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7 毫秒
1.
氮掺杂多孔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聚邻苯二胺具有丰富的氨基以及亚氨基,能提高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性能。本文构建了一种具有较高选择性和稳定性以及灵敏性的无标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甲胎蛋白(AFP)。基于氮参杂多孔碳/聚邻苯二胺修饰电极表面,采用循环伏安(CV)及交流阻抗法(EIS)研究了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在优化的条件下,该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相应电流与AFP的浓度在0.005-100 n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006 ng/mL。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为临床应用提供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研制基于甲胎蛋白抗体(Ab-AFP)和巯基丁二酰胺铜(II)(CuL)共固定修饰玻碳电极(GCE| Ab-AFP/TiO2/CuL)的免疫传感器,用于测定人血清中AFP抗原水平。该免疫传感器是利用溶胶-凝胶气相沉积技术,将AFP抗体分子固定在CuL修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而成。电极表面的CuL具有电活性,对H2O2有良好的电化学还原催化。当该免疫传感器在含AFP样品的溶液中于25℃温育30min后,AFP抗原与Ab-AFP抗体分子的免疫结合物导致CuL的电子传递被部分阻碍,使CuL对H2O2 电催化还原的效率降低,电流值的下降量和AFP浓度成正比,可用于AFP定量测定。在 pH=6 的PBS中, 25℃温育30min的优化条件下,该传感器对AFP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5~3.9和3.9~100ng/mL,检出下限为0.081 ng/mL。该免疫传感器制备过程比基于酶标抗体修饰传感器简单,尤其是对H2O2催化响应迅速,稳定性好,可以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稳定存放15 天。对于构建无试剂的免疫传感器和临床免疫分析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探讨构建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及灵敏性的用于检测甲胎蛋白(AFP)的新型非标记电流型免疫传感器。本实验采用基于多巴胺的自聚合反应,在PB-Fe3O4表面形成聚多巴胺膜,置于氯金酸溶液中修饰纳米金,制得具有富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纳米金/聚多巴胺/普鲁士蓝/四氧化三铁(Au-Dopa-PB-Fe3O4);将纳米复合材料滴涂于玻碳电极表面,利用纳米金将甲胎蛋白抗体固定化,并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电极表面非特异结合位点,构建出一种新型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结果显示,该纳米复合材料采用FT-IR、XRD和TEM进行表征,聚多巴胺包覆层能有效增加普鲁士蓝稳定性,并为电极表面保持免疫蛋白的活性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同时,纳米金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比表面积,能增加免疫蛋白的固载数量,从而增强免疫传感器的灵敏度。由此可知,在优化条件下,免疫传感器对甲胎蛋白的检测范围为0.05 ng~30 ng/m L检出限为0.02 ng/m L。此外,该免疫传感器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及灵敏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沉积方法将纳米级的金溶胶沉积在玻碳(GC)电极表面,再自组装固定甲胎蛋白抗体(anti-AFP),研制成AFP免疫传感器.研究了电极修饰过程中的纳米金沉积时间、抗体吸附时间、测试液pH值、温度等实验条件和参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该传感器在AFP浓度为2~60 ng/mL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制作简单,响应快,能满足实际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研制基于甲胎蛋白抗体(Ab-AFP)和巯基丁二酰胺铜(II)(CuL)共固定修饰金电极(Au| Ab-AFP/Al2O3/CuL)的免疫传感器,用于测定人血清中AFP抗原水平.该免疫传感器是利用自组装和溶胶凝胶技术,将AFP抗体分子固定在CuL自组装修饰金电极表面制备而成.电极表面的CuL具有电活性,对H2O2有良好的电化学还原催化.当该免疫传感器在含AFP样品的溶液中于28 ℃温育30 min后,AFP抗原与Ab-AFP抗体分子的免疫结合物导致CuL的电子传递被部分阻碍,使CuL对H2O2 电催化还原  相似文献   

6.
传感器敏感界面的构建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通过一种简单绿色的方法制备出MWCNTs-PDA-Ag(多壁碳纳米管-聚多巴胺-银)纳米复合材料构建传感器敏感界面,并采用循环伏安(CV)及交流阻抗法(EIS)等电化学方法表征制备过程。本实验方法制备出的免疫传感器,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对甲胎蛋白(AFP)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1-50 ng/mL,最低检出限为0.004 ng/mL(S/N=3)。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一种夹心式用于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的新型传感器。利用微孔板表面羧基与抗体表面的氨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将AFP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cAbs)修饰到微孔板的表面;再利用抗体抗原的定向固定效应,将AFP键合到McAbs的表面,接着将生物素标记的AFP单克隆抗体(biotinylated McAbs)与AFP结合;最后,利用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SA)与生物素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将G-四链体-氯血红素DNA酶键合到生物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上,从而制得高灵度、高特异性的AFP传感器。用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H2O2体系检测AFP的浓度,信号值与AFP的浓度在0.05 ng·mL-1至20 ng·mL-1之间成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2 ng·mL-1。此传感器可应用于血清中AFP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中空囊状银钯铂复合纳米材料,并以此为标记物,研制了一种标记型癌胚抗原(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免疫传感器用于CEA的快速检测.首先利用Au-SH键将CEA抗体(anti-CEA)固定在金电极表面,与CEA抗原免疫结合后,再与银钯铂复合纳米材料标记过的anti-CEA结合,制成夹心型的免疫传感器.考察了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同时研究了培育时间和抗体固定浓度等实验条件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该传感器在CEA抗原质量浓度为0.1~40 ng/mL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03 ng/mL.实验结果表明: 该免疫传感器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自组装半胱胺在压电石英金电极上,用缩合剂(EDC和NHS)将羧基化碳纳米管和乙肝表面抗体连接到半胱胺膜,构建乙肝表面抗原的一种新的生物压电免疫传感器。传感器的灵敏度为17.268 Hz/(μg/mL),线性范围为0.05μg/mL-15μg/mL,并能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10.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lypican Proteoglycan 1, GPC1)是胰腺癌的重要标志物,为实现对GPC1的高灵敏度检测,使用金纳米团簇(gold nanoclusters, AuNCs)制备了免疫型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cal, PEC)传感器.其中AuNCs起到光电转换的作用,在AuNCs表面链接上特异性GPC1抗体(anti-GPC1),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实现对GPC1的光电化学传感检测.结果表明,基于AuNCs的免疫型PEC传感器对GPC1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可以实现GPC1的传感检测.最终在0.01-5 ng/mL的GPC1浓度范围内,达到了3.483 nA/(ng·mL-1)的灵敏度,以及3.33 pg/mL的最低检测限,实现了对GPC1的高灵敏度检测.  相似文献   

11.
电化学酶免疫分析法测定甲胎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单扫描示波谱(LSP)相连接,使用直接与酶联板配套的小型三电极系统,建立了测定甲胎蛋白(AFP)的新方法-电化学酶免疫分析法。AFP浓度与极谱峰高在05100n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4),检出限为0.0625ng/mL,比ELISA测得灵敏约一个数量级。测定了36名健康人血清中AFP含量,结果与献报道相符。测定了32例病人血清标本中AFP含量,并将结果与ELISA试验测得值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两无显性差异(t=1.291,P>0.05)。  相似文献   

12.
通过置换反应水热合成法合成中空银铂纳米材料,并对其进行表征,利用它的催化活性制备了一种灵敏的标记型C-反应蛋白免疫传感器.传感器首先以中空石墨烯为固定材料将C-反应蛋白抗体固定在电极上,采用中空银铂纳米颗粒标记C-反应蛋白抗体,通过夹心法检测C-反应蛋白.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对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其线性范围为 0.1~150n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643,检测限为0.02ng/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H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PHC患者98例,肝硬化患者50例,慢性肝炎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50名;检测其血清PIVKA-Ⅱ、AF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并计算临界值、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诊断PHC的临界值:血清PIVKA-Ⅱ为40 mAu/mL,AFP为20 ng/mL.结果 PHC组血清PIVKA-Ⅱ、AFP水平高于其他3组(P<0.05);血清PIVKA-Ⅱ、AFP及联合诊断PHC的AUC面积分别为0.931、0.887和0.934,灵敏度分别为89.80%、84.70%、91.80%,特异度分别为88.70%、87.30%、84.00%;将40 mAu/mL...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聚合方法固定抗体的IgG检测微传感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工艺制备微电极芯片,并利用电化学聚合方法将抗体(羊抗人IgG)与吡咯共同聚合在工作电极敏感表面,用于人免疫球蛋白IgG的安培酶免疫检测.该传感器以硅作为基底,铂作为电极,工作电极敏感面积2mm2.SU8胶形成的微反应池结构使该传感器试剂用量仅为μL量级.该传感器工作电压-0.3V,线性范围5—655ng/mL,响应时间3min,具有制备简便、响应快、试剂用量少、检测浓度低、微型化、便于集成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组装技术,以L-半胱氨酸为基底结合纳米金(NanO-Au),然后再固定抗体,利用L-半胱氨酸对多巴胺的直接电催化作用放大电信号,制备了无酶标记且无电子媒介体的h-IgG电流型免疫传感器.通过交流阻抗、差示脉冲技术考察了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并对该免疫传感器的作用机理及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免疫反应发生后,将电极转入含多巴胺的缓冲溶液中,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得h-IgG线性范围为0.80~90 ng/mL,检出限为0.25 ng/mL.实验结果表明,该免疫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利用表面等离子谐振光学生物传感器和金膜芯片表面固定抗原定量检测磺胺二甲嘧啶的检测方法,用缓冲液将磺胺二甲嘧啶标准样品配制为浓度分别为0、5.0、7.0、10.0、16.5 ng/mL的溶液,与工作浓度的抗体混合,测量了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绘制得到抑制标准曲线。在无抗牛奶中添加磺胺二甲嘧啶标准样品,使终浓度分别为0、5、10、20、30、40 ng/mL,利用免疫竞争抑制检测方法构建标准曲线,并对磺胺二甲嘧啶浓度为20 ng/mL的牛奶样品进行检测,5次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3%,检测回收率为102.8%,7d内检测的偏差小于6 IU,表明该传感器在磺胺二甲嘧啶残留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生物分子固定化或传感界面设计技术是研制压电免疫传感器的关键之一.本文结合电聚合膜和聚电解质静电吸附组装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压电免疫传感器中生物分子固定化方法,研制成一种检测补体C3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研究了pH值、抗体稀释比和温育温度等抗体的固定化条件,讨论了传感器采用这种固定化方法的响应与再生性能,并与戊二醛键合固定化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响应频移值大,在补体C3浓度为7.75μg/mL时。采用该法频移值达239Hz,而采用戊二醛键合固定化法频移值仅163Hz;灵敏度高,最小检出浓度达0.078μg/mL;选择性较好,对同浓度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响应很小,仅为35Hz.此外,该传感器能重复使用20次以上,具有较好的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硫脲中的硫原子和金之间强的共价效应,以及氨基与醛基的键合作用,将乙肝表面抗体(HBsAb)牢牢的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同时通过十二硫醇封闭电极,从而制得高灵敏、高稳定电容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免疫传感器。通过交流阻抗技术考察了溶液pH值和离子强度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免疫传感器操作简便,易于再生,电容响应与乙肝表面抗原浓度在7.5~750 n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9 ng/mL。  相似文献   

19.
氨基化溶胶-凝胶免疫电极检测乳腺癌抗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氨基化溶胶一凝胶(sol-gel)的材料优势,结合交联固定技术,实现了乳腺癌抗体在电极表面的固定化,研制成用于检测乳腺癌抗原的非标记型Sol-gel/GA/抗体膜免疫电极。用红外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对电极的修饰过程进行表征。该法更好地保持了被固定抗体的活性,增强了免疫电极的稳定性,可用于生物环境中乳腺癌抗原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探讨血清中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高尔基体蛋白73(CP7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对原发性肝癌患者(55例)、良性肝病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60例)共175个血清样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甲胎蛋白含量,用速率法测定α-L-岩藻糖苷酶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GP73含量。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AFU和GP73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和GP73阳性率分别为65.6%、74.9%、83.2%,AFP、AFU和GP73联合检测阳性率可提高到95.2%。联合检测AFP、AFU和GP73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率,尤其是AFP阴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率,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