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对澄清型石榴山楂复合果汁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石榴汁与山楂汁质量比为 4:1的混合果汁作为石榴山楂复合果汁饮料加工原料,可以使复合果汁感官品质最好。以透光率为指标,比较硅藻土、果胶酶和壳聚糖三种澄清方式对复合果汁的澄清效果,结果表明,果胶酶澄清方式效果最好,壳聚糖次之,硅藻土最差,且果胶酶澄清后的复合果汁稳定性最好,壳聚糖和硅藻土澄清后的复合果汁稳定性较差。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复合果汁澄清工艺,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08%的果胶酶,酶解温度为45 ℃,酶解时间为15 ~ 20 h,复合果汁澄清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余甘果汁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余甘果汁饮料的加工工艺,并比较几种澄清剂对果汁贮放期间沉的影响,同时以果汁的营养成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酵香刺梨果汁饮料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从刺梨果表面分离野生酵母,发酵刺梨果汁调配成带发酵香味的果汁饮料的工艺。  相似文献   

4.
用过氧化氢法或酶法降解壳聚糖制备了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并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了降解产物的分子量。该系列壳聚糖样品被用于对草莓果汁进行澄清。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对草莓果汁具有澄清效果,在0.2%浓度,随着壳聚糖分子量的增大,澄清效果增强;分子量Mw1.3×105以上壳聚糖剂量达到最佳后,增加壳聚糖,澄清效果反而下降;分子量Mw6.3×104以下的壳聚糖,在实验浓度条件下,澄清效果均不理想;中间分子量的壳聚糖剂量达到最佳后,再增加壳聚糖的剂量,澄清效果基本不变。脱乙酰度在73.1%~92.8%范围内的壳聚糖的澄清效果并无明显差异;果汁在pH3~5范围内,对澄清效果的影响不大;15~60℃温度范围内对壳聚糖澄清草莓果汁的影响不大;使用壳聚糖作为草莓果汁的澄清剂对原汁主要营养成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JA2对刺梨汁的快速澄清作用,测定了经JA2澄清果汁的主要成分变化。结果表明:(1)影响澄清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果汁的pH值、果汁的浓度和JA2的剂量。(2)经澄清的刺梨汁其透光率可达95%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保持不变;Vc和SOD的损失都小于2%;易使果汁产生二次浑浊和褐变的果胶和单宁类物质的减少率分别为100%和40%。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在荔枝果汁研制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结果0.4g/L的壳聚糖对荔枝果汁絮凝沉降速度最快,对荔枝果汁具有很好的澄清效果;而且在脱色功能上也十分显著,色值可提高32.8%.同时壳聚糖对荔枝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影响.在pH为3-4时,壳聚糖对荔枝果汁澄清与防腐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果胶酶和壳聚糖对荔枝果汁的澄清作用,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各自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果胶酶法:果胶酶用量为100mg/L,pH为3,温度为40℃,澄清时间为3h;壳聚糖法:壳聚糖用量0.6g/L,pH为3,温度为40℃,澄清时间为3h。从澄清效果和贮存稳定性看,两种方法都能很好地澄清荔枝果汁;但综合成本等因素来看,壳聚糖法明显优于果胶酶法。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和果胶酶澄清桑椹果汁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桑椹果汁分别采用果胶酶和壳聚糖进行澄清处理,确定了各自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两种澄清效果进行比较。果胶酶法:果胶酶1.5 mL/L,温度40℃,pH3;壳聚糖法:1.0 g/L,温度40℃,pH3。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澄清桑椹果汁均有较好的稳定性,但总体上看,壳聚糖因来源丰富,成本低,澄清条件易控制,所得澄清汁透光率达到95%以上,澄清效率高,使壳聚糖法明显优于果胶酶法。  相似文献   

9.
刘建青  赵佳丽  李晓 《河南科学》2011,29(9):1052-1054
利用均匀设计法探讨壳聚糖吸附澄清技术能否代替醇沉淀法用于北柴胡水提液的纯化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壳聚糖澄清法及醇沉法沉淀后的药液中柴胡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壳聚糖吸附澄清法与醇沉法均能使药液澄清,前者更能保留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壳聚糖澄清法可替代醇沉法用于精制北柴胡水提液.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在乌龙茶汁澄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壳聚糖对乌龙茶汁的澄清作用,探讨了pH、壳聚糖添加量及澄清时间对澄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是一种良好的澄清剂,能提高乌龙茶汁的透光度,而且不影响乌龙茶汁的主要风味物质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富硒刺梨汁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利用分布于湖北恩施的刺梨(RosaroxburghiiTrait.)与富硒矿泉水生产富硒刺梨汁的配方、技术要点和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不溶性壳聚糖的再生对苹果汁色值及透光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  吕全建  王建玲 《河南科学》2010,28(9):1100-1102
对不溶性壳聚糖的再生和装柱吸附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不溶性壳聚糖装柱吸附脱色及澄清效果的动态连续操作实验,测定了不溶性壳聚糖再生后对苹果汁的色值和透光度的影响,考察了不溶性壳聚糖吸附性能再生后的衰减情况.结果表明:室温(约20℃)下上吸附柱连续处理苹果汁,10 g不溶性壳聚糖可以连续处理达到国际贸易标准要求的苹果汁2.9 L.与新的不溶性壳聚糖相比,经过再生后的不溶性壳聚糖处理量有所下降,再生10次不溶性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增加,灰分含量和含氮量均有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以浓缩鲜刺梨汁和鲜牛乳为主要原料,辅以饮料添加剂,采用科学方法制成营养互补且丰富的非发酵型乳酸饮料,具有浓郁奶香及独特刺梨风味。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近年来喀斯特高原山区刺梨种植空间格局变化与地形土壤的影响,以盘州市为例,对影像采用目视解译、地学统计分析及实地调研等方法获取2017年和2019年的刺梨种植空间分布特征,引入RS和GIS技术手段详细研究了2017年和2019年的刺梨种植空间分布格局时空变化特征与地形因子、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受海拔、地貌类型和城市分布的影响,通过2017年和2019年的刺梨种植空间分布格局两期监测数据,直观地看出盘州市刺梨种植主要在除中部以外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②盘州市刺梨种植空间分布面积占比情况和种植面积增加区域的占比情况均与全市的坡度分类面积占比规律一致,其坡度类型占比最大为缓陡坡,2017年和2019年刺梨种植空间分布主要在缓陡坡类型,2019年相比较2017年在各个坡度等级种植面积均有增加,在缓陡坡类型刺梨种植增长量占比最大,刺梨种植面积占比主要分布在地形起伏度为70~200 m范围内;③盘州市的土壤pH平均值约为5.98,为适宜种植刺梨的微酸性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等含量主要为丰富和极丰富范围值,有效磷的含量较低,但土壤中各元素含量的丰富程度符合刺梨种植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C、刺梨汁对脂蛋白氧化修饰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了维生素C,刺梨汁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体外Cu^2+氧化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抑制作用。实验中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活性物质实验和脂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别鉴定脂蛋白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和负电荷的变化。结果表明,VitC和刺梨汁可显著抑制Lp(a)和LDL的氧化,在血浆生理VitC浓度范围内,VitC含量越高,则抗氧化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6.
刺梨汁中抗癌活性成分儿茶素分离与结构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孔树脂、硅胶色谱等方法 ,从刺梨汁中提取分离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 ( ) -儿茶素 ,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 1H-核磁共振谱、13 C-核磁共振谱、1H- 1H cosy核磁共振谱和 HMQC核磁共振谱等波谱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不同钙制剂处理对刺梨果实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刺梨果实发育过程采用钙制剂(醋酸钙300mg·L-1、碳酸钙300mg·L-1)、钙离子通道阻塞剂(氯丙嗪50μmol·L-1)及钙离子专一性螯和剂(EGTA100mmol·L-1)对刺梨果实进行喷布处理。与对照比较,醋酸钙300mg·L-1、碳酸钙300mg·L-1处理对果实发育状况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处理后刺梨果实中的Ca2+含量下降速度减缓,维生素C含量增加速度和单宁的分解转化速度加快。在果实发育的中前期,果实中CaM含量与果实生长发育情况呈响应曲线,其高峰期较对照时间有所延长。钙离子通道阻塞剂(氯丙嗪50μmol·L-1)及钙离子专一性螯和剂(EGTA100mmol·L-1)处理后,则与钙制剂的效果相左。讨论了Ca2+、CaM在刺梨果实发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金线莲大棚栽培过程中影响其生长的因素,包括生长基质、温度、湿度、光照、施肥及抗菌等条件因素.分别对大棚栽培金线莲和野生金线莲进行粗蛋白、粗脂肪、总糖、维生素C、氨基酸以及无机元素等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大棚栽培金线莲的含水量、维生素C、粗蛋白、粗脂肪及氨基酸含量较高,而灰分和总糖分含量则比野生植株的低,说明大棚栽培的金线莲与野生金线莲的营养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大棚栽培的金线莲中,Mn、Fe、Zn、Pb、Cu、Cr、Ni、Co、Cd等9种微量元素的质量比分别为171.1、95.7、78.9、4.8、3.7、1.2、1.1、0.3、0.1 mg/kg.与野生的比较,大棚栽培的金线莲中除元素Ni外,其余元素含量均比野生的低,说明不同生长条件对金线莲营养成分含量有明显的影响,表明金线莲的大棚栽培基质配方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