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校四年制的学制决定了人才的培养周期较短,在这种情况下,陕西理工学院能不断培养出优秀的羽毛球人才,参加各级各类羽毛球比赛均中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说明我校的羽毛球培养模式具有较好培养效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学校羽毛球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查和分析,该模式以大众羽毛球运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采用兴趣、技能主导方式、竞争机制等选材方式,通过三级培养梯队进行人才培养.通过分析找到在培养模式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梯队建设的均衡发展欠佳;训练经费保障不足;师资队伍力量匮乏等问题.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重庆工商大学正在组织实施的"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进行了分析总结,分别从培养方案、培养方式、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指出了博士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我院与中德诺浩公司合作培养汽车人才的项目,引入了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并围绕该模式,以建设"汽车维修"省级示范专业为例,对专业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以及教学内容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各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旅游管理专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目前还存在强调技能、忽略素质,校企脱节、"订单式"流于形式,"捆绑式"合作方式使企业与学生均受到过度制约等问题。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通过关注素质教育及学科基础理论学习、变企业需求为行业需求、改革教学内容等方式,对现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将在培养高级专门型应用人才、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B校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对全过程渗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和探讨.其具体措施有:引进真实的电子商务项目、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企业专家专业教师联合授课、实施"双元教学"模式;与电信运营商合作,进行"模块式"订单培养;开展工学结合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全程渗透式的职业素养养成.全过程渗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当前的高职教学改革理念、对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培养等诸多方面有较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人才培养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133226"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教育合作、教学保障和教学改革要求等方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系统阐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要求;创新地提出了基础、拓展、复合3个层次教学要求和课程体系;对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及教学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经济转型环境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描述。当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目标欠缺层次性、师资队伍建设偏重技能性、校企合作流于形式、质量评价方式亟需完善的问题。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评价体系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合格+"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核心岗位、核心能力、核心知识和核心课程"为主线,以"三阶段、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为抓手,政、用、产、学、研协同,重构实用技能型卓越园林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基于课程群建设和课程时序合理化的课程体系改革;从整体出发优化各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施行了"基于园林行业标准或标准工作流程"的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分类推进;建立了"三化三结合"技能训练体系;进行了"专兼结合"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取得较好成效,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农林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校软件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局限,分析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并围绕"以社会需求为目标、能力培养为核心、就业为导向的高素质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探讨了培养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的可能途径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及未来时期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结论:我国"举国体制"保障了"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专业队—国家队"的传统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丰功伟绩;当今中国多元化社会环境下,一元化培养竞技后备人才举步维艰;适应我国多元化社会需求的竞技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将是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社会对食品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增加,同时对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对食品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从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两个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基本思路,并在理论教学课的建设、课程内容、"精品课"的建设、实践教学课的建设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揭示食品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张超 《当代地方科技》2010,(13):156-15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传统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方式已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特色鲜明、差异优势突出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品质、高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对目前高职教育多元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五个确立"的办学理念,并对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高职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同时从专业建设的品牌意识、教学体系的实用性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的"双师型"取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订单式"培养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订单式"培养过程中,由于校企双方不同的培养目标、职业行为规范和运行方式,常常会产生一些矛盾,有效解决这些矛盾是推动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攀西地区钒钛、稀土资源开发利用为切入点,以培养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己任,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突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特色及优势。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实现校内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学科素养+技能训练+科研训练"和企业培养学生"实践训练+创新创业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自2013年立项建设以来,在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实习教学、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读编往来     
《广东科技》2010,(17):110-110
<正>2010年6月上半月刊的《广东科技》专题讨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结合华工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式、道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看后,受益匪浅。创新型广东的建设离不开人才建设,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7月,广东省委十届七次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中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借鉴别国的经验.中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体现在招生方式、培养方式、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制度与模式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能和基本功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是解决人才培养问题。通过文本分析法,对近期国家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行剖析和解读,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核心议题,聚焦高校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探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方向、新目标、新举措和新保障。高校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通过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学分制、实施灵活的学习制度,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深入推进协同育人、促进协同培养人才制度化等方式,多措并举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通过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加强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探索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等途径,全力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基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对高校电子信息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3个"3+1"为核心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3+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了基于3个"3+1"模式的培养体系,重点阐述了"3+1"课程体系、实践创新体系和培养时间设置方法;最后,对该培养模式的可实施性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3个"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可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从而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信息学院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建立模块式、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探索,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此培养模式,进行实践推广,尤其在实践教学的加强、构建实践培养新体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