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双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选育苏云金杆菌新菌株的过程中,最终筛选出一株毒力效价较双亲分别提高41%和117%的新菌株3#。该菌株的酯酶同工酶谱及晶体蛋白多肽均与双亲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2.
平菇与香菇原生质体融合新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菇与香菇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经初筛获得5个新菌株,其茵丝生长速度、纤维素酶活力(FPA酶活、CMC酶活)、木质素酶活力(漆酶酶活)得到明显提高,其中R23菌株在26℃下培养茵丝生长速度最快,且漆酶产酶能力显著高于亲本,R8茵株最耐高温,R24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表现最优;酯酶同工酶谱分析结果显示R4、R15、R24新菌株含有香菇和平菇双亲的酶谱条带.  相似文献   

3.
产α-ALDC的枯草芽孢杆菌原生质体融合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双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2株产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枯草芽孢杆菌3226-5和V-20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初步探讨了2菌株较适宜的融()条件.对获得的几百株融合子进行酶活比较,从中得到20株酶活比双亲高的菌株.  相似文献   

4.
<正> 西北民族学院学生来自陕甘宁青新五省区,1985年在校学生1640名,共29个民族,其中双亲为异族通婚的335名,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40%。测定这些学生的体质现状,并与双亲为同一民族的学生比较,以观察异族通婚后代与本族通婚后代间身体形态和机能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四环素产生菌15^#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报道了采用放线菌菌丝准性杂交的方法选育出四环素产生菌15 ̄#新菌株。研究结果表明:新菌株与亲本相比较,具有良好的耐低溶解氧浓度的特点,即在相同条件下,增加摇瓶装量,新菌株发酵单位高出对照17%。  相似文献   

6.
以生产菌株Cr02为对照,对22个新育香菇菌株进行了系统品比试验,从中筛选出2个优良株系-L9446和L9483,其相对生物学效率分别达到83.10%和89.42%,鲜菇出口合格率均达38%以上。  相似文献   

7.
土钵培养法筛选硅酸盐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种硅酸盐细菌菌株用土钵培养法进行筛选,分别在培养30、60、90、180d用火焰光度计测定土壤中钾离子含量;在所有研究的30种菌株中,菌株新6在土钵培养60d后检测出最高的土壤有效钾净增率22.1%;菌株F1具有最高的总土壤有效钾净增率20%;对土壤总有效钾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14种菌株具有显著的解钾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七株根瘤菌的DNA同源性,证实从新疆新分离到的一些慢生根瘤菌与数值分类选定的新疆慢生根瘤菌群的中心菌株A—IBS的DNA同源性为77—100.3%;与已定种的根瘤菌的模式菌株R.huakii103、R.tropici899 Agorh、Canlinodans571、R.fredii205的DNA同源性分别为66.75%、45.73%、2.61%、30.61%。结果证明,这些菌与原有的已研究的新疆慢生根瘤菌聚成一群,进一步证明新疆慢生根瘤菌群有可能为根瘤菌的一个新种或新属。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担孢子存活率及萌发率,比较了单双核茵丝的培养特征、生长速度,并进行了单核茵丝的配对杂交、杂交菌株的初筛试验。结果表明,香菇担孢子的存活率与萌发率随冰箱(0~4℃)保存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单双核茵丝的培养特征与生长速度有明显差别,两者较易区分。单核茵丝的配对杂交得到了一株具优良性状的菌株。此菌株的菇产量较其双亲高28.5%。  相似文献   

10.
玻璃上光致双亲性TiO2膜的制备及其润滑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30%-70%的相对湿度范围,使用摩擦系数测定仪,研究了玻璃表面和玻璃基体 米二氧化钛致双亲性膜的磨擦系数与紫外光和玻璃湿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纳米二氧化钛光致双亲性膜能够改善二氧化硅玻璃表面的摩擦学性能,由于强的亲水性,样品表面的摩擦系数和和黏附力随着湿度的增大先逐渐增大,然后急剧减小。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金霉素链霉菌和龟裂链霉菌原生质体融合选育出的融合子56-2菌株,其酯酶同工酶谱与双亲有显著差异,产抗生素能力及遗传稳定性均优于金霉素链霉菌3#,发酵产物四环素符合中国药典的各项指标,并具有抗噬菌体P5,P8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黑曲霉和假丝酵母属间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PEG促融剂使经硫酸二乙酯灭活的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W25原生质体与假丝酵母(Candidasp.)Y002原生质体融合,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获得能利用羧甲基纤维素作唯一碳源生长的杂种酵母FACC.经遗传特性、碳源同化及DNA含量等项目分析,表明杂种菌株FACC与双亲菌株有区别,并进行酶活与SCP产量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金霉素链霉菌和龟裂链霉菌原生质体融合选育的融合子56-2菌株,其酯酶同工酶谱与双亲有显著差异,产抗生素抗生素及遗传稳定均优于金霉素链霉菌2^#,发酵产物四环素符合中国药典的各项指标,并具有抗噬菌体P5,P8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香菇单孢杂交,选育出L_9、L_(11)、L_(24)三个菌株,根据其性状分析,拮抗反应和酯酶同工酶酶谱的综合判断,证实是杂交新菌株。L_(11)杂交株具有产量高、菇形好的优点,生物学效率保持在75%以上,是适合于木屑、棉籽壳代料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5.
黑曲霉发酵橡子生产柠檬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橡子仁粉碎后,经酸水解,中和及滤洗制成发酵用糖液,接入黑曲霉新菌株HA608,并加入2.0%04.9%的产酸促进剂B,发酵生产柠檬酸,糖液浓度为10%=12%时,发酵周期120-130h,转化率11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水稻内生放线菌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三种酶活性,结果表明:52%的菌株具有纤维素酶活性,35%的菌株具有木聚糖酶活性,61%的菌株具有果胶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海洋菌对对硫磷的积累与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了3株海洋菌对对硫磷的积累与降解,结果发现,对硫磷在三株菌中标记率由高到低分别是菌株4307、菌株4320、菌株5621。菌株4307的标记率普遍在70%以上,菌株4320则表现了明显的时间变化,随着时间的增长标记率不断减少,由0.5小时到24小时的标记率分别为:68.63%、56.47%、53.06%、31.96%、17.17%、8.98%。菌株5621的标记率远远低于上述两株菌,平均值在8小时内才30%左右;对硫磷在菌株中的结合态比率比较低,在菌株4307中平均值只有4%左右,在菌株4320中表现出时间变化,随时间的增长,结合态不断增加,由0.5小时到24小时的结合态比率分别为:6.19%、6.90%、12.25%、14.15%、26.94%、28.27%,菌株5621也表现出时间变化,但是增幅没有菌株4320明显;在降解方面,在菌株4307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母体对硫磷由开始时的100%,逐渐降到24小时的82.6%,降解物对氧磷,也由开始的0增长到后来的11.8%。在菌株4320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对硫磷的降解情况,在4个小时内,60%的母体就已经发生了降解,到了24小时,母体只剩下3.9%。菌株5621对对硫磷的降解情况也比较明显,24小时内母体就只剩下56.5%,原点未知物增加到32.8%。同时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降解率、标记率这两个指标进行着同步变化。标记率越大,降解程度就越完全,并推测在这些海洋菌含有能降解对硫磷的胞内酶。  相似文献   

18.
采用紫外线和Co60照射联合诱变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JCM1553菌株,选育得到1株L-乳酸高产突变株SCT-10-10-60.经77代传代培养证实该菌株L-乳酸发酵遗传稳定.在37℃,200rpm下,该菌株摇瓶发酵葡萄糖60h的发酵液乳酸浓度达到最大,为195.67g/L,发酵糖酸转化率达到95.33%,比出发菌株最大乳酸产量、发酵速率和糖酸转化率分别提高了16.24%、50.13%和17.81%.相同条件下该菌株发酵木薯淀粉84h的乳酸浓度达到最大值,为203.33g/L,糖酸转化率达到78.85%,比出发菌株最大乳酸产量和发酵速率均提高了29.49%,糖酸转化率则提高24.53%.该菌株发酵产物的L-乳酸含量高达96.75%,与出发菌株(96.97%)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该高产菌株乳酸发酵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是菌体增长速率加快.其L-乳酸发酵性能显著优于现有的生产菌株,具有较高的潜在工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8株新分离的光合细菌从形态,生理及遗传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株菌可以分为5个不同的DNA同源群,其中菌株13,18,37,45可以划分为一个同源群,它们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模式菌株ATCC17001的DNA同源性在70%以上,菌株8,40,52,55分别形成另外四个同源群,菌株8与深红红螺菌(Rhodospirillumrubrum  相似文献   

20.
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1-41拮抗菌株,室内测定其带菌培养液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9826菌株和9812菌株的抑制效果分别为70%和68%,盆栽试验中,其防治效果为63%和59%,高于化学杀菌剂处理的55%和51%的效果.试验表明,该菌株可以造成病菌菌丝发生畸变和菌丝细胞壁瓦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