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合肥科技》2006,(8):17-17,F0004
为贯彻落实《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精神,推动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跨区域共享,由上海市科委牵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科技部门本着“共建共享、协作服务、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建设,并已正式签署共建协议,标志着长三角区域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2.
5月19日,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2006年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科技部有关领导、江浙沪科委(厅)主要领导、江浙皖20多个主要城市相关科技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会上讨论了江浙沪三地共建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联合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推进区域科技政策对接工作等有关事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科技部的指导帮助下,泛长三角沪、江、浙、皖三省一市按照除破壁垒、降低门槛、资源共享、开放共建的要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联合开展了区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大力推进科技资源共享,组织实施联合科技攻关,推动了长三角科技合作不断走向深入。2009年,长三角区域创新将重点聚焦国家战略和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组织开展重大科技联合攻关,推动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和示范,进一步促进跨部门、跨系统、跨地域的科技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支持科技企业拓展内需市场、推广科技产品,帮助长三角科技企业提高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共克时艰。2009年5月17日,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暨联席会议2009年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作重要讲话,并和江、浙、沪、皖的领导共同开通了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技文献共享系统。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省长助理花建慧出席会议,谢广祥发表讲话。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致公党中央有关领导出席会议,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政府及科技等部门负责同志,以及来自三省一市相关单位的15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刊现刊发万钢讲话的主要精神,并介绍科技部、安...  相似文献   

4.
广佛同城化与珠三角经济一体化要求高校科技资源一体化,高校科技资源整合共享面临着重大机遇与挑战.立足科研设备共享共用不足的现状,高校科研设备的区域共享平台建设需进一步明确共享思路,谋求区域整体效益最高;创建信息共享平台,提高技术和管理队伍专业水准,为实现共享提供信息和人才支撑;建立优质科研设备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实现区域科技资源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正>1.积极调研摸底。及时深入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科技研发活动较多的单位,分类掌握相关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建设、购置、使用情况。2.充分动员组织。积极动员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单位建立和完善共享制度和机制,建立单位共享平台,并将平台并入"四川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作为牵头单位,联合省内其他情报机构、图书馆、院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实施。平台以资源调研和网络基础环境建设为主要目标,逐步研究和摸索平台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以共建共享为核心的制度框架。截至2013年6月,建成了特色馆藏资源数据库(1276392条记录);省科技成果类数据库(25646条记录);科技产品类数据库(1258条记录);与安徽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情报研究所共建“农业病虫害数据库”(3384条记录,病虫害图谱11000余张);与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共建“汽车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将安徽省科技文献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与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文献系统的对接,通过统一的科技文献资源中心网站,实现安徽省的科技文献资源和服务与江、浙、沪的有效对接和共享。  相似文献   

7.
正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是重要的科技资源。整合科学仪器设备资源,推进共享共用,已成为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为充分发挥合肥科教资源优势,盘活科学仪器设备存量,提高科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为全市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供优质、高效、低成本的服务,合肥市于2008年搭建了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该平台以"共建共用共享"为目标,以完善共享机制为重  相似文献   

8.
5月19日,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2006年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科技部有关领导、江浙沪科委(厅)主要领导、江浙皖20多个主要城市相关科技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会上讨论了江浙沪三地共建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联合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推进区域科技政策对接工作等有关事项。与会代表听取了2005年联席会议轮值主席单位、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杨悦所作的《2005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2006年联席会议轮值主席单位、上海市科委主任李逸平关于《2006年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联系会议办公室工作计划》。上海市科  相似文献   

9.
<正>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日前正式开通上线,只要登录其官网就可以足不出户纵览长三角科技资源信息并预约使用。仪器预约、研发托管、政策资讯、科技社群、培训活动等通道在平台首页可一键进入。为打破区域界限,促进跨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共用,去年10月,苏浙沪皖四地科技主管部门围绕长三角产业与区域共性发展需求,在浦江论坛上启动了长三角科技资源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的有效路径探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我国科技资源共享实践的起步及其现状,其表现为科技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已经展开;科技文献保障共享体系初步形成;科学数据的共享有长足的进展;网络科技环境建设已经起步。指出了共享实践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其根源,总结了国外科技资源共享实践的有益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的有效路径。主要是借鉴国际社会的共享经验;制定和实施共享战略;建立科学的科技资源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制订共享政策法规营造共享的社会氛围;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与相关制度及进一步构建科技资源的共享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视角,在分析长三角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共享理念、共享机制、共享制度、共享基金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及建议,以不断优化长三角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机制,促进长三角地区大型仪器设备持续高效地开放共享。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构建科学仪器共享机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大科学装置是基础研究的重要实验条件,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装置和基建设施,在管理上有特别严格的要求。通过阐述大科学装置的基本属性、分类和特点,总结了中国大科学装置发展现状。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美、德、法等发达国家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开发、管理运行、经费保障、开放共享服务以及评估评价机制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大科学装置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9年10月25日,国务院批复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正式进入施工期。从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和环境问题治理3个主要的维度,构建了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对长三角地区的绿色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重点对标分析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绿色发展水平。为示范区长远更快更好的发展提出了6点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建立政府间的工作协调机制;统一环境管理标准,加强信息共享;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发展;建立产业转移利益诱导机制;通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探索可持续的生态保护机制;加大推进技术进步的力度,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确定为国家战略。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是黄河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保护的首要任务。植被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加强黄河三角洲植被的研究,探讨其形成、维持和演化机制,对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际意义。山东大学生态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黄河三角洲植被研究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涉及植被分类、植被组成与结构特征、植被动态与退化、植被保护和利用、植被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等多个方面,为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黄河三角洲植被在国家公园建设及黄河国家战略实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未来山东大学生态学科将继续开展和加强黄河三角洲植被的形成、变化和维持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为黄河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基于长三角扩容的准自然实验,选取2008-2017年的21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长三角扩容后相关城市污染排放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同时采用PSM—DID估计、平行趋势检验、合成控制法、安慰剂法等方法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长三角扩容对污染排放的显著负向作用发生在整体及原位城市,且原位城市的显著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长三角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形成了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长三角生态保护格局构建和区域绿色一体化发展中担任重要角色。定量分析长三角风景名胜区的分布与可达性特征,构建区域尺度下的风景区空间分布和可达性的研究框架,整体分析长三角区域风景区体系的空间结构,有助于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法】 以长三角地区123处风景名胜区为对象,在综合考虑多种服务半径及风景区级别与类型属性的前提下,利用ArcGIS平台和数学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布与可达性。【结果】 ①长三角风景名胜区整体上具有“南密北疏、一片多点式”、随机趋向于离散的分布特征。②长三角风景名胜区可达性分布差异化显著,3种搜索半径下呈现不同程度的空间极化现象,可达性等级随半径阈值增加整体呈提升趋势;3种搜索半径下县域可达性聚集程度均较高,热点区主要分布在黄山、宣城、丽水、杭州、金华、苏州、无锡等地,冷点区出现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③不同等级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可达性优于省级风景名胜区;不同类型中,独立型风景名胜区可达性优于城景结合型风景名胜区。④可达性受不同客观因素影响,相关程度从强到弱依次为:风景名胜区分布密度>人口分布>路网密度。【结论】 长三角地区风景名胜区分布与可达性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本研究可为长三角风景名胜区资源整合梳理、系统化管理以及区域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长三角交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从设施网络、枢纽效能、运输服务、科技创新、交产融合、治理能力6个方面,分析了长三角交通运输一体化取得的成效;对标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定位,发现长三角交通运输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还面临方式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设施互联互通不足、枢纽国际竞争力不够、协作治理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提出了长三角交通运输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即紧扣“一条主线”、着力“建设三区”、实现“六大定位”;围绕目标定位,提出了线网深度互联、枢纽能级提升、运输无缝衔接、创新智慧引领、协调联动机制等交通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长三角稀土产业概况和产业优势,并通过政府引导、区域分工合作、科研机构联合、上下游产业一体化联动等具体措施来加快推动长三角稀土产业一体化发展进入全新阶段,把产业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产业集群,以期让长三角真正形成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持续发展的实践区和创新驱动的先导区,打造成为中国的"稀土谷".  相似文献   

19.
调查访问、对比分析等研究结果显示,"闽南金三角"各系统体育场地资源分布优于全省平均水平,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个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等体育场地资源主要指标,均高于同一时期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具有较显著的区位优势。但相比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厦漳泉地区经济总量过低,影响政府对体育场地资金总量的投入,制约大型的、高品质的体育场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厦漳泉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影响大众均等享有体育场地资源。因此,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应努力谋求建立高效的区域性政府管理组织,构建合理的空间布局,形成"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原因l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江城市带已是我国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是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几年,皖江城市带已成为与长三角联系最为密切、承接产业转移较多的区域之一.皖江城市带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其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对不再适合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转出提出了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