实行非犯罪化。  相似文献   

4.
马燕 《当代地方科技》2011,(13):29-29,31
犯罪一般都是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冲突互动的结果,没有冲突与互动就没有加害或被害,就没有犯罪。过去的犯罪学理论往往只强调犯罪人的身体、心理及社会因素对于犯罪的促成作用,而忽视了被害人的过错。本文从被害人的角度出发,以互动理论为依据,研究被害人对于犯罪的诱发、刺激作用,探讨我国关于被害人过错的立法现状及缺陷。  相似文献   

5.
很多国家的刑事立法都对被害人承诺问题作出了规定,我国刑法典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该问题,但在司法实践中已有所运用。被害人承诺阻却违法性的理论根据是被害人对于自己有权支配和处分的利益在不侵害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放弃了刑法的保护。加大对被害人承诺理论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保护被害人的利益,是好人的大宪章;另一方面保障犯罪人不受法外用刑,保护其合法权利,是犯罪人的大宪章.并有刑法基本原则为人权保障机能的实现奠定了法制基础.而无限防卫权制度的设立,在重视保护被害人利益时,却忽视了对犯罪人权利的存在,亵渎了犯罪人人权的保护,有悖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不符合世界防卫权规定的发展趋势,不应在刑法中规定.  相似文献   

7.
严格责任是英美法系刑法理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我国刑法典存在着有关严格责任内容的规定。但对严格责任的概念,我国刑法理论界鲜有详细、全面的论述。从存在论和价值论相结合来看,严格责任是在某些特殊案件中没有主观过错或起诉及定罪中不问主观过错的刑事责任;从这一概念出发,严格责任具有多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刑法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多因一果情况下行为的定性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如果被害人为特殊体质,经行为人对其实施轻微暴力,甚至是语言上的刺激,即诱发原有病症导致死亡后果的发生,那么应该定性为故意伤害(致死)、过失致人死亡,还是认定为意外事件,在司法实践中,甚至同一法院不同办案人员对案情基本相同的此类案件也存在不同的处理.在被害人特殊体质情况下,行为人的行为作为诱因之一与被害人的死亡后果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但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并不必然引发刑事责任的承担,还必须结合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主体等要素,依据相关罪名的犯罪构成对案件定性.  相似文献   

9.
被害人在具体行为中的地位、作用和被害情况对加害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以及确定该行为在刑法上的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过去的刑事诉讼更多的是强调"以被告人为中心",却往往忽视了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比如说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缺失.通过对美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立法情况的研究分析,以期为我国相关制度的构建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理论也承认了动机错误不影响承诺效力的见解,其在讨论承诺时借鉴了美国刑法理论的"被害人同意"的理论。在被害人有瑕疵承诺的处理上,不对动机错误的内容进行甄别,而一概地说动机错误不影响被害人承诺的效力的观点过于绝对。被害人在受到强制的情况下作出的承诺也并不必然导致承诺的无效。威胁和强迫必须具有侵害被害人行动自由的法律上的意义。在被害人缺乏同意能力的情形下,承诺并不成立,这样理解更有利于特殊法益的保护以及强奸罪和嫖宿幼女罪的区分。  相似文献   

12.
被告人与受害人是刑事诉讼中对立存在的重要当事人,二者的权利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得以保护是刑事程序法要求,也是刑法保障人权的实体要求.但我国法律在对被告人与受害人权利保护方面长期存在着不平衡的局面,导致刑事法律价值的难以真正实现.因此,如何实现对被告人与受害人的权利平衡保护就成为现在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必要对现今被告人与被害人的权利保护的缺陷与不足,对被告人与受害人的平衡保护作出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保护被害人的利益,是好人的大宪章;另一方面保障犯罪人不受法外用刑,保护其合法权利,是犯罪人的大宪章。并有刑法基本原则为人权保障机能的实现奠定了法制基础。而无限防卫权制度的设立,在重视保护被害人利益时,却忽视了对犯罪人权利的存在,亵读了犯罪人人权的保护,有悖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不符合世界防卫权规定的发展趋势,不应在刑法中规定。  相似文献   

14.
论主观恶性的历史根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恶性理论在刑法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历史的源头探究其发展、变化的脉络,显得十分必要.通说认为,古代刑法采取的是结果责任,即不论行为人在主观方面是否有过错,只要发生了实害结果,均需承担刑事责任.中外刑法发展历史表明,有危害结果不论罪和没有危害结果亦论罪的情况大量存在,这说明古代刑法结果责任论是错误的.分析发现,刑法从其产生之日,定罪量刑就是围绕一定量的主观恶性上下波动的.不同时期刑法实践的差异仅仅在于是重视"纯粹"的主观恶性,还是重视以行为体现出来的主观恶性.  相似文献   

15.
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保护被害人的利益,是好人的大宪章;另一方面保障犯罪人不受法外用刑,保护其合法权利,是犯罪人的大宪章。并有刑法基本原则为人权保障机能的实现奠定了法制基础。而无限防卫权制度的设立,在重视保护被害人利益时,却忽视了对犯罪人权利的存在,亵渎了犯罪人人权的保护,有悖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不符合世界防卫权规定的发展趋势,不应在刑法中规定。  相似文献   

16.
刑法第八十八条规定了被害人提出的控告可以成立追诉时效延长.只规定被害人提出控告才可以成立诉讼时效的延长范围过于狭窄,无法发挥该条款保护被害人权益的作用,应当对提出控告人的范围进行扩大。  相似文献   

17.
保护被害人的权利是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重要体现,也是刑事诉讼机制科学、公正的价值体现。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诉讼地位,但对被害人的权利保障还存在诸多缺失。本文就刑事被害人诉讼地位及权利保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在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的缺失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机制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8.
被害人陈述作为法定证据的一种,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实践中被害人作出虚假陈述的情况广泛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危害性很大。被害人故意作出虚假陈述的行为构成伪证,应修改《刑法》第305条,将被害人纳入伪证罪的主体范围。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人权保障的发展,世界各国在刑事司法领域普遍加强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障.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刑事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赋予其一系列的诉讼权利,加强对其人权保障.然而,纵观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仍存在诸多缺失,被害人的权利无法得到充分的实现.加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应从被害人取得公平待遇制度、刑事赔偿制度、国家补偿制度等方面搭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以犯罪人为中心的传统预防犯罪模式久不见效。通过对被害人的研究,发现在犯罪——被害的互动中,被害人自身存在的某些因素对于犯罪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消除或减少这些因素能更有效地减少犯罪。以高发性的财产犯罪为例,案件很多时候是由于被害人自身的疏忽与过错造成。因此,树立被害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和行为习惯,有助于减少犯罪被害的诱发性和易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