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优选栀子花香精成分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栀子花挥发油,使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提取工艺方案,以具有代表性的近7.7 min的共有色谱峰的化学成分含量为指标,采用L_9(4~3)正交试验表对提取溶剂用量、浸泡时间、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提取物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接近7.7 min的共有色谱峰进行对比。结果其最佳工艺为:采用无水乙醇提取,栀子花与溶剂比为1:15,浸泡时间60 min,超声提取时间为60 min,提取2次。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栀子花提取物气味芳香,可用于栀子花香精成分日化用品的提取制备。  相似文献   

2.
石菖蒲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现代分离技术对石菖蒲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表明:从该植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苄醇-β-D-木糖-(1→6)-β-D-葡萄糖苷(1)、5-羟甲基糠醛(2)、二聚5-羟甲基糠醛(3)、石菖蒲醇-12-β-D-葡萄糖苷(4)、赤式-1',2'-二羟基细辛醚(5)、苏式-1',2'-二羟基细辛醚(6),其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种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蜂王浆口服液中5-羟甲基糠醛和10-羟基- 2-癸烯酸的方法。样品经 0.01 mol/L 的盐酸溶液和甲醇溶解并沉淀蛋白后提取。采用 C18 柱 (250 mm×4.6 mm,5 µm)分离,以甲醇(55%)+0.01 mol/L盐酸溶液(4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 检测波长为280 nm(5-羟甲基糠醛)及 210 nm(10-羟基-2-癸烯酸),以出峰时间定性,以外标法定 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出限及定量限均为 5 mg/kg,线性范围为 0.5~20.0 µg/mL。同时测定 5-羟甲基糠醛和 10-羟基-2-癸烯酸方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999 97 和 0.999 95,回收率分别为 89.4%~103.0%和88.9%~102.0%。  相似文献   

4.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鸡嗉子叶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计算机检索,鉴定出51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5,6,7,8,9,10-六氢-6,7,8,9-四氧合-2-吩嗪甲酸(17.357%)、十八醛(11.042%)、2-氟代-N-[2-(2-糠基氨基)-乙氧羰基]苯甲酰胺(9.371%)、二十烷(6.970%)、1-甲基-5硝基吡唑(4.589%)、β-紫罗兰酮(2.441%)、10-甲基二十烷(3.463%)、乙酸橙花叔醇酯(2.058%).  相似文献   

5.
黔产栀子花挥发油化学成分SPME-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黔产栀子花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栀子花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共鉴定出3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1.74%.结论栀子花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芳樟醇(27.73%),戊烯酸叶醇酯(24.38%),惕格酸己酯(11.42%),α-法尼烯(5.20%)等.  相似文献   

6.
运用色谱分离材料和手段,结合现代波谱分析技术,从乌头属植物玉龙乌头中首次分离鉴定了12个非生物碱成分:4-hydroxy-4-(5-(hydroxymethyl)furan-2-yl)butan-2-one(1),(E)-4-[5-(hydroxymethyl)furan-2-yl]but-3-en-2-one(2),5-羟甲基糠醛(3),E-3-carboxy-2-petene-dioate 5-methyl ester(4),Z-3-carboxy-2-petenedioate 5-methyl ester(5),对羟基反式肉桂酸(6),对羟基顺式肉桂酸(7),藜芦酸甲酯(8),环氧松柏醇(9),酪醇(10),连翘脂素(11)和β-sitosteryl-3-O-β-D-glucopyranoside-2'-O-palmitate(12).其中化合物1是一个新天然产物,其数据经2D NMR进行了归属并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马比木(Nothapodytespittosporoides)含有重要的抗癌活性成分喜树碱及其甲基衍生物.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马比木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计算机检索,鉴定出80个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2-甲基丁醛(4.851%)、2-甲基-2-丁烯醛(3.088%)、己醛(5.780%)、2-呋喃甲醛(40.413%)、(E)-2-己烯醛(6.099%)、3-己烯-1-醇(2.739%)、(Z)-己烯醇(3.260%)、正己醇(11.514%)等.  相似文献   

8.
CGC-MS法测定白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白木香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CGC-MS)联用仪对白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经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出40个峰,共确认了其中的31种成分,占总油量的91%.其主要成分是5-甲氧基-2-甲基-2-苯基-四氢呋喃(11.9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05%)、n-棕榈酸(9.90%)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从黔西南产野生姜味草中提取挥发油,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水蒸汽蒸馏法出油率0.18%,超临界CO2萃取法出油率1.05%.从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物中分出22个色谱峰,确认了其中的13种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8.831%;从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中分出28个色谱峰,确认了其中的19种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229%;两者有8个共有成分:芳樟醇、橙花醛、香叶醇、香叶醛、乙酸香叶酯、石竹烯、(1R,4R,6R,10S)-4,12,12-三甲基-9-亚甲基-5-氧杂三环[8.2.0.0 (4,6)]十二烷、石竹烯氧化物.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挥发油的化学组分及其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改善2,3-二羟甲基-2,3-二硝基-1,4-丁二醇四硝酸酯(2,3-bis(hydroxymethyl)-2,3-dinitro-1,4-butanediol tetranitrate,BHDBT)的某些性能,通过2,4,6-三硝基甲苯(2,4,6-trinitrotoluene,TNT)对BHDBT进行包覆研究了其对BHDBT性能的影响。以BHDBT为主体,采用溶液水悬浮法,分别与质量分数为3%、8%和10%的TNT混合得到样品1,2,3,对混合前后样品进行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测试。比较结果发现,样品1和样品2的热安定略有降低,样品3的热安定性略有提高,且3种样品的分解热均显著提高,分解残渣均增加。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激光粒度仪进行分析,发现样品1的粒度变化不显著,样品2和3的颗粒明显变大。机械感度测试结果表明,样品3与BHDBT相比,撞击感度有下降的趋势,而样品1和2没有显著变化;3种样品的摩擦感度均与BHDBT相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厚朴叶的毒性及与厚朴皮、厚朴花的毒性比较,为厚朴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急性毒性实验,小鼠骨髓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大鼠30 d喂养实验,来研究厚朴叶毒性和进行毒性比较。结果在急性毒性实验中,各给药组小鼠无死亡;小鼠骨髓微核实验中和精子畸形实验中,各给药组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大鼠30 d喂养实验中,厚朴叶对大鼠的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肾功能都有所影响,也影响肝、卵巢、睾丸的脏体系数;在对大鼠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中未见明显异常;厚朴叶与厚朴皮、厚朴花的慢性毒性差异为后两者不影响血常规。结论厚朴叶无急性毒性,无致骨髓突变毒性,无致精子畸形毒性;厚朴叶有慢性毒性作用,表现在影响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肾功能、器官发育;厚朴叶与厚朴皮、厚朴花的毒性差异表现在慢性毒性中影响血常规,其它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乙醇回流法对木芙蓉叶粉末进行活性成分提取,用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对粗提物分别进行萃取。采用连续稀释法评价粗提物及其萃取组分对多种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层萃取组分的抑菌活性良好,对各种菌株的最低抗菌浓度(MIC)在1.25~5 mg/mL之间。其中,石油醚萃取组分对枯草芽孢杆菌CMCC 63501的最小抗菌浓度达到0.625 mg/mL,抗菌效果最佳。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四种耐药菌株也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其MIC值达到1.25或者2.5 mg/mL。本研究初步确定木芙蓉叶乙醇提取物具备广谱的抗菌活性,其有效部位为石油醚与乙酸乙酯萃取相,这为木芙蓉叶抗菌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抗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菊粉内切酶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的高活性表达并对表达的菊粉内切酶酶学性质、水解菊粉的产物进行分析。通过下载无花果曲霉菊粉内切酶基因的编码序列,做了密码子优化后进行全基因合成,然后在毕赤酵母GS115中表达。对表达的菊粉内切酶的酶活、最适反应温度、最适pH值、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酶水解菊粉的产物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摇瓶表达的酶活力为420 U/mL,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反应pH为6.0。HPLC分析表明:表达的菊粉内切酶酶解底物菊粉的主要产物为低聚果糖,聚合度为3~5之间。构建的工程酵母可以高效表达菊粉内切酶,可以用于生产低聚果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建立制备大量高纯度黄芩新素的方法。方法 比较了超声法和回流提取法提取黄芩中黄芩新素,及不同萃取溶剂对黄芩中黄芩新素得率的影响,通过HPLC色谱法测定黄芩新素的含量,并用LC-8A高压制备色谱仪制备黄芩新素。结果 采用回流提取法及使用乙醚作为萃取溶剂时,黄芩新素得率最高,制备的黄芩新素纯度可达到97.96%。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制备的黄芩新素纯度符合对照品纯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道地药材白芨块茎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揭示其药理作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二氯甲烷为萃取剂提取白芨块茎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分析白芨块茎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从白芨块茎中共鉴定到 34种主要化学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组分有3-甲基丁醛、乙酸、3-甲基-1-丁醇、4-氨基-3-甲基苯酚和乙偶姻等。该研究将为后续进一步开发利用白芨的食疗保健功效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利用陆英全草为研究对象,采用甲醇超声法和乙醇回流法对陆英干燥全草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并将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萃取物组分。通过比较粗提物和萃取相的抑菌活性初步确定陆英的抗菌有效部位。结果显示乙醇回流法的提取率较高,但甲醇超声法提取物活性更好。其中甲醇超声法石油醚萃取物活性最优,对大多数G+及其耐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达0.625~5.0 mg/mL。本研究初步确定甲醇超声法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是陆英的抗菌作用有效部位,这为陆英的药用开发,尤其是其抗菌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探讨稀土元素钇(Y)对黑腹果蝇生育率的影响。在不同浓度(1、4、16 mg/L)氯化钇(YCl3)培养基中饲养野生型黑腹果蝇(红眼Canton-S)。并设置普通培养基作为对照,收集8 h内羽化的果蝇,雌雄果蝇分别放置在0、1、4、16 mg/L的YCl3培养基中喂养10 d,后分别与异性果蝇按照1:3的比例在普通培养基中进行杂交,7 d后去除异性果蝇,第10 d开始统计羽化的果蝇总数量(F1),连续统计5 d后,计算新生成果蝇的数目。结果表明YCl3浓度为1 mg/L时,雄性果蝇繁殖能力未见明显异常;浓度增加到4 mg/L时,实验组雄果蝇的生育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下降;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加,雄性果蝇的生育率下降80%。然而以雌性果蝇作为实验对象,无论是在低浓度还是高浓度的YCl3喂养,其生育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下降,统计学没有显著差异(P>0.05)。YCl3超过一定浓度会降低黑腹果蝇的繁殖能力,对果蝇的生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并且我们此次实验发现,随着YCl3浓度的升高,对雄性果蝇生殖系统的危害要远大于对雌性果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不同地域马齿苋总黄酮含量,比较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NaNO_2-Al(NO_3)_3-NaOH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Fenton法、DPPH法和FRAP法研究总黄酮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内蒙古、安徽与河南产的马齿苋总黄酮含量分别为6.72%,7.22%,6.92%;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为安徽产的河南产的内蒙古产的,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内蒙古产的河南产的安徽产的,对Fe~(3+)的还原能力为安徽产的内蒙古产的河南产的。结论马齿苋总黄酮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总黄酮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有地域性差别。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高效粉葛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以不同消毒方式、基本培养基、蔗糖浓度、外植体等处理,研究其对粉葛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75%酒精30 s+0.1%升汞+吐温-80消毒8 min时,外植体的成活率最高,可达83.33%。外植体的最佳取材部位为带芽茎段,其平均株高可达2.13 cm,繁殖系数为2。MS为最佳的基本培养基,繁殖系数为1.26;蔗糖浓度以30 g/L为最佳,其平均株高为1.69 cm,繁殖系数为1.55;最佳初代培养基为MS+琼脂5.5 g/L+蔗糖30 g/L+6-BA 0.2 mg/L+IBA 0.6 mg/L,其平均株高为3.13 cm,繁殖系数为3.17;最佳的继代培养基为MS+琼脂5.5 g/L+蔗糖30 g/L+6-BA 0.6 mg/L+IBA 0.8 mg/L+KT 0.2 mg/L,其平均株高为1.86 cm,繁殖系数为3.44;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MS+琼脂5.5 g/L+蔗糖30 g/L+IBA 1.0 mg/L,其生根率为100%,平均主根数达7.1根。通过组培条件优化,初步建立粉葛的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养心菜多糖的提取率,利用响应面法对养心菜多糖的超声辅助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了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超声功率对养心菜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用响应面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养心菜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为34 mL/g,超声时间为24 min,超声温度为62℃和超声功率86 W。在该条件下,测得养心菜多糖提取率为75.48 mg/g,与预测值(76.25 mg/g)相比,其相对误差为1.05%,说明方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拟合性良好,可用于养心菜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该研究为养心菜提取多糖类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