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离体培养技术打破桂花种子休眠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桂花种子成熟后胚有后熟作用,胚乳中可能含有抑制胚萌发的物质,使用赤霉素和3个月的层积处理也不能促使其萌发。将桂花种子进行3个月层积处理后,进行离体培养,培养基中加入0.5 mol/L BA,1.0 mol/L BA 0.5NAA可以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萌发。  相似文献   

2.
以‘安陆1号’品种银杏胚为材料,探讨基本培养基及外源添加物对银杏胚离体萌发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安陆1号’银杏胚在基本培养基N6中最易萌发成苗,其成苗率达到36.7%; N6中加入适宜添加物椰子乳、活性炭、水解酪蛋白和银杏胚乳汁均能更有效促进胚萌发和成苗;其中0.5 g/L水解酪蛋白的促进效果最好,银杏胚离体萌发的成苗率达到92.8%,平均株高达到4.1 cm,且幼苗健康粗壮,为‘安陆1号’银杏胚的离体萌发成苗提供了技术可能.  相似文献   

3.
<正>桂花种子成熟后胚有后熟作用,胚乳中可能含有抑制胚萌发的物质,使用赤霉素和3个月的层积处理也不能促使其萌发。将桂花种子进行3个月层积处理后,进行离体培养,培养基中加入0.5 mol/L BA,1.0 mol/L BA+0.5NAA可以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萌发。  相似文献   

4.
南方红豆杉离体胚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南方红豆杉离体胚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置于White、B5、MS、DCR四种培养基上培养,以研究不同培养基对离体胚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离体胚的萌发率有显著影响,以B5培养基效果最好,可达96%左右.胚萌发的时间也随培养基的改变而不同.在同样培养条件下,光照下胚的萌发率略高于黑暗下的萌发率,光照更利于幼苗生长.已萌发的胚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状况不同,以B5培养基的存活率最高(70%),生根情况最好.本实验为打破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并为南方红豆杉的快繁、保护利用以及紫杉醇的提取提供了潜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七叶树种子离体胚超低温(-196 ℃)保存后生活力、相对电导率和脱氢酶活性的测定分析,初 步研究其长期保存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含水率是影响七叶树种子离体胚超低温保存的重要因素,超低温 保存时应对种子进行适度脱水。超低温保存后,七叶树离体胚生活力最高为93 %,其处理组合中57.3 %含 水率+缓速冷冻+快速解冻+10 %二甲基亚砜+10 %蔗糖+20 %聚乙二醇为最佳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2种红豆杉的离体胚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2种红豆杉的离体胚培养和植株再生系统.结果表明,4℃保存和流水冲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除红豆杉胚的休眠,不同培养基对种胚培养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别,经过低温处理的种胚萌发率由41.7%提高到69%,成苗率由33.3%提高到44.8%;流水冲洗预处理对种胚萌发也有促进作用,处理2 d后种胚的萌发率和成苗率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青钱柳离体胚的培养及快速繁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青钱柳离体胚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其萌发、快速成苗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并进行了诱导增殖试验.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种类是影响青钱柳离体胚萌发和成苗最关键的因素.离体胚萌发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WPM GA3(10 mg/L) 蔗糖(30 g/L),萌发率可达100%;适宜成苗的培养基组合是WPM GA3(5 mg/L) 麦芽糖(30 g/L),培养60 d的无菌苗移栽成活率为100%;最适的增殖培养基为WPM 6-BA(0.5 mg/L),平均增殖系数为3.45.  相似文献   

8.
影响南方红豆杉种子萌发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种胚的发育状况、外种皮的结构以及种子各部分抑制物质相对活性.结果表明种子形态成熟时,种胚基本成熟,离体培养可以生长成苗;外种皮的不透气性和胚乳中的某些抑制物质可能是抑制南方红豆杉种子萌发的因素,但ABA不是萌发的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9.
红松体细胞胚胎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个红松家系未成熟合子胚为材料,首次建立了红松体细胞胚胎(somaticembryo,SE)培养体系,为红松人工种子培育苗及基因转化奠定了基础实验表明:在GLH培养基上黑暗培养约6周后,5个红松家系未成熟胚的SE诱导率分别为46.31%、28.2%、26.57%、17.81%、9.652% 红松遗传类型、合子胚发育程度对SE诱导率影响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遗传类型和合子胚发育程度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但合子胚发育程度与培养基类型间、遗传类型与培养基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外源植物激素对黄连种子后熟与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正交设计及方差分析方法研宄外源植物激素CA3、NAA、6-BA对黄连种子胚率、裂口率、发芽率影响;结果表明胚率受三种激素共同影响,裂口率受到CA,和NAA的显著影响,发芽率受到NAA的显著影响。其中5号处理组合(CA3 5mg/L,NAA0.5mg/L,6-BA0.1mg/L)能显著提高胚率、裂口率及发芽率,是促进黄连种子后熟与萌发的最优激素组合。  相似文献   

11.
通过模拟重庆地区冬季和初春的低温环境,研究低温环境中不同强度光照环境下野古草种子的萌发对策.结果表明:在低温环境中,野古草种子有一定时间的休眠和低的萌发率;相对于高光照和中光照环境,野古草种子在低光照环境中有更高的萌发率,同时,野古草种子的休眠率和达10%萌发率的时间呈现出随光照减弱而减少的趋势,发芽势呈现出随光照减弱而增强的趋势.说明野古草能在冬季或初春季节进行萌发,但存在休眠现象,并且高光照环境不利于野古草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2.
不同温度对夏枯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置5种温度对夏枯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根据不同温度下的发芽率、发芽势、最初萌发时间等指标,探讨夏枯草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结果表明,温度对夏枯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有显著影响,种子的发芽最初萌发时间随温度的升高先缩短而后又延长,发芽势在21℃培养温度下达最高值为39.0%,夏枯草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1℃.  相似文献   

13.
琼花种子萌发规律及播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水杨酸对豌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食荚豌豆--青荷9号的种子为材料,用10-200mg/L的水杨酸分别浸种12h和36h,观察豌豆种子萌发情况及其萌发过程中种子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用10-50mg/L水杨酸浸种12h及10mg/L水杨酸浸种36h对豌豆种子的萌发无显著抑制作用,且可提高种子的发芽指数.当水杨酸浓度增大,浸种时间延长时则抑制豌豆种子萌发.用水杨酸处理后种子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同种子的萌发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5.
从遗传学角度探讨了糖类与生命起源,讨论了遗传学上的再认识,提出糖类在遗传学上扮演着重要、核心的角色、糖类是生命起源物质,基因是糖类衍生物。生命诞生过程可能是:先有糖类、然后有氨基酸和碱基;磷酸及其盐类既是生命物质的组成部分、也是催化剂,阳光或地热为能源,于是诞生了基因。生命体是分子相互作用、有序组合、自我调控的耗散体系。  相似文献   

16.
天女木兰种子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天女木兰种子的形态特征、种子质量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种子的净度、千粒重、含水率、生活力、发芽率和发芽势等指标,找出了种子休眠的原因,成功地打破了种子休眠,为天女木兰苗木的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破除野生大豆休眠和缩短发芽期的方法,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整齐度,采用了多因子试验,发现用砂纸打磨后的野生大豆种子,发芽率可高达90%左右,有效地解决了野生大豆发芽期长,发芽不整齐和发芽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紫楠(Phoebe sheareri)种子层积过程中营养物质、酶活性和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揭示种子解除休眠过程中的内在生理机制,为其休眠解除与促进萌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鲜饱满的紫楠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低温和变温层积处理,测定层积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层积处理能解除紫楠种子休眠,低温和变温层积处理的发芽率分别为85.83%、72.75%。紫楠种子中初始淀粉含量为467.88 mg/g,在层积过程中逐渐下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粗脂肪均被不同程度地分解。淀粉酶、酸性磷酸酶(APA)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不断增强。在整个层积过程中生长素(IAA)、异戊烯基腺苷(IPA)、赤霉素(GA3)含量不断增加,脱落酸(ABA)含量逐渐减少,IAA/ABA(质量比,下同)、IPA/ABA、GA3/ABA不断增大。【结论】紫楠种子是中度休眠的种子,低温层积是加快紫楠种子萌发的较好方式。紫楠种子最主要的贮藏物质为淀粉,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内源激素的协调作用均对紫楠种子休眠的解除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内源抑制物质对加拿大紫荆(Cercis canadensis)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揭示加拿大紫荆种子的休眠原因及其解除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加拿大紫荆种子为试验材料,先采用80 ℃热水预处理,再经低温层积处理解除种子的生理休眠,对不同层积阶段的种子进行发芽率和生物活性测定。结合气质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与标准品有效半抑制浓度(IC50)方法,分析加拿大紫荆种子内源抑制物种类及休眠解除过程中内源抑制物含量的变化。【结果】内源抑制物是引起加拿大紫荆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随着层积时间延长,休眠逐渐解除。加拿大紫荆种子种皮和胚乳各分离相提取液对白菜籽发芽抑制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乙醚相>甲醇相>水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表明种皮和胚乳中的内源抑制物主要存在于乙醚相、甲醇相、乙酸乙酯相提取液中。采用GC-MS技术测得加拿大紫荆种皮和胚乳分离相提取液中主要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邻苯三酚6种可能对加拿大紫荆种子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对6种物质标准品进行有效半抑制浓度(IC50)测定发现:油酸对白菜籽发芽无抑制作用,较高浓度的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才能抑制白菜籽发芽,而较低浓度的BHT和邻苯三酚对白菜籽发芽就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亚油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棕榈酸、硬脂酸、BHT、邻苯三酚的含量逐渐下降,层积后的4种物质含量下降幅度分别为42.43%、52.00%、5.77%、96.14%。【结论】结合IC50及层积过程中内源抑制物含量的变化,认为邻苯三酚可能是引起加拿大紫荆种子休眠的主要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植冠种子库中种子活力变化的生理生态机制,准确认识植冠种子库的生态意义。【方法】以复羽叶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植冠种子库为研究对象,在果实进入成熟期后每隔一定时间从植冠种子库中采集种子,分别进行萌发测试,种子干质量、含水量、浸出液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测定,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等4种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并对种子萌发率和各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研究期内,复羽叶栾树植冠种子库中的种子先后经历了生理成熟、成熟脱水、休眠诱导和休眠解除4个生理时期;各生理时期的种子总体上在模拟的秋季变温条件下萌发最好,其次为春季变温,再次为夏季变温;完成成熟脱水的种子在植冠种子库中宿存期间始终保持着高活力水平;4种抗氧化酶的活性与模拟的春、夏、秋季节变温条件下的萌发率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均随着种子休眠的诱导而下降,随着种子休眠的解除而升高,表明抗氧化酶在植冠种子库中种子活力的获得和保持中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并证实了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胚胁迫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