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2篇
  201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小波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学工具,是现代调和分析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与傅立叶变换(FT)相比,小波具有时-频局部化特性小波能够将信号根据频率的不同,分解成多种尺度成分,并对大小不同的尺度成分采取相应粗细的取样步长,从而能够聚焦于信号中的任何部分,因此被称为信号的"数学显微镜"[1].  相似文献   
3.
连续小波变换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代码为3pgal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映射为疏水值序列,在合适的尺度下,通过连续小波变换方法可对其非规则二级结构进行预测,淮确率为83.3%。从PDBsum数据库中随机抽取100个蛋白质作为测试对象,经本法处理后,1853个非规则二级结构中有1424个能被淮确预测到,平均预测淮确率为76.8%。结果表明:该法可较好地预测蛋白质的非规则二级结构,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氨基化溶胶-凝胶免疫电极检测乳腺癌抗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氨基化溶胶一凝胶(sol-gel)的材料优势,结合交联固定技术,实现了乳腺癌抗体在电极表面的固定化,研制成用于检测乳腺癌抗原的非标记型Sol-gel/GA/抗体膜免疫电极。用红外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对电极的修饰过程进行表征。该法更好地保持了被固定抗体的活性,增强了免疫电极的稳定性,可用于生物环境中乳腺癌抗原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铬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初步研讨了一种运用活性三氧化二铝微型柱在线分离富集铬 ( )和铬 ( )的方法 ,以流动注射为进样技术。火焰原子吸收法为检测手段。在 PH=2和 PH=6分别富集铬 ( )和铬 ( )。 0 .75 mol/L 氨水和 1.0 mol/L 硝酸为洗脱液。进样时间为 70秒。富集倍数分别为 11.3倍和 2 7.2倍。检出限 (30℃ )分别为 17ppb和 5 2 ppb。精密度为 3.2 %和 3.7%。分析速度为 2 3个样 /小时。此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多巴胺在聚L-天冬氨酸修饰电极上的催化氧化及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聚L_天冬氨酸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实验表明 ,该修饰电极对神经递质多巴胺的电化学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使电极反应过程的可逆性变好 ,峰电流明显增大。采用差示脉冲伏安法对多巴胺进行定量分析 ,线性范围为 1 0× 10 - 7~ 1 0× 10 - 4 mol L ,检出限为 5 0× 10 - 8mol L。该聚合物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能有效地排除抗坏血酸对测定的影响 ,用于合成样品分析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从整体水平上对生物功能的研究.生物功能的主要体现者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空间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掌握蛋白质的结构信息对于研究蛋白质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将分形理论与小波理论相结合,提出一种用于重叠复合化学信号中确定组分数和各峰位置的新方法--小波分形峰位法。首先通过连续小波变换,将复合化学信号变换成一定小波尺度范围内在时间域的连续小波变换值,然后再将其转换成容量维数Dc,根据Dc的变化确定出复合信号的各组分数及相应组分的峰位置,同时研究了小波尺度对不同重叠信号中各峰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法是一种提取化学重叠信号中各单独信号并准确确定峰位置的有效工具,即使对于重叠程度严重的信号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将其用于处理镉-铟体系的重叠伏安峰,峰位置的相对误差小于1%。用小波分形峰位法提取峰位置方法简便、快捷、准确,且处理过程中无需对不同体系进行小波惊讶的重复选择,只需将原始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后转换为容量维数即可,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研究了新试剂7—(2、4)一二羧甲氧基—5—羧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与Al~(3+)的配合反应,结果表明,试剂在HAL/NaAC缓液体系中与Ll~(3+)形成荧光配合物。最大激发峰512nm最大荧光发射峰波长为570nm,络合物组成比为R:AL=2:1,铝离子含量在0~1ug/25mL时符合比尔定律。本文拟用该方法对茶叶样中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检测下限为5.04×10~(-6)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