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轿车车身刚度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建立了国产某中级轿车车身刚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并验证了其静态弯曲特性和扭转特性;结合结构分析软件,推导了板壳结构静态刚度修改灵敏度公式,进而进行了轿车车身扭转挠度关于各零件板厚度的灵敏度计算分析,为轿车车身刚度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车身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身是轿车的关键总成,其结构决定了整车的力学特性,对白车身进行模态分析不仅能考察车身的刚度特性,而且可以对车身结构进行灵敏度及优化分析.文章建立了某轿车白车身有限元模型,考虑了白车身覆盖件板厚对一阶弯曲和扭转模态频率的影响及灵敏度分析,基于灵敏度分析结果抽取对模态频率影响较大的部件进行优化分析,以提高白车身一阶扭转频率为目标进行优化,以增强白车身强度.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某半承载式客车为例,建立车身拓扑优化模型,综合考虑车身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对拓扑优化后的车身结构进行灵敏度分析,优化车身杆件的厚度,经拓扑优化、灵敏度分析,车身减轻质量362kg,达14.6%,取得良好的轻量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利用Altair/HyperMesh软件创建某紧凑型轿车白车身有限元模型,运用MSC/Nastran软件求解白车身结构的固有模态、静态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介绍相关试验方法,并把试验值和CAE分析值进行比较。验证了CAE分析模型的有效性,认为该车型车身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和静态扭转刚度。  相似文献   

5.
车身刚度分析是整车结构分析的基础,对承载式车身结构的车辆而言,车身的静态刚度直接影响了整车的结构刚度,因此车身静态刚度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按特定的试验方法对多款车型及同一款车型结构修改前后的车身进行静态刚度测试,通过比较分析,得出车身弯曲刚度与扭转刚度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动汽车的独特承载要求,提出一种结合拓扑优化和车身尺寸优化的优化设计方法.以某型电动汽车为实例,通过建立白车身拓扑优化模型、有限元概念模型、尺寸优化模型和样车制造,进行了从整车拓扑结构到车身梁截面的优化设计过程,实现了电动汽车白车身的正向设计.在优化过程中采用遗传算法,以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同时作为优化目标,白车身质量最小作为优化约束,选取了灵敏度较高的梁作为变量进行多目标优化.通过与样车参数的比较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设计和工艺要求,实现轻量化设计,对提高白车身设计效率和精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姝  王赢利  亓昌  胡平  魏志勇 《实验室科学》2012,15(6):37-39,43
基于变密度结构拓扑优化方法,以柔度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了汽车白车身拓扑优化数学模型。对其白车身结构在静载荷、弯曲载荷,以及扭转载荷工况下分别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得到相应的最优拓扑结构。通过建立基于优化结果的白车身线框模型对其弯曲和扭转刚度进行验证。数值算例结果证明,拓扑优化方法能够得到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的纯电动汽车白车身最优结构,在满足车身结构刚度要求的同时实现车身轻量化。  相似文献   

8.
针对客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的特点,开发了客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与优化系统(简称BCD),建立了参数化的客车车身结构概念模型.以该模型为模板,实现了新客车车身结构概念几何模型的创建和车身尺寸参数调整,同时建立了车身系统的静态刚度分析、低阶模态分析、灵敏度计算和优化设计计算的自动化过程,对车身的结构性能和低阶模态进行了有效的预估.最后,本文使用该系统计算了某客车车身结构的刚度和低阶模态,并在保证车身质量降低的情况下实现了刚度和低阶模态的提高,有效的改善该车身结构性能,实现了车身轻量化,验证了BCD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某轿车白车身为研究对象,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Works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再对白车身的扭转工况和弯曲工况进行分析,并根据评价指标对该白车身的刚度进行分析评价,得出该轿车白车身的扭转刚度满足国外轿车较高设计要求,但弯曲刚度偏低。然后对白车身进行尺寸优化,优化后虽然扭转刚度有些减小,但增加了弯曲刚度,减小了白车身质量,达到了在白车身轻量化同时尽量少牺牲白车身刚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白车身结构显著影响整车性能,而车身框架是车身设计的基础.在某MPV车型概念设计阶段,通过参数化技术,快速将车身主要框架划分为梁和接头结构.分别局部刚化处理49处左右对称结构,分析各结构对扭转刚度、弯曲刚度、后部扭转模态影响的灵敏度.结果表明,D柱下段、顶盖后横梁、下地板后纵梁等结构的单位质量对扭转刚度贡献量超过5%;后地板横梁、前地板后纵梁、后地板纵梁等结构单位质量对弯曲刚度的贡献量超过4%.通过8处灵敏度较高的结构优化和厚度优化,同时对性能影响小的结构减薄、减件,结合工艺改进,实现白车身质量不增加,扭转刚度提高9.0%,弯曲刚度提高4.8%,后扭模态提高2.0%.  相似文献   

11.
某轿车白车身模态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某轿车白车身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和静动态理论,在HyperMesh软件中,对白车身焊点进行合理描述,建立了白车身有限元模型.用MSC.Nastran软件对白车身进行了模态模拟分析,得到白车身的固有频率及对应的各阶振型之间的关系;在试验中,采用固定式激振器对白车身进行单点激振,用多点拾振方法采集响应信号,通过对响应信号的分析处理,得到白车身的固有频率及对应的振型关系.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白车身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基于有限元模型,提出利用各阶模态的应变能分布,确定车身结构弹性变形最大位置的方法,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车身的局部刚度.利用有限元模型对白车身进行模态分析,对于提高车...  相似文献   

12.
大型落下孔车车体的结构分析及稳定性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体是落下孔车中的主要的承载件,其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落下孔车的性能,对某大型落下孔车车体进行了结构分析及稳定性计算,采用有限单元法对车体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挠跨比、扭转刚度进行计算,为车体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旋转轴系弯曲振动与扭转振动耦合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进一步提高旋转轴系的安全性 ,研究了旋转轴系弯曲振动与扭转振动耦合问题。通过对推导出的轴系振动微分方程进行分析 ,得到以下结论 :当轴系存在不平衡时 ,弯曲振动与扭转振动之间存在耦合关系 ,而且随着不平衡量的增加 ,耦合作用加强。当转动频率接近于扭转振动固有频率与弯曲振动固有频率之和或之差时 ,可能会发生弯扭耦合共振。弯曲振动引起的扭转振动及扭转振动引起的弯曲振动一般都比较弱 ,对旋转轴系的安全性构成威胁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轮式车辆传动系统匹配问题,通过建立集中质量模型,分析了扭转振动固有特性的灵敏度,获得了固有频率和振型对惯量与轴段刚度等实际系统参数的灵敏度.基于灵敏度分析,采用多步灵敏度计算方法对其进行动力学修改.Simulink仿真试验表明,动力学修改结构参数可较好地避免扭转振动.本文提出的模拟方法为轮式车辆传动系统匹配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覆冰输电线路分裂导线舞动的建模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以往在覆冰分裂导线舞动的理论模型中缺少对分裂导线扭转刚度进行分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舞动分析模型.将分裂导线等效为单导线,在现有的对单导线舞动建模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假设模态法,利用Hamilton变分原理建立了覆冰导线在垂直、水平和扭转方向的动力学模型.考虑到分裂导线和单导线在扭转刚度上的不同,引入了一种分裂导线扭转刚度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分裂导线固有频率的计算公式,并将它们应用到所建模型中,使模型能够分析覆冰分裂导线的舞动,用经典Runge-Kutta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从而实现了对覆冰分裂导线的数值模拟.以中山口大跨越分裂导线舞动作为实例,由所建立的模型得到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值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结构的鞭梢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探讨了结构产生鞭梢效应的原因,发现当突出物的基本频率与整体结构的固有频率相同或近似,并与地面扰频相接近时,最易发生鞭梢效应,通过适当调整结构的刚度或质量分布使突出物的频率与整体结构的频率的差值增大,可减少鞭梢效应的影响,从而为结构设计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客车车身骨架三维设计在参数化方面无突破性进展,基于生物学细胞概念,提出一种客车车身参数化方法,即由拓扑结构相同的标准模块衍生各种不同的功能模块,从而完成客车车身骨架的参数化设计,并结合PRO/E软件进行阐述,为客车车身之平台化、模块化、协同设计提供一种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波纹管扭转固有频率的分析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方法将波纹管考虑成一个具有相同扭转刚度和质量的等效直管,取波纹管平均半径为直管半径,采用旋转壳的分段积分法计算波纹管的扭转刚度,分析该直管的扭转振动模型.采用有限元法进行波纹管的特征值分析,并用其得到的波纹管扭转固有频率结果来验证上述分析计算方法,结果证明了该分析计算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水电机组的机电耦联振动规律,研究了发电机转子轴系在电磁激励作用下的扭振特性.考虑凸极磁极分布对气隙磁导的影响,利用能量法推导了电磁转矩和电磁刚度的表达式;建立了电磁激励作用下的系统机电耦联扭转振动模型;通过模态分析揭示了系统存在零频现象,提出了零频的简化计算方法;利用级数解法求解了系统的稳态响应,并分析了稳态响应的敏感度.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零频简化计算方法的精度可以满足工程要求;为控制稳态响应,应减小电磁刚度,降低激磁电流,使内功率角避开敏感区域.研究结果为机组的设计与稳定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