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美军第五代国防外语水平测试在美国军队决定文职雇员和现役军人在战备、奖励工资、培训等任务分配时扮演着重要角色。较之先前的国防外语水平测试体系,它在测试形式、语料使用、能力考查、效能规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和优势。就初级测试的效度、试题的准确性、难度和实用性以及试题模式而言则有待改进。美军第五代国防外语水平测试的研究对我军本科学历教育的英语能力测评体系和军队人员岗位任职能力外语水平测评体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可以充分发挥测评体系的反拨作用,使其为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2.
岗位测评是衡量企业员工工作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将岗位测评看作分层多属性决策问题,各属性的重要性以熵权计算得到,并采用TOPSIS方法进行岗位排序。采用熵权克服不同评价人员的主观性,使岗位评价结果更加有效;采用分层的方法避免大矩阵的运算,并且减少不同属性因素之间的干扰。案例分析表明在没有专家权重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克服不同评价人员的主观性,得到合理的岗位测评结果。  相似文献   

3.
当前,较多企业对员工进行素质测评运用的是传统的心理测试、智力考试、知识测验等方法,这些方法只能测评到员工的知识、技能等一些可见的、易于改进与提高的素质,而对于指导企业能否有效运用员工知识与技能,处于最内层的核心动机和特质因素——素质中的潜能部分难以评估和改进。在复杂的职业中,胜任特征在测评优秀绩效方面要比与任务相关的技能、智力或学业等级分数更重要,这一事实尤其体现在高层次的技术、市场和管理岗位,在这些工作岗位上区分绩效优秀的要素应当是动机、人际关系和政治才能。对于这些岗位来说,企业应当选拔具有适当核心动…  相似文献   

4.
针对组织中员工与岗位的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两阶段的测评与选择方法.首先,给出了考虑岗位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的匹配测评指标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两阶段的测评与选择方法.在第一阶段,将员工与岗位给出的语言满意度评价信息转化为二元语义形式,给出了一种二元语义信息处理的员工与岗位匹配测评方法;在第二阶段,建立了员工与岗位匹配选择的矩阵模型,通过该模型可分析两者的匹配程度,并针对不同区域给出决策分析.最后,通过在KC咨询公司的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如何为各类信息系统安全性保障测试提供综合性支撑服务。【方法】综合应用网络主机检测、数据库检测、Web应用漏洞检测等关键技术,通过协同集成方法,设计一个集约化信息安全测评平台。【结果】该平台集网络攻防演练和演示、管理安全测试、数据安全测试、外部安全测试及网站系统内容测试、产品与系统测评、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为一体,可以在信息系统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为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提供测试和评估服务。【结论】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能够满足信息系统安全测评的关键需求,能够提供一体化信息安全测评功能。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考试自动化测评是现代测试的一个新领域,也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对于提高测试效率与质量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探讨计算机考试自动化测评——CTAA的定义、分类、现状、发展等.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主要涵盖:改进学生表现的内在机制,测评的信度、效度,测评心理,测评模式,测评资源等基础性研究,以及主体构成,评价指标体系,运行机制,重点和难点等内容。其构想对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春清 《创新科技》2003,(11):20-20
<正> 人才测评,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拟等手段,对人的知识水平、能力结构、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测量,并根据岗位需求及企业组织特性对人才进行评价。人才测评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在兴起的人才测评热 1879年,法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对个体的行为差异进行研究,这就是人才测评的雏形。近二十年来,随着测评工作更加专业化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测评中的应用,人才测评被应  相似文献   

9.
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与传统干部任用制度之间出现的新情况 ,本文就开发高级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测评分析系统所涉及综合素质测评的指标体系、测评方法和程序、各类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含综合素质评定与能力分析模型在内的基础性研究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实现了可对高级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作出科学测评 ,能为用人单位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人力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煤炭企业经理人胜任力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能力测试指标选取的表面化及测评方法的简单化,使传统的能力测试无法准确预测工作绩效与个人成功。针对这种情况,运用胜任力测评理论,研究了煤炭企业经理人胜任力的构成,构建了煤炭企业经理人胜任力测评指标体系。由于胜任力测评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为避免传统定量分析的简单化,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煤炭企业经理人胜任力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鸡西市煤炭企业4位实际绩效分别为优、良、中、差的经理人进行评判。结果证明。该模型测评信度和效度都高于传统测评手段,定性测评和定量测评结合比较完美。可以更客观、公正地预测经理人的成功与绩效。  相似文献   

11.
火电厂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内容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当前火力发电厂建设项目后评价特点,根据项目后评价在项目管理中的积极的动态反馈机制和当前后评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火力发电厂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方法,指标体系及其内容。  相似文献   

12.
超高强钢S960火灾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超高强钢S960过火冷却至常温后的力学性能,得到过火高温对超高强钢S960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极限强度以及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钢材火灾后的力学性能取决于钢材的等级和生产加工工艺.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数值拟合,给出可准确表达S960火灾高温后材料力学性能剩余程度的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视角下的中西文化之价值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不争的事实,随着这一进程向各领域的扩延,必将导致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某种价值认同。其中最富现实意义的是:对生产力价值的认同;对“现代性”价值的认同;对“底线伦理”的认同。中西文化共处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尽管在许多特殊性的价值观念上可以见仁见智,但都应该首肯这些普遍性的价值。这是推动全球化演进并有益于双方文化发展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第三方供应商可持续性评估平台,跨国企业能够更有效监督全球范围内的供应商在可持续发展中做出的努力与改进.在使用第三方平台评估供应商可持续性表现时,发现用于评价和处理指标权重和供应商指标得分的方法缺乏精确度.为此,提出采用随机层次分析法和三角模糊数理论对评估模型进行优化.为检验改进模型的有效性,采用企业实际案例,对比分析原始模型与改进模型的评估结果,发现改进模型能够将供应商可持续性表现有效差异化,得到区分度较明显的评价排序.  相似文献   

15.
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部分军队院校正在以学历教育为主,向以任职教育为主转型,在这一转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任职教育的发展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文中针对任职教育中教员队伍建设存在的几个薄弱环节进行了思考,在加深教员对任职教育的认识,任职教育教员队伍人才的引进、培养、成长等方面给出了几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6.
吉耀武 《河南科学》2012,30(7):845-847
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属于生产实践性研究,是管理部门和受益部门都需关注的工程交付后的重要环节.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综合评价调查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构造指标的权重,构造模糊评价矩阵,利用模糊综合评判中的加权平均模型,计算得出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综合评价效果.这种评价方法可推广到其他难以全部采取定量化处理的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中.  相似文献   

17.
以文献发表的67组实验数据依据,研究了用两个经验公式计算二组分全浓度范围内液—固吸附的表面过剩值。依据两个经验方程,用微机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求出对应于每个吸附体系中经验方程的一系列参数值和非线性相关系数r。由对这些体系中r值大小的统计结果表明,在其规定范围内,用这两个经验方程计算表面过剩值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人才需求的大众教育,具有市场导向性。中职和高职同是职业教育中不同层次的教育,基于职业岗位需求,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的工作平台,有效整合中高职教学资源,制订中高职贯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中高职衔接的考核评价标准,以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职称改革工作经过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多年的实践为我们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也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从强化岗位管理、加大职称聘任制力度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使职称聘任工作对高校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地应力条件下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比分析工程实测值和计算值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围岩峰后大变形计算值出现显著偏差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实际围岩和本构实验峰后阶段试块裂缝开展过程和特点,提出峰后阶段本构实验出现失真的问题;在分析岩石力学实验发展过程的基础上,与第一次失真相比较,提出了本构实验的第二次失真;在分析实际围岩大变形及其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阐明围岩变形过程和支护承载过程不能相互协调是当前支护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遵循支护与围岩协调承载的基本原则,构思了一种新的衬砌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