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分析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病理学变化及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探讨了NF-κB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作用,构建了大鼠DAI动物模型.运用Glees-Marsland染色法和Weil氏染色法观察伤后不同时间段的病理学改变,并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NF-κB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1h即可观察到部分轴索肿胀、断裂,髓鞘水肿、分层等现象,24h可见典型轴索收缩球形成,髓鞘崩解呈筛网状改变,72h轴索断裂数量、范围及髓鞘筛网状改变达到高峰;伤后1h,脑组织内可见NF-κB阳性细胞,伤后3h阳性细胞数增多,伤后24h达到高峰,持续到72h,伤后7d,仍可见阳性细胞表达,但数量减少.对照组细胞核未见阳性表达.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NF-κB表达增加,可能与轴索继发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亚低温干预对大鼠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 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同时给予亚低温治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QP4和MMP9的表达。用干湿重法检测脑水含量。结果。再灌注损伤后脑内AQP4蛋白水平迅速降低,至再灌注后12h达最低水平,至再灌注7d时接近正常水平。MMP9于再灌注损伤后表达明显增强,至再灌注后72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再灌注7d时仍高于正常水平。亚低温组AQP4、MMP9表达及脑水含量均明显低于常温组。结论。亚低温能明显减轻脑缺血AQP4及MMP9的表达,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AQP4及MMP9的表达而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探讨其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明胶酶谱法(SDS-PAGEenzymograph)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不同时间点MMP-9的表达.结果MMP-9的动态变化:模型组缺血-再灌注6h后,大鼠缺血部位脑内可见少量的MMP-9的表达,24h明显升高,48 h达高峰,3 d时有所下降,5 d时水平更低.假手术组大鼠脑内未见MMP-9的表达,24 h和48 h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可引起MMP-9表达异常,并且呈动态变 ;MMP-9的表达与大鼠脑缺血后的炎性病理损害及脑水肿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 EPO)对3日龄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150只3日龄(P3)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组和r EPO治疗组.于造模后1、7、21 d对各组大鼠脑质量损伤百分比进行检测,造模后3、7、14、21 d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组织GFAP表达情况等来研究EPO对3日龄大鼠缺血缺氧性脑白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PVL组和r EPO组的脑质量损伤%在各取样时间点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r EPO组明显小于PVL组(P0.05).HE染色示PVL组术后7 d胼胝体结构疏松,术后21 d可见侧脑室扩大明显;r EPO组术后7 d胼胝体结构基本正常,术后21 d侧脑室仅稍微扩大.术后3 d PVL组GFAP阳性表达增多(P0.05),术后7 d r EPO组和PVL组GFAP阳性表达均明显增多(P0.05),且PVL组增多更为明显(P0.05);术后14 d r EPO组与PVL组GFAP阳性表达开始回落,但仍多于对照组(P0.05),PVL组阳性表达数仍然比r EPO组多(P0.05),术后21 d各组GFAP阳性表达数基本回落至正常水平.结论:脑白质损伤时GFAP阳性表达增加,r EPO能减少脑白质损伤后GFAP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利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考察缺血1 h、2 h和4 h后再灌注1 d、4 d、7 d和14 d的不同时间点时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测梗死面积.结果显示缺血2 h组存活率较高,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论为缺血2 h为最适合的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缺血时间,可以为评定后续实验中药物药效指标和选择缺血时间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百会透曲鬓头针疗法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GDNF表达的影响来揭示神经重塑的相关机理,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方法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每组50只大鼠,每组再随机分为6h、1d、2d、3d、7d五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大鼠;制备脑出血模型;另设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针刺组针刺患侧百会透曲鬓穴.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GDNF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各造模组大鼠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GDNF mRNA阳性表达增多现象.模型组大鼠术后6h即出现较明显的GDNF mRNA阳性细胞表达增多现象;1d时达高峰;2d时呈现下降趋势;7d时接近正常.针刺组GDNF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和西药组,在相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d时仍有很高表达.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会透曲鬓头针疗法可能在脑出血急性期通过促进内源性GDNF mRNA表达的途径发挥神经重塑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 HEPO)对大鼠急性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时效性.方法选取4周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型治疗1、2、3组,其中正常对照组8只,其余各组均为10只,应用手术显微镜(光照强度为(22 000±1 000)lux)对模型各组造模.模型治疗1、2、3组:分别在光照前4 h、光照后立即、光照后3 d按照5 000 IU/kg腹腔注射r HEPO 1次.模型对照组:光照前后均未给予药物干预.7 d后处死所有大鼠,摘取眼球,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视网膜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 1)HE染色:正常对照组中大鼠视网膜各层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排列整齐,细胞核形态规整,染色均匀.模型对照组中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内、外节排列紊乱,有空泡形成,部分断裂;外核层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变薄(P0.05),核间隙加大,部分有碎核现象.模型治疗各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内、外节排列紊乱,有小空泡形成;外核层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变薄(P0.05),模型治疗1、2组好于模型对照组(P0.05),且1组优于2组(P0.05),模型治疗3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Caspase-3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各组的Caspase-3表达均有所增强(P0.05);模型治疗1、2、3组表达依次增强,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对照组与模型治疗3组表达最强,二者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 r HEPO对视网膜光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早期用药效果好,其中光损伤前4 h预用药优于光损伤后立即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BMP7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进一步研究BMP7对脊髓损伤处NF200及GFAP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实验用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BMP7实验组,使用Allences's打击器建立大鼠T10节段脊髓损伤模型,BMP7实验组大鼠造模成功后连续7 d于脊髓损伤处注射50 ng BMP7,对照组造模成功后连续7 d于脊髓损伤处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2组大鼠分别于术后6 h、3 d、1 w、2 w、4 w、8 w进行BBB评分检测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损伤节段脊髓组织中NF200及GFAP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BBB评分结果显示在1、2、4 w及8 w时BMP7实验组大鼠BB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BMP7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处NF200阳性表达细胞数在造模3 d后逐渐增多,至第4 w时达到高峰,且在1、2、4 w及8 w时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MP7实验组及对照组GFAP阳性表达细胞数变化均不明显,两组间阳性细胞数差异不显著。结论 BMP7可以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BMP7可以上调脊髓损伤处NF200蛋白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安神补脑液对抑郁症睡眠障碍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清洁级SD雄性大鼠40只并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抑郁症睡眠障碍模型组、安神补脑液低剂量组、安神补脑液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于造模后、药物干预后7 d、14 d采用OFT法检测大鼠行为学(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麻醉处死大鼠取下丘脑进行称质量;采用 ELISA法检测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及 RT-PCR法检测脑组织 β-内啡肽(β-EP)和水通道蛋白 4(AQP4)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体质量明显降低,但下丘脑相对质量显著升高,水平活动与垂直活动得分显著降低;血清中CRH、ACTH、CORT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脑组织β-EP和AQP4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补脑液低剂量组大鼠体质量虽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丘脑相对质量显著降低(P<0.05);补脑液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升高,下丘脑相对质量显著降低(P<0.05)。安神补脑液治疗后第7天,补脑液高剂量组大鼠水平活动与垂直活动得分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5),补脑液低剂量组大鼠水平活动与垂直活动得分较模型组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4 d后,两治疗组大鼠水平活动与垂直活动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治疗组大鼠血清CRH、ACTH、CORT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而脑组织β-EP和AQP4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上升,且补脑液高剂量组β-EP和AQP4的表达水平高于补脑液低剂量组(P<0.05)。结论 安神补脑液可通过调节β-EP、AQP4的表达,抑制抑郁症睡眠障碍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0.
芍药苷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及血脑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观察芍药苷对脑缺血后再灌流期间血脑屏障及脑缺血神经病理改变症状、脑血流量的影响,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实验模型,以神经行为学、脑组织含水量、病理组织学检查、血脑屏障通透性、脑血流量为指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1h再复灌3d后,应用芍药苷的各组动物神经行为学、脑组织含水量、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均得到改善,大脑局部血流量显著增加,芍药苷对脑缺血后脑水肿、血脑屏障、大脑局部血流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冷冻性损伤后一氧化氮(NO)与脑水肿的关系及其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脑冷冻伤脑水肿模型,测定伤后伤侧脑组织水的质量分数和颈静脉血NO量,并应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进行治疗。结果:伤后伤侧颈静脉血NO浓度增加,但随着脑水肿的加重,NO浓度呈进行性下降。应用NOS抑制剂可以有效减少脑组织水的质量分数。结论:NO与创伤性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NOS抑制剂也许可以用于治疗脑水肿。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头部脑组织多相结构解剖图,建立多相非线性脑组织形变仿真计算模型,包括大脑、小脑、脑干、胼胝体以及脑脊液等材料属性各异的6个组成部分.小脑组织本构方程为非线性,其它各个相组织的本构方程均为线性.计算了转动惯性载荷下多相非线性脑组织的变形状况.计算结果表明,脑组织各相交界处应变较大,最大剪应力出现在大脑额叶侧,为257 Pa,脑组织各部分变形差别显著,这会导致脑组织的撕裂和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影像学特点并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影像学建议.方法: 分析30例DAI后持续植物状态病人CT资料,总结、分析其特点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 本组颅脑外伤后PVS均超过3个月,病人早期昏迷并头颅CT如出现大脑半球多发散在和/或融合的高密度出血灶,主要累及额叶、颞叶、基底节区者,则预后不良.结论: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影像学特点可给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较可靠的影像学建议,累及额叶、颞叶、基底节区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以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无镁诱导的反复惊厥样放电为模型,根据对培养6d(天)皮层神经元的不同处理分为3组:正常DMEM培养液组(CONT1)、正常细胞外液组(CONT2)和无镁细胞外液组(MGF)。神经元在上述3种液体中孵育3h,然后恢复正常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在培养7、12及17d时应用实时定量PCR测定了发育中大鼠皮层神经元无镁细胞外液处理后NMDA受体亚基NR1、NR2A与NR2B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 MGF组NR1 mRNA表达在培养7d时明显降低,培养12d时明显升高(p<0.05);NR2A mRNA表达在培养12d时明显降低,培养17d时明显升高(p<0.05);NR2B mRNA表达在培养7d与17d时明显升高(p<0.05)。而培养17d NR1 mRNA表达、7d NR2A mRNA表达及12d的皮层神经元NR2B mRNA表达3组中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GF组NR1/NR2A、NR1/NR2B和NR1/NR2A/NR2B在培养7、12与17d皮层神经元均有明显的变化。可见早期无镁细胞外液处理可以诱导发育中大鼠皮层神经元远期NMDAR亚基mRNA表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为改进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治疗及其预后措施,笔者将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75例,分为综合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40例),综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尼莫通、纳络酮、亚低温、高压氧进行综合治疗.根据GOS预后标准发现,对照组死亡率60%,恢复良好15%.综合治疗组死亡率42.9%,恢复良好25.7%.积极的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能显著降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Mi  Ruifa  Shi  Xiangqun  Liu  Shuhong  Zhou  Changman  Wang  Jiazheng  Fan  Ming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9,44(3):225-225
The techniquein situ hybridization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levels of light (NF-L), medium (NF-M) and heavy (NF-H) neurofilament protein subunits mRNA in L4-6 spinal motoneurons in adult rat during regeneration following a unilateral crush of the sciatic nerve. It was found that the hybridization signals of each neurofilament subunit rnRNA were dramatically decreased in spinal motoneurons postaxotomy by light microscopy. The hybridization signals of NF-L and NF-M mRNA were located in cytoplasm of neurons, whereas NF-H mRNA was found in both nucleus and cytoplasm of neurons. Imag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ncoding levels of mRNA for each of neurofilament subunit mRNA reduced on the 3rd d and returned to control levels on the 28th d following the lesion. The relative levels of mRNA coding for each neurofilament subuni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lowest level of NF-L mRNA was observed at 5 d postaxotomy, and that of NF-M, NF-H mRNA on the 7th and 10th d after injury. Moreover, the levels of HF-M and NF-H mRNA were reduced much lower and lasted much longer than that of NF-L mRNA. Th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t mechanisms for the regulation of neurofilament subunit genes expression. The reduced neurofilament gene expression may be due to a response to axonal injury and advance the restructure of axonal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SW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90例DAI患者,均行常规T1WI、T2WI、FLAIR和DWI及SWI扫描.结果:SWI在90例DAI患者中,能够发现常规MRI不能显示的微灶性出血,明显提高病灶的检出率.结论 :SWI序列能够清晰显示DAI患者出血灶的部位和数目,能够准确反映创伤的严重程度,为DAI的诊断、治疗和评估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脑肿胀及钙镁离子的改变,以找出颅脑损伤后病情转化的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采用自由落体致大鼠脑挫裂伤,伤后122、44、8 h分别取材,观察脑肿胀及钙镁离子的变化。结果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脑肿胀在24 h达到高峰,钙镁离子也有相应变化。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脑肿胀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产生外伤性脑肿胀的病理基础为脑血管扩张充血导致微循环障碍,救治急性颅脑损伤要重视预防微循环障碍,及时脱水,纠正缺血、缺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建立甲醛((Formaldehyde, FA))与铜绿假单胞菌ATCC15692(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气溶胶联合吸入暴露的大鼠呼吸系统损伤模型。方法 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31只(中科院实验动物中心),体质量(180±1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3.4±0.3) mg/m3 FA吸入暴露组(8只)、(0.5~1)×107 cfu/m3 PAO1气溶胶吸入暴露组(8只)、FA联合PAO1气溶胶吸入暴露组(8只)。用HOPE-MED 8050型动态气溶胶暴露舱建立大鼠染毒暴露模型,HE染色法检测肺组织结构损伤,ELISA方法测血清IgM、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 IL-1β)、白介素-8(interleukin-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clara细胞分泌蛋白(clara cell secret protein, CC10)因子分泌水平。发光比色法检测血清SOD活性。结果 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3实验组大鼠肺泡间隔增宽、肺间质水肿、肺组织内炎性细胞侵润,肺组织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以FA与PAO1联合暴露组病理学改变最明显。血清学结果显示,3实验组IgM、 TNF-α、IL-1β、IL-8水平、SOD活性升高,以联合暴露吸入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 甲醛与PAO1联合暴露后明显促进大鼠肺组织叠加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