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CA交通流仿真模型对路段上车辆的停车状况进行仿真研究,仿真了路段上车辆的停车次数及停车率与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用CA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路段上车辆的停车情况,能较好地仿真出路段上车辆的停车次数及停车率与密度之间变化的定量关系。这一结果为根据交通流密度采取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中心区路内停车累进计费定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中心区路内外停车场(库)停车者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影响停车选择行为的停车方式属性和停车者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多项Logit模型和混合Logit模型以研究合理的路内停车累进计费结构,结果表明停车费率和步行时间等因素对路内外停车选择起到了关键作用,停车者对费率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并且首小时停车费率富有弹性,而自第2小时开始缺乏弹性.最后根据85%的路内车位占用率,并结合上海市路内停车累进计费政策提出新的路内外停车收费结构,以期达到降低路内车位占用率和减少路内长时停车数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道路网通行能力、缓解停车供需矛盾,从道路负荷度、车辆绕行及路侧停车需求三方面出发,构建针对城市办公区路网单行交通组织的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最小干道路段平均饱和度、车辆最小绕行系数及最大停车泊位增长率为目标,力图优化单行方案以使目标函数最小;下层模型假定出行者遵循用户平衡分配原则选择路径,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算法处理多目标问题。最后对北京市某办公区进行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较组织单行交通之前,干道饱和度明显降低,支路利用率显著提高;同时在保证较低的车均绕行距离的前提下,路侧可设置泊位数增大,支路可增设的路侧停车泊位为实施单行交通组织前的2.9倍。由此可见,研究提出的优化模型可为办公区等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的城市中心区域组织单行交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问题,在干线协调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上游交叉口左右转向车流。分析这些车辆运行至下游交叉口排队情况,给出一种动态相位差模型的计算。在VISSIM仿真基础上结合MATLAB进行二次开发,随着上游交叉口左右转向交通量的不断变化,模型会及时调整周期、绿信比等,也会结合排队情况给出新的相位差,再通过VISSIM中的检测器,检测车辆延误、停车次数等。结合大连市实际数据验证,结果表明:考虑汇入车流对城市道路干线协调相位差影响是具有重要意义,干线车流总延误较原配时方案减少33.3%,停车次数减少65.6%。  相似文献   

5.
刘鹏 《甘肃科技》2016,(9):51-53
随着西安市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停车问题日益凸显。从西安市停车问题的现状,提出了解决西安市停车存在问题的一系列对策,从而规范停车秩序,减少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确保城市交通的良好秩序,为停车设施的管理与建设提出新的方案,并为西安市倡导的缓堵保畅政策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汽车通勤出行者驻车换乘接运方式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发展小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引起了城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的严重拥堵,降低了出行效率.为此,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通过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形成地铁、快速公交与较为发达的地面公交相结合的公共交通系统,吸引小汽车通勤出行者选择驻车换乘(Parking and Ride,P+R),进入城市中心区.本文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沿线居民小汽车出行和地铁换乘,形成小汽车与轨道接运的特点,在总结北京城市轨道网特征及规模基础上,通过个体意愿调查统计,构建P+R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对地铁5号线终端站天通苑P+R驻车换乘需求进行了预测,为P+R建设和公共交通吸引能力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为同一停车场不同入口同时申请停车诱导的车辆分配泊位问题,提出了以系统总耗时最小为第一层目标和单个停车者总耗时相近为第二层目标的双目标泊位分配模型。定量描述和分析了行进车道上泊车行为的发生对行程时间的影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停车入位时间进行分析,针对?t时段内系统中待泊车辆数与停车场内有效泊位数比值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影响因素,制定不同的泊位分配策略。通过算例分析表明:此模型能够适应于停车场内空满程度不同的情况,克服了单目标模型最优解的不唯一性,同时达到了系统内总耗时最小和各停车者耗时相近的诱导目标。  相似文献   

8.
温坚  田欢欢  康三军  薛郁 《广西科学》2010,17(3):227-231
在周期边界条件下,通过引入确定(随机)减速过程中动能减少的车辆分布,研究单一交通流元胞自动机Fukui-Ishibashi模型(FI模型)的能耗问题.研究发现,FI交通流模型的能耗在最大流量处发生不连续的变化,急剧减少趋近零,其左右各存在交通能耗极大值.在最大流量处,确定(随机)减速过程中动能减少的车辆分布最小,交通能耗随着车辆最大速度的增大,车辆长度的增长和随机减速概率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停车诱导系统的数据处理部分能更好地满足区域内停车场的业务特点和用户动态需求,提出了城市停车诱导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型.在现有停车诱导理论的基础上,将地理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融入其中,加快区域内停车资源供求信息的实时交互,并通过连接GSM导航,在进行停车选择后,获取较优的行走路径,从而减少因寻找停车场而产生的附加交通量,缓解交通负担,改善区域交通环境.最后,运用C#语言实现了该系统模型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
停车泊位有限供给条件下最佳停车泊位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城市中心区的合理停车泊位数量,使之既能满足基本出行需要,又能抑制过量出行造成路网拥堵,首先对停车泊位有限供给条件下驾驶员出行行为进行了分析,划分了不同驾驶员属性以反映不同驾驶员的出行意愿与决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最佳泊位规模优化模型,以使得在道路网络最大容量允许范围内可满足的停车总需求最大并做到泊位利用最大化.介绍了模型求解算法,数值算例表明,通过该模型的优化可确定城市中心区的最佳停车泊位数量,为停车需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公共机构停车场的收费价格过低导致停车资源匮乏,还出现了非服务对象占用服务对象停车位的现象。为了提高车辆周转率、明确设置公共机构停车场是为服务对象提供车位的初衷,制定了公共机构差异化停车收费方案。对于服务对象,选取出租车出行进行出行成本的对比;而对于非服务对象,则选取附近停车场进行对比,然后结合logit离散选择模型分别计算服务对象以及非服务对象对停车收费价格的期望感知价格。利用期望感知价格的弹性确定出行者对停车收费价格的心理底线。对于合理的停车需求,采用设置合理的公共停车场分担率的方法优化停车场收费价格。对于非合理的停车需求,取出行者心理能够承受的最大停车收费价格为优化价格。以广东省人民医院为例,通过本文的优化方法得出的价格方案,能够使选择在医院停车场停车的非服务对象由88%大幅下降至15%,更好地服务有需要的服务对象。同时能够有效地引导服务对象选择其他出行方式就医,选择私家车出行的服务对象将由85%下降至50%,能够缓解停车场停车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研究自动驾驶环境下(autonomous vehicles,AVs)路径选择和停车选择的交通均衡分配.AVs的路径选择和停车选择两个过程,分别对应载人状态(从起点到目的地)和空载状态(从终点到停车场),考虑两种状态的交通流在路段上相互影响,针对路段成本函数Jacobian矩阵对称与不对称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模型以及求解算...  相似文献   

13.
为了科学合理地设置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减少出入口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通过对北京中关村西区地下停车系统出入口与城市主干道接驳处交通运行情况的现场调研,分析了出入口于主干道的交通特性,得到了出入口驶入和驶出的交通流比例和交通流量。利用Vissim交通仿真模拟,将地下停车场规模、出入口数量、出入口坡道长度、地下机动车环廊长度和车道宽度、地下停车泊位数、地下车辆平均车速等指标作为仿真评价的阙值,提出了地下停车系统出入口与地面道路衔接段在平峰、工作日和周末早晚高峰时期的平均行程时间、平均延误时间、平均排队长度和停车次数等评价指标,明确了出入口接驳处的交通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下停车系统出入口接驳处主干道交通流量的不同,不同时段的出入口评价指标有明显变化,且工作日早晚高峰评价指标相对周末早晚高峰较高。  相似文献   

14.
樊博  刘洋  李怡凡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2):14465-14470
为克服现有短时停车需求模型无法直接利用于机场停车需求预测这一问题,利用停车数据、航班计划和气象信息,建立了面向机场停车场的短时停车需求预测模型。首先使用机场停车数据分析了停车场短时车辆到达与离去特性,然后考虑到航班计划对机场停车场短时停车需求的影响,将其与气象状况同时引入到短时停车需求影响因素中,建立了基于Conv1D-LSTM神经网络结构的机场短时停车需求模型。以上海虹桥机场停车场为实例,Conv1D-LSTM模型实验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2.057 辆和14.237 辆;对比多个其他模型实验结果,本文构建的Conv1D-LSTM模型预测效果更优,能有效应用于机场停车场短时停车需求预测。  相似文献   

15.
个性化诱导下的居住区共享停车泊位分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停车资源有限条件下群体式停车诱导容易产生局部拥堵的问题,研究居住区参与的个性化共享停车服务模型.提出了个性化共享停车诱导服务策略,定义了居住区停车位共享管理指标,建立了居住区共享停车泊位分配模型.通过对高峰泊位空闲指数差异均值和驾驶员停车后步行距离目标的双重约束,在满足驾驶员停车选择目标的同时实现了停车资源的均衡有效利用.研究表明,个性化诱导方式下,居住区停车场利用自身泊位的闲置时间可以有效缓解周边建筑的停车吸引,减少局部停车拥挤,成为毗邻建筑的最佳共享停车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6.
城市路外停车场出入口交通组织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分析城市道路路外停车设施出入口对城市动态交通的影响入手,运用排队论方法进行了停车场入口道长度的设计,设计了停车场出入口交通组织方式,并根据不同路外停车场规模、不同车辆驶入(驶出)率、不同周边道路交通流条件对停车场出口道设置的影响,进行停车场出口道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计算方法研究和评价分析,论文最后对镇江市大市口地下停车库出入口道路设计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张建旭  胡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5):6340-6346
现有的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中自动驾驶车辆与手动驾驶车辆在跟驰模型上大多仅存在反应时间上的差别,并不能体现自动驾驶上层控制系统实时调节加速度保持车速稳定的特点,基于Gipps模型和PATH实验室标定的ACC和CACC跟驰模型提出了更符合自动驾驶机理的连续型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计算机数值仿真分别从速度,流量,拥堵比例以及期望车间时距方面对不同渗透率下的混合交通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智能网联车辆能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且能大幅减少交通拥堵;智能网联车渗透率越高,开始出现拥堵车辆的密度临界值越大;同时道路通行能力随期望车间时距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停车诱导系统(PGS)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办法,但停车需求短时精准预测作为空余车位发布的关键技术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利用停车需求时变特征曲线的线型稳定性,以及在周内各工作日间的振幅的显著差异性对数据进行分组,采用不仅具备记忆时间序列数据能力,同时有着更简洁的逻辑门控制结构的GRU(gated recurrent unit)模型对停车需求进行短时精准预测,发现相比于传统神经网络以及ARIMA模型,在考虑停车需求周内日间差异性并对数据进行分组后的GRU模型能提供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