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针对车辆在钩形弯交叉口与相邻常规交叉口间的整体运行特性,建立了各条车道的车辆平均延误计算模型。以各交叉口的周期时长和相位绿灯时间为约束,钩形弯交叉口与相邻常规交叉口间的车辆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建立了信号协同配时方案。以位于苏州市高新区内有轨电车沿线的两个相邻交叉口为例,采用实际数据验证所建立的方法,并设置钩形弯渠化方案。将设置的钩形弯交叉口与其相邻常规交叉口的信号协同作为改进方法,在VISSIM软件中对比分析改进方案与现状方案的车辆延误指标。实验结果表明,钩形弯交叉口与相邻常规交叉口的信号协同优化方法可有效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尤其是干道直行机动车的通行能力,可降低车辆的平均延误。  相似文献   

2.
以石家庄市裕华路和谈固大街交叉口为案例,进行城市道路交叉口改善设计。首先对交叉口的位置、地形、交通量等原始设计资料进行收集,然后通过Synchro仿真软件评价交叉口交通流运行状况,并依据有关设计规范,在扰动最小的原则下进行了横断面和交叉口拓宽设计。改善设计后,总延误时间由原来的6.1 h缩短为2.7 h,对交叉口的拥堵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交通流量增加,相邻交叉口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断加强。因此,在改善交叉口通行状况时,不能单一考虑,需要综合治理。本文以北京天通苑地区为例,通过VISSIM仿真,对比方案前后的交叉口交通状况,为科学的改善交叉口交通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治理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量的不断增长,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本文在对合肥、郑州、深圳市道路交叉口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交叉口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如几何构造、渠化、控制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在交叉口交通治理中可以采用的主要措施,包括工程改造、交通组织和渠化、交通控制和管理等措施,并结合交叉口交通治理的实例,阐述了交叉口治理措施对改善交叉口运行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交叉口信号灯的设置对汽车燃油消耗影响的规律,对信号交叉口汽车的运行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汽车在通信信号交叉口时减速、怠速停车、加速离开过程中的燃料油消耗,并得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信号交叉口的汽车燃油消耗增量增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该模型可为信号交叉口的信号配时的优化,交叉口设计与渠化,运输成本分析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扩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城市道路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口左转车远引至路段实现左转交通组织方法,为提高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定性分析方案可行性的基础上,以一个具体交叉口为例,计算扩展前后的通行能力。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提高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合肥金寨路与繁华大道交叉口为例,分析了产生拥堵的原因,提出了解决交叉口拥堵的措施及其他可行的对策,为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预防事故发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无控交叉口冲突点延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无控交叉口冲突点处的交通运行状况,提出了无控交叉口相冲突车流轮流占用冲突点资源的观点;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提出了无控交叉口冲突点延误的计算模型。通过实例计算分析,认为无控交叉口冲突点延误主要与相冲突车流的流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刘祥鹏  隋树林 《科技信息》2012,(32):124-125
单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作为城市交通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分析了现有的各种单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法,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今后单交叉口交通信号智能控制方法研究的热点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道路交叉口交通运行安全性,我国部分城市正在试点交叉口大货车“右转必停”政策,但未全面推广。应用事故树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大货车右转事故的产生机理,探究了交叉口大货车“右转必停”设置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从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运行和交通管理4个主要因素入手,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引入了车辆内轮差、交叉口最小缘石半径、交叉口右转综合冲突率、货运管理措施等评价指标,提出了交叉口大货车“右转必停”的设置策略,并以此方法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设置策略的可行性,最后从车辆安全系数、货运交通规划、路权空间划分、交通管理措施和交通安全意识5个方面提出了交叉口大货车右转安全提升措施,为合理设置大货车“右转必停”提供了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1.
面向交通规划的交叉口延误函数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交通规划流量分配问题中的交叉口延误函数进行了研究.考虑了对冲突流、冲突相位和非机动车交通等因素,通过对交叉口延误函数的进一步细化,对不同转向车流和不同交叉口类型建立了适合我国城市道路的交叉口延误函数,增强了交通分配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灰色聚类的信号交叉口综合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信号交叉口的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发达国家通常采用馆和度和停车处误两项指标。在我国,由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在交叉口处混行严重,现有的评价方法需要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采用五个指标全面反映混合交通状况下交叉口的综合性能,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信号交叉口综合质量进行灰色评价。研究表明,灰色聚类用于信号交叉口的综合评价,机理简单,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多交叉口博弈引发的Nash均衡计算复杂度问题,考虑路网中不同交叉口的重要程度和博弈关系,兼顾路网中子区之间及子区内部的交通控制策略,以2个子区内的重要交叉口作为上层博弈主体,次要交叉口作为下层博弈主体,构建了一种Nash-Stackelberg分层博弈(NSHG)模型.然后,提出2种多Agent强化学习算法,即基于NSHG的Q学习(NSHG-QL)算法和基于NSHG的深度Q网络(NSHG-DQN)算法.在实验中,使用NSHG-QL和NSHG-DQN算法在SUMO仿真软件搭建的路网环境中对信号灯进行控制,并与基础博弈模型求解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NSHG-QL算法和NSHG-DQN算法减少了交叉口内车辆的平均旅行时间和平均时间损失,提高了平均速度;NSHG模型在满足重要交叉口间上层博弈的基础上协调次要交叉口,做出最优策略选择,而且基于分层博弈模型的多Agent强化学习算法能明显提高学习性能和收敛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理统计方法的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吉林市江城广场环形交叉口交通特性,根据实际观测的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复杂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模型,为复杂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神经网络的交叉口多相位模糊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城市交叉口交通流的特点,给出了一种交叉口多相位自适应控制算法,综合考虑相邻车道上的车队长度,利用多层BP神经网络实现了道路交叉口多相位模糊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所设计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能有效地减少单交叉口平均车辆延误,具有较强的学习和泛化能力,是实现交通系统智能控制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影响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因素及我国在设计交叉口时的误区,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设计交叉口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市交通的交叉口交通设计评价方法和城市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评价体系,分析了城市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评价系统的开发过程、模块功能,完整设计出了评价系统并对于无信号控制及环型交叉口均采用了合适的算法进行了评价模块的设计。通过现场采集的数据对系统进行了验证,验证实例表明其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主/支路条件下交叉口通行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必须与交通运行质量的评价方法结合起来,通行能力的评价方法不仅应该反映出道路使用者的主观满意程度,还应对道路的利用程度作出额观评价,本文针对我国公路上无信号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的道路和交通特性,建立了适用于主/支路条件下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干线交通运行效率并减少有轨电车交叉口停车次数,建立了干线分段绿波协调优化模型,来实现有轨电车与社会车辆的多模式交通协调控制。首先,确定干线各交叉口的信号周期,根据信号周期对交叉口进行聚类,并协调交叉口信号周期与有轨电车发车间隔之间的关系,分类讨论站点位置对有轨电车绿波协调的影响;然后,针对社会车辆分段绿波系统和有轨电车全线绿波系统分别建立约束条件,避免有轨电车在交叉口处停车,并以社会车辆可变绿波带宽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来对有轨电车和社会车辆多模式干线绿波系统进行协调优化;最后,以南京市有轨电车麒麟线为例对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算例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模型协调优化了干线分段绿波内部及带间的信号控制方案,实现了有轨电车在交叉口的优先控制和社会车辆通行效益的兼顾。VISSIM仿真结果显示:与现行的信号控制方案相比,采用文中模型可使各交叉口车辆延误降低20.89%~35.24%;与仅考虑社会车辆的MULTIBAND模型相比,文中提出的模型减少了6.94%的人均延误,提高了交叉口的总体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0.
选用比较适合描述系统组织结构和动态行为的Petri网络模型对主路优先通行的无信号交叉口运行过程建立HSPN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间隙接受理论,对无控制交叉口进行平均延误分析探索,为交叉口仿真控制软件的研发奠定了算法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