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动力学理论研究了复杂网络中传染病的传播过程,综合考虑个体在疾病传播过程中的预防行为和自我隔离措施,提出了一类无标度网络上具有警觉行为和隔离行为的SAIQRS传染病传播模型;并进一步利用平均场理论得到传播阈值的关系式,系统分析了模型的动力学行为.研究发现,在无标度网络中增大警觉率、隔离率的比例和增强警觉的强度,可以降低传染病的爆发规模.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具有警觉和隔离的行为对疾病的传播速度与传播规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情逆转现象时有发生,对具有逆转特征的舆情现象进行建模分析,有助于监督和引导网络舆论。本文基于Deffuant-Weisbuch观点交互模型以及传染病模型,引入信息质量、信息传播率、逆转信息发布时间等多个维度的舆情逆转影响因素,构建了网络舆情逆转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信息质量越好,传播该信息且表明支持态度的用户数量越多;信息质量和传播率越高,逆转信息发布的时间越早,网络舆情逆转的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个确定性网络模型.模型考虑了新生成节点有不同的强弱状态,用节点度刻画节点的强弱,即强节点的度比较大.通过解析计算,得到了网络的特征系数,其特点是幂律度分布、大集聚系数和幂律簇度相关性,即模型生成了一个无标度层次网络.认为网络是无标度的是由于其生成方式上的特点,越早生成的节点拥有的度越大,这与BA(Barabási-Albert)无标度网络生长方式相似.如果节点度代表了个体拥有的资源、能力及社会关系等,那么越早生成的节点度越大,恰好对应于占先策略,即先行者优势.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基于信息老化效应和辟谣措施的网络谣言传播模型,提出了具有阶段结构且更符合实际谣言传播过程的SIKR_AGING模型.并做了稳定性分析,进一步对在社会均匀网络中的各状态人数变化趋势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信息老化速率和辟谣力度及时效在谣言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信息老化速率越快、辟谣力度越大、辟谣时间越早则谣言的社会影响力越小.为相关职能部门控制舆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即时通讯网络已成为大众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研究了即时通讯网络信息传播的性质、规律以及预测、引导的方法和手段,利用可变聚类无标度网络模型建立了新的即时通讯网络的二层模型,并制定了信息传播规则。通过实验仿真对群数、聚类系数、传播者和免疫者的变化观察,发现群数越多则聚类系数越大,传播者峰值越高,以及免疫者也相应地有所提高,从而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也越大。  相似文献   

6.
即时通讯网络已成为大众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研究了即时通讯网络信息传播的性质、规律以及预测、引导的方法和手段,利用可变聚类无标度网络模型建立了新的即时通讯网络的二层模型,并制定了信息传播规则.通过实验仿真对群数、聚类系数、传播者和免疫者的变化观察,发现群数越多则聚类系数越大,传播者峰值越高.以及免疫者也相应地有所提高,从而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也越大.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复杂网络和传染病动力学在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SF(无标度)网络的拓扑结构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深入讨论了SIR(易感者一染病者一康复者)模型的传播规律并得到基本再生数Ro.为了进一步控制疾病的传播,采取目标免疫策略,得到了有限的基本再生数Rto.  相似文献   

8.
考虑传播率和移出率变化的谣言传播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典的谣言传播模型的研究中,谣言传播率和移出率通常被视为常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传播率和移出率变化的谣言传播模型,在均匀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中分别研究了传播率和移出率随时间变化的谣言传播模型,建立相应的平均场方程,并在Matlab中进行数值分析.结果显示在传播率和移出率变化的谣言传播模型中,传播阈值依然存在,谣言最终的影响力较传播率和移出率不变的情况更为显著.此外,通过均匀网络与无标度网络谣言传播的对比分析发现,在传播率和移出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网络拓扑结构对谣言传播也有很大影响,并且均匀网络中谣言最终的影响力较无标度网络中谣言的最终影响力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分析的方法,对滤波器进行了数学建模与计算机仿真计算,分析了在电路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滤波器对其频率的响应,以及滤波器中电阻,电容对滤波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频率的升高,滤波输出信号幅度逐渐和,呈现出较理想的低通滤波器特性;RL的增大使输出波形的峰值增大,C,R值越大,滤波器的滤波效果越好。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电压转移函数Ho(S)相符。  相似文献   

10.
利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仿生矩形射流表面的减阻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解释了射流表面减小摩擦阻力的原因及对近壁区边界层的控制行为.结果表明,射流孔面积相等时,射流孔与射流表面沿展向长度的比值越大,减阻效果越好.当其它因素不变时,随着射流速度的增大减阻率逐渐增大,随着射流流量的增大减阻率逐渐增大,最大减阻率为35.97%.射流表面对边界层的控制行为表现为主流场近壁区的剪切流动遇到射流的阻抗,在射流孔的背流面形成逆流区,逆流在边界层底层产生的剪应力与主流场方向相反;同时在射流孔下游产生反向旋转涡对并在近壁面诱导出二次涡,相当于在高速流体与壁面之间产生润滑带,使边界层黏性底层厚度增大,速度梯度减小,摩擦阻力减小.  相似文献   

11.
基于红外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一个 a-C:H/KCl 复合膜 a-C:H 层非平衡晶化凝聚的模型,并做了计算机模拟研究。模拟图形为具有良好的标度不变性的链环状分形,其分数维值为1. 81±0. 03。模拟结果表明,当图形密度变化时,所得分雏值不变,但标度区的范围随密度增大而变宽。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类受疾病意识影响且潜伏期具有时滞的SEIM传染病模型,给出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并分析了模型的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存在性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当由潜伏期产生的时滞τ在相应的临界值τ0处时,模型出现Hopf分支,2类平衡点的稳定性发生改变;当τ固定时,媒体报道力度越大,易感人群的疾病关注意识越强,感染者数量越少,疾病越容易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3.
裂缝性稠油油藏动态渗吸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渗吸是指一种润湿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置换出另一种流体的过程,对于裂缝性油藏来说,渗吸是其重要的采油机理。为了研究动态渗吸的作用机理和效果,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裂缝性稠油油藏动态渗吸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裂缝宽度对渗吸效果影响显著,裂缝宽度越大,渗吸效果越好;端面封堵减少了岩心与注入流体的接触面积,渗吸的接触面积减小,导致渗吸效果变差,渗吸采收率及速度都降低;原油黏度会对渗吸效果产生影响,原油黏度增大,渗流阻力增大,导致渗吸效果差,当温度升高至90℃时,原油黏度降低,渗吸阻力小,采出程度增大;注入速度也会对渗吸效果产生影响,存在最优值,0. 5 m L/min的速度注入时动态渗吸的采收率最高;在动态渗吸实验中,传统的静态渗吸无因次标度模型也能够较好的标度动态渗吸数据,因此采用标度模型预测裂缝性稠油油藏的渗吸采收率也是合理、可行的。由此可见,动态渗吸采油能够充分利用裂缝和岩石基质之间渗透率的差异,将岩石基质中的原油采出,增大原油采收率,改善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玻璃纤维土的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室内三轴试验方法对玻璃纤维土的应力与应变特性及加筋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轴向应变较小(ε1<1%)时,玻璃纤维的加筋作用不明显,随着轴向应变增加,加筋作用逐渐增强;在相同围压下,玻璃纤维长度越长,掺入量越多,则最大主应力差越大,玻璃纤维的加筋效果越好;在相同加筋情况下,试样密实度越高,则玻璃纤维的加筋作用发挥得越早,最大主应力差越大,加筋效果越好;试样含水率越大,则最大主应力差越小,玻璃纤维的加筋效果越差;围压越高,则玻璃纤维的加筋作用发挥得越早,最大主应力差越大,加筋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5.
为对不同人群中信息传播进行有效控制,建立了基于群体特征的复杂网络信息传播模型,研究了网络拓扑结构、社会强化作用和群体传播特征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仿真结果表明:群体传播特征的同质性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小世界网络中行为传播范围较广,无标度网络在传播过程早期具有最快的传播速度;信息传播的范围随社会强化作用的增加而增加,异质群体中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再度感染的SIS传播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复杂网络上一种基于再度感染的SIS传播模型.在具有树状分支结构的网络中,针对某个染病节点,在考虑其感染子节点的同时,也考查其再次感染祖先节点的情况.分别在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上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小世界网络,基于再度感染的SIS传播模型的稳态感染密度比传统的SIS传播模型的要大,而且感染周期越短,稳态感染密度越大;而对于无标度网络,虽然基于再度感染的SIS传播模型的稳态感染密度也比传统的SIS传播模型的要大,但是,感染周期对于稳态感染密度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7.
个体行为在突发性传染病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行为改变来减缓和控制突发性传染病传播的能力是应对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了解个体行为改变如何影响突发性传染病的传播至关重要。基于2009年甲型H1N1流感(A/H1N1)数据,建立基于社交网络的个体决策心理模型(LHBM),将个体行为改变率嵌入个体水平的传播动力学模型(IBMs),并研究个体行为改变如何影响A/H1N1的动态变化。然后,基于IBMs,应用基于序列蒙特卡罗的近似贝叶斯计算方法(ABC SMC)估计未知参数。结果表明:IBMs能更准确地描述A/H1N1的传播过程,揭示个体行为改变对A/H1N1暴发的影响。此外,媒体宣传的重点应集中在如何引导个体的行为改变,而且个体的积极响应对于缓解和控制突发性传染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侯龙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0):2249-2253
采用Shyy等提出的等离子体激励器对流动施加体积力的简化模型,测试了激励器对圆柱绕流分离的控制效果。研究了激励器对于大迎角下NACA 0015翼型流动分离的控制情况。数值结果表明:前缘是施加激励作用的最佳位置;当激励器处于最佳激励位置时,对NACA 0015翼型施加等离子体激励能有效的抑制流动的分离。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施加的激励强度越大,控制效果越好。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显著,达到了增升减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借用物理学中引力势理论,推导了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递过程,并在分析各变量因子的基础上,得出了信息传播的动力学概率模型。该模型主要考虑了信源信息的时效性、用户之间的关系远近以及信息价值对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信源信息的价值时效性是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直至保持不变的;当用户之间的关系越远时,两个用户之间的信息传播必然经历多次信息运动模式,说明信息源产生势的范围越广并且信息传播的越深远;信息价值的大小与信息传播范围之间的关系呈现"S"型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已有的液压变压器变压比模型与实际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通过对实际工作过程中不应忽略的摩擦与泄漏损失进行研究,引入机械摩擦损失系数、黏性摩擦损失系数和层流泄漏系数,建立了液压变压器变压比模型.计算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负载流量对液压变压器的变压比特性影响巨大,液压变压器的变压比应表示为配流盘控制角和负载流量的函数.当控制角不变时,变压比随负载流量的增大单调减小;当负载流量不变时,变压比存在有限的最大值,这一最大值及其对应的最大有效控制角随负载流量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