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海洋贝类遗传育种研究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育种在海洋贝类养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良种化养殖是未来贝类养殖的基本方向.本文主要根据作者20多年的研究成果,综合评述了海洋养殖贝类的群体遗传学、贝类染色体组操作技术、杂交和选择的理论与方法、功能基因及其育种辅助标记、遗传连锁图的构建和QTL定位、贝类遗传育种体系的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贝类育种研究的若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海洋贝类遗传育种研究2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育种在海洋贝类养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良种化养殖是未来贝类养殖的基本方向.本文主要根据作者20多年的研究成果,综合评述了海洋养殖贝类的群体遗传学、贝类染色体组操作技术、杂交和选择的理论与方法、功能基因及其育种辅助标记、遗传连锁图的构建和QTL定位、贝类遗传育种体系的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贝类育种研究的若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海洋经济贝类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回顾了近些年来海洋经济贝类育种现状,综述了传统的杂交育种和各种现代生物技术如多倍体、转基因和分子标记技术在贝类育种中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贝类杂种优势预测,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标记辅助选择等。为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高效而可靠的手段。该技术的应用可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目前海洋贝类品种培育的落后局面。  相似文献   

4.
人为压力源的强度和多样性日益增加已引发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中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与全球变暖、海洋酸化类似,海域缺氧现象的频发使得缺氧现象成为重要的全球压力源。本文以贝类为研究对象,综述了缺氧的定义和等级、缺氧的原因,并集中探讨了缺氧胁迫对贝类免疫系统的影响,以期为贝类养殖和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我国贝类产业能够及时应对未来环境变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海洋贝类病害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海洋贝类中常见的病害种类及其危害 ,介绍了国外已成功应用于贝病研究的 4种新方法 :细胞分离的离心冲淘法、流动血细胞计数法、检测吞噬作用的化学发光技术和适用于贝病诊断的单克隆抗体技术 ,并对海洋贝类病害的防治研究及其前景进行了探讨 .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对海洋贝类的污染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探究铬、铜、铅、镉这些重金属在海洋贝类中的含量很有必要。本课题通过分析铬等重金属在近海贝类中的含量,探究青岛近海水质的污染情况和海鲜食品安全,对青岛地区的生产生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另外,通过本次调查,增加人们对重金属污染的认识,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7.
海产贝类在海洋资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利用海洋为人民提供更丰富的美味食品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潮间带贝类生态学研究可以为发展滩涂养殖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为了对发展贝类滩涂养殖做点滴贡献,笔者于一九八一年五月至八月对大连营城子湾潮间带贝类的生态进行了初步的调查。本文阐述了该地区潮间带贝类的垂直分布规律,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等,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8.
贝类学实验课是贝类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海洋类高校水产养殖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该文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材料和实验考核四个方面评述了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从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增设实习环节、优化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索了贝类学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海洋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海洋保健食品研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保健食品在功能食品行业所占比例逐年增长,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保健食品的种类较多。概述了海洋生物中的抗癌、抗氧化、抗高血压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从鱼油、贝类、甲壳素和海藻等系列介绍了海洋保健食品的研发现状,并对海洋保健食品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贝类学》课程是海洋类高校水产养殖学、海洋生物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该文分析了《贝类学》课程理论教学的主要特点,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3个方面评述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完善考核方式3个方面探索了教学改革途径,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为复合型高素质海洋类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近海生物资源利用面临着重大转型与升级。在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牧场的背景下,拓展海洋牧场的发展区域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近海滩涂生物资源的利用现状,指出以传统滩涂贝类养殖方式为主的滩涂资源利用方式亟待转变。因此,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使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保护和增殖滩涂生物资源,发展滩涂生态牧场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生态系统类型的不同,滩涂生态牧场可分为滩涂贝类、牡蛎礁、海草床和红树林四种类型。此外,进行滩涂生态牧场构建时,需重点研发牧场选址技术、苗种培育技术、牧场环境监测技术、生态承载力评估技术和高效采捕技术等。在发展滩涂生态牧场的基础上,陆海统筹构建盐碱地生态农场、滩涂生态农牧场和海洋生态牧场,发展海岸带生态农牧场,是未来海洋牧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温州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温州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资源现状,于2012年秋季在温州潮间带设6条断面进行调查,对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多样性及ABC曲线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春、秋季历史调查资料综合分析资源现状。结果表明:(1)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6目、31科、45种,以甲壳类与软体动物为主。(2)生物量与丰度普遍较低,滩涂区各断面以甲壳类占优势,岩礁区以软体动物占优势,且岩礁区生物量与丰度均远高于滩涂区。(3)长足长方蟹在滩涂区各断面均为优势种,疣荔枝螺在岩礁区各断面均为优势种。(4)T3(苍南)、T5(洞头)断面生物多样性水平较高,群落结构受较轻干扰,稳定性较好;而T2(平阳)、T6(洞头)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受较严重干扰,稳定性较差。建议合理利用底栖动物资源,修复沿岸海洋生态,科学管理沿岸海域资源。  相似文献   

13.
The origin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theLate Tertiary (Neogene) Red Clay Formation in northernChina had long been controversial. A new mollusk recordfrom the Xifeng red clay (red-earth) sequence in the centralLoess Plateau provides the biological evidence for addressingquestions of its origin and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 Thestudy of composition and preservation condition of seventymollusk fossil assemblages reveals the initial ecological con-dition of the red clay formation, avoiding the effect ofpost-deposited alter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all of identi-fiable mollusk species are composed of terrestrial taxa, mostof them are the common species found in the overlying Qua-ternary Ioess-paleosol sequence. Most of fossil individualspreserved in the red clay strata are in living conditions basedon the investigation of fieldwork, indicating the originalpopulation. Thus, the mollusk fossil assemblages can be usedas an indicator of primary environment of the red clay for-mation. The mollusk record from the Xifeng red clay se-quence supports the view that the red clay is an aeolian ori-gin, similar to the overlying Quaternary loess deposits. Ourdata also reveal the history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atXifeng from 6.2--2.4 Ma, which is coupled in phase with the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rctic ice sheets and theproces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uplift. Both may be the majorcause and forcing mechanisms of the late Tertiary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Loess Plateau.  相似文献   

1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而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这个区域的文化研究不可避免地把目光投向海洋,海洋文化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海洋生态文明城市的界定入手,从海洋生态、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文化和海洋制度6个方面构建了环渤海海洋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研究表明,大连、威海、烟台3市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东营、天津2市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城市;唐山、盘锦、葫芦岛、营口、丹东、秦皇岛6市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城市;潍坊、锦州、滨州、沧州4市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培育城市。基于环渤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测度分析,提出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对贵州省兴义市坡岗自然保护区进行陆生贝类资源调查,共获得标本2 954号,经鉴定得66种(8个未定种),分隶于12科32属。区系分析表明:保护区内陆生贝类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占种类总数的89%。东洋界西南区种类,占种类总数的33%;同时也有少数古北界的种类渗透,占种类总数的7%;广分布种类较少,仅占种类总数的4%。  相似文献   

17.
过度捕捞、海区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使得海洋鱼类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鱼类资源正面临枯竭的危险。积极发展海洋鱼类的增殖和养殖,是海洋鱼类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海洋生物基因组研究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础和新的生长点,其中,积极开展重要海水养殖鱼类遗传多样性与种质基因组研究,必将对提高海洋鱼类增殖与养殖的理论水平和创建高新技术起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对重要海水养殖鱼类遗传多样性和种质资源基因组的检测、遗传性状的调控、分子系统进化研究等方面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了综合分析,并指出我国今后开展这些方面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鱼类生长和发育生物学是海洋鱼类苗种培育的理论基础。近年来鱼类生长与发育生物学取得的研究进展为改善海洋鱼类苗种培育提供依据。主要的研究进展是:阐明调控鱼类生长的脑-脑垂体-肝脏轴的种激素分泌活动和作用机理,促进海洋鱼类生长激素释放和提高生长率;海洋鱼类幼苗生长发育的形态学与生理学特征及对饵料的消化吸收;海洋鱼类幼苗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促进鱼类苗种对饵料摄取与消化吸收的饵料添加剂;环境条件对海洋鱼类苗种利用营养物质和生长的影响等。目前所取得的进展还只限于少数几种海洋养殖鱼类。许多基本理论问题尚未充分阐明。今后,为配合海洋鱼类养殖和增殖的发展,必需系统深入研究各种重要海洋养殖鱼类的生长与发育生物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苗种培育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浙江海洋文化中的道教文化在海洋文化研究的大背景下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首先是对道教海洋信仰的理论研究,探讨道教的水崇拜与众多海洋神明的渊源关系;其次是对道教海洋民俗的研究,细致分析沿海民俗中的道教影响因素;最后是道教海洋文化创意的开发研究,提高道教海洋文化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探究海洋新型天然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以广西北部湾局部海域海洋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纯培养分离方法分析海洋沉积物样品中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利用双层琼脂扩散法检测纯培养菌株的抗菌活性,通过PCR扩增法筛选基因组中含有7种功能基因的阳性菌株。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海洋沉积物中检测到1407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物种丰度最高,其次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纯培养分离纯化鉴定出278株菌,分布在3门5纲16目24科31属,其中YIM 150853为1个潜在新分离单元。生物活性评估实验表明,76.34%的纯培养菌株至少对1种指示菌有抑制作用,其中链霉菌YIM 150601、YIM 150634抑菌谱广、抑菌活性强,放线菌的功能基因检出率高于非放线菌。广西北部湾局部海域海洋沉积物中蕴藏着丰富的细菌资源,纯培养菌株具有抗菌及合成生物活性产物的潜力,是开发新型天然产物的新菌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