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社会权利与目光,女性一直在妥协与抗争中挣扎。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城市中,青年女性面对"以男性为主导的女性美"的强权语境,开始选择正视与理性思考身体的价值,并且开始选择以"体育运动"作为改变手段。本文通过对城市青年女性"运动塑身"体育行为的剖析,揭示其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学意义,倡导更多女性树立正确的身体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科伦·麦凯恩关注男权语境下女性身体的二重性,即女性身体作为男权社会施暴的对象,及女性身体作为女性反抗男权社会、走向自我救赎的主体工具。短篇小说《姐妹》中的女主人公肖娜青年时乱交、成年后遭强暴,面对自己身体的遇害与姐姐的病危,逐渐地完成了由男权"共谋者"、受害者向反抗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近来,随着学界对身体研究的关注,有关女性身体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在一个男性“话语霸权”的社会里,女性的身体是如何被规训和塑造的?文章先从中西方哲学、文学、神话等文化观念基本来源的角度分析了在男权社会文化中建构起的女性身体,继而分析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疾病的话语建构和男权“凝视”下女性眼中的自我与女性当代文化适应中的焦虑与风险,得出了男权社会的“话语霸权”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场域中对女性身体的深刻规训和塑造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短篇小说《黄色墙纸》被女权主义者“重新发现”,国内外学者对该作品的关注持续升温。文中女主人公“我”被禁锢在四壁高墙的房间里,身体被牢牢地束缚在由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规训网中。处在身体规训的“疗养”状态下,女主人公“我”并没有真正地按照丈夫——父权、医权的代表所期待的方式进行休息疗法和中止“工作”。笔者认为小说一方面体现了福柯的身体政治理论。“我”的身体处于被规训的状态下,但另一方面“我”在努力摆脱规训权力,通过身体言说质疑强加在女人身上的各种社会规训的合理性。本文尝试借由身体政治理论来反映女性身体言说的曲折与迷雾,分析小说中加在女性身上各种社会规训背后的身体政治。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抗阻练习对青年女性肌肉与骨骼的积极影响和中国青年女性参与较少的原因。结果表明:抗阻练习能有效提高青年女性肌肉力量并有利于她们保持骨健康。中国青年女性较少参与主要是担忧练习会使身体变得“强壮”。而多进行多关节练习并常变换练习方法和运动负荷能显著减少肌肉肥大。这对消除青年女性的参与困惑,吸引她们积极参与有助于保持机体健康抗阻练习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潍坊学院学报》2017,(1):84-88
青年知识女性普遍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具备了较高职业能力与素质,理应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精英人才,最大限度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相当规模的青年知识女性开始回归传统家庭成为全职太太。本课题系统分析了导致青年知识女性回归传统的社会、个体以及家庭方面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青年知识女性新型价值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育观体现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当前农村文化处于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变迁中。在此背景下已婚农村青年女性的生育观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特征。在城市文明与乡土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已婚农村青年女性生育观呈现出经济理性、个体价值凸显、传统家庭观念继承等多重特征。  相似文献   

8.
浅草一沉钟社同仁的文化心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呼唤青年文化的背景中开始形成,因此,其活动前期更多地表现出青年文化的心理特征:他们主要主个性主义的价值观为思想基点,重在表现自我的情绪感受,对现实社会保持了较强的界外感。1927年以后,他们先后开始步入中年时期,其文化心理也随之发生明显的嬗变:在面对社会文化环境时,随着情感因素的弱化,理性的因素大大增加,使他们打破了前期重在“自我表现”的狭小圈子,而以人道主义为思想武器,以更大的热情介入到改造社会的斗争中,其文化活动在总体上也具有更为明确的目的性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9.
陈楚乔 《科技信息》2011,(27):154-154
现代社会职业女性由于其工作性质普遍缺乏锻炼,身体亚健康状态普遍,而哑铃的运用,通过合理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技巧,有针对性的帮助现代职业女性改善体形臃肿、身体亚健康状态,强调运用哑铃锻炼对职业青年女性形体和健康的影响。在不影响职业女性正常工作的同时,能够有效改善职业青年女性体形臃肿,减度大,身体健康状况差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女性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传统礼教要求她们柔弱温顺,但是面对压迫与侮辱,众多女性选择了复仇.明清小说中女性的现实复仇行为展现了女性反礼教行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冰心和丁玲两位女作家在现代新女性面对不可能的选择时作出各自的选择。冰心高扬“爱的旗帜”,表现“家”的温馨,歌颂“圣母”之爱;前期的丁玲展示女性的欲望和活泼的生命力,致力于与男性世界争一片天空。两位女作家对女性意识的不同回答,成为关于女性解放的极有代表性的两翼。  相似文献   

12.
女性身体成为新闻热点,背后隐藏着男性文化霸权对女性的宰制。这种宰制借助新媒体、商业资本、道德、法律规范等组成一个庞大的男性文化霸权同盟,既不断地炮制女性身体事件,又不断地对女性身体以规训。同时,女性身体事件中女性也存在着以身体作为书写的方式,表达自己,冲击男性文化霸权的规训,塑造女性自我新形象。但男性文化同盟以其巨大的向心力,不断地诱导这些女性追求着“假的需要”,走向自我迷失。我们要反省男性文化霸权,也要反省女性在自我表达过程中出现的迷失。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世界》2011,(3):11-11
女性科研工作者的社会角色比起男性更加多元化,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付出的辛苦更多。2011年1月11日,已走过7年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分别以“构建美好和谐的生态环境”、“创造随心所欲的智能生活”、“优化细致完善的健康体系”为主题,颁给了10位在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青年女科学家,她们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曹晓风,  相似文献   

14.
以台北女性为主体 ,从健康、美丽以及权力等三个角度切入 ,探讨台北女性以何种身体观 ,如何透过身体的知觉与实践来呈现自我 ,如何创获运用其经济与文化的资本 ,在社会场域中争取更佳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西方的摄影史写作忽视了女性摄影家的历史作用,对她们的历史贡献没有作出公正的评价。随着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历史上的许多杰出女性摄影家才有机会得到重新评价,而新一代的女性摄影家则以自己的创作使得这种不公平得到了进一步的纠正。这里试图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当代西方女性摄影家的探索实验。在“不再只是美的身体”这一部分中,通过她们对女性身体的表现,提示她们在这方面的创作的全新意义。她们的表现在表达了女性的经验和感情的同时,也促使人们重新认识身体所包含的意义。在“走向未知的自我”这一部分,探讨了她们运用自拍摄影这个模式进行的文化与社会批评,并使自拍摄影发展成一个成熟的表现样式的重要意义。在“解剖描述与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摄影目前在西方所受到的重视与她们的努力实践是分不开的。而她们的实践也同时揭示了摄影参与社会变革的巨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王丽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27(1):87-89,69
本文运用弗莱和荣格的原型分析理论对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俄亥俄州的温斯堡》这部小说中的几个女性和作者的人生经历中的几个女性作评析。探讨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社会竞争和压力加大,城市流动人口增多,有能力有技术的小镇精英大量涌人城市的社会趋势下,大量的囿于传统的留守女性的生存状态。她们象中国在向工业化转型期的李春波的歌曲《小芳》里的“小芳”一样,留在进城开始新生活的男人们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全国“两会”上,“贫富差距”话题开始进入最高民意机构的视野,城市两性职业收入差距过大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开始引起社会的警觉和反思.利用CGSS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单位类型等因素与职业收入上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男女两性在因素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女性职业收入仍低于男性.试图通过数据分析,针对性别歧视现象进行梳理,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易斯·芒福德是一位伟大的城市思想家,在其毕生的学术研究中,城市是其最为关切的主题。他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究城市文化、城市历史以及城市的未来。针对现代大都市的种种问题,芒福德倡导城市建设应该以城市文明为目标,以区域维度构建“区域城市”,促进城市的合理分布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区域城市”是缓解现代大都市种种弊端的最终手段。中国现有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选择与芒福德的“区域城市”思想相接近,城乡一体化是摆脱大都市困境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最近,“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说,美国青少年的体質很糟糕。在四千多个六岁到十六岁的身体健康的学生中,60%的人体力没有达到最低的标准。更糟的是,美国青年的体質比欧洲和其他许多国家的青年软弱,也比他们的前几代软弱。情况的严重使得艾森豪威尔总统也“大为震动”。面对这样一幅恼人的景象,美国哈佛大学营养系教授琴·梅耶赶忙出来打圆埸。他说,美国青年体质衰弱得“像加工食品、泡泡橡皮垫子和汽胎一样的柔软无力”,乃是美国的“汽车化和机械化的‘省力’的文明”造成的。美国奥林匹克游泳队指导基普胡斯也跑出来帮腔。他说,美国青年体力衰弱乃是“他们饮食  相似文献   

20.
汤亭亭《女勇士》中留守女性命运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的被迫开放和人口跨域迁徙的增加,产生了中国社会早期的留守女性群体。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成名作《女勇士》中刻画了多个早期留守女性的形象。本文选择了其中的三个典型女性人物——即“无名姑妈”、“月兰姨妈”和“母亲勇兰”——作为分析对象,以揭示不同思想和性格群体留守女性的不同命运。这种分析,对于研究今天中国社会中的留守女性群体仍然具有很强的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