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光伏组件失效现象中隐裂的问题,对光伏组件封装材料互联条和铝边框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了隐裂的原因,提出了降低光伏组件中电池片在外力作用时出现隐裂的方案。实验研究了不同互联条拉伸比例、互联条有无弯折、铝边框有无横梁等条件对组件隐裂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设置合理的互联条拉伸比例、互联条弯折、铝边框加横梁等措施均有助于降低电池片的隐裂比例,提升光伏组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杨萍 《科技资讯》2014,12(21):82-82
论述了光伏组件中电池片隐裂带来的危害,并利用电致发光技术(EL检测)结合模拟实验,对于在组件生产过程中有关产生电池片隐裂的几个影响因素分别进行验证,同时提出改善措施,降低隐裂发生率,提高组件产品合格率.  相似文献   

3.
光伏组件的电池层为一离散分布的不连续夹层. 针对组件中晶体硅电池片的受力特点导出了电池片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并对面板尺寸为1 580 mm × 808 mm的单晶硅标准组件在风荷载作用下晶体硅电池片的应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考虑了风压及EVA胶膜的剪切模量变化对应力的影响. 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对比了125 mm × 125 mm和156 mm × 156 mm两种规格电池片的应力. 结果表明,理论结果与有限元结果符合很好,应力最大值出现在电池片的中点并随着EVA胶膜剪切模量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增大电池片的尺寸将引起应力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光伏专业教学中,关于光伏组件的电性能部分,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其作为电源与普通直流电源的本质区别。针对光伏组件电特性教学环节难学难教的特点,该文比较了光伏组件与普通直流电源的电特性,从光伏电池片电特性、直流电压源电特性、光伏组件电特性及影响光伏组件输出特性的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这种比较理解法适用于光伏教学,使光伏组件教学过程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5.
光伏电池组件缺陷检测是太阳电池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采用电致发光(EL)测试技术,探索外加偏压对光伏电池组件发光强弱的影响规律,确认了EL测试技术在光伏电池组件缺陷检测中的有效性.并通过EL测试技术发现了电池组件的黑心、黑斑、隐裂、断栅等缺陷.最后结合光伏组件V-I特性曲线,确定了缺陷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选取在我国已经服役20年、质量可靠的一批单晶组件,对其使用寿命末期的功率衰减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132块1996年Siemens Solar生产的单晶组件SM55,进行EL以及功率的相关测试,发现其功率平均衰减为26.7%,年平均衰减率为1.54%;采用简单的线性拟合函数方法,对功率的衰减与电流的衰减及填充因子的衰减进行拟合,发现功率的减少主要由填充因子的减少造成;研究分析组件电池片中隐裂和碎片的分布规律,发现隐裂和碎片不是引起组件功率衰减的主要因素;结合组件之前服役的环境条件,分析推断组件功率衰减主要来源于串联电阻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研究光伏组件自然积灰特性,可为光伏组件清灰提供理论指导。以本校光伏组件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COMSOL软件对其积灰物理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其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二者变化趋势一致、数量级相同且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验证了模拟方法的合理性。籍此,模拟分析了湿度、污秽浓度、颗粒粒径、风速等因素对光伏组件积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度变化对光伏组件表面积灰影响较小;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光伏组件表面积灰量与污秽浓度呈正相关变化;粒径对污秽颗粒沉积的影响大于风速对污秽颗粒沉积的影响;小风速时加剧光伏组件表面积灰,大风速时则有一定的清洁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ANSYS的光伏组件晶体硅电池片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晶硅标准组件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风压及EVA(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胶膜剪切模量的影响,由ANSYS建立不同组件参数下光伏组件层合板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将计算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应力分布的变化趋势与理论模型一致,即应力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最大应力发生在电池片中点,电池片的应力随着EVA胶膜剪切模量的增加而呈非线性增加;2)组件受风载作用而弯曲变形时,电池片、EVA胶层和TPT(Tedlar/PET/Tedlar)的组合层对组件的整体刚度影响较小,组件近似按面板中面弯曲.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一大型光伏电站的光伏阵列为研究对象,使用高精度红外热像仪对组件逐个检测,对出现热斑效应的组件数量和电池片数量进行了统计;针对发生热斑效应的原因进行了现场分析;研究了不同程度的热斑效应对组件发电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光伏技术作为可持续利用的新能源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实验设计测试了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及输出功率特性.实验测试得到了光伏组件串联与并联的伏安特性和输出功率与单片光伏组件的性能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根据输出电压、电流及功率需要对太阳能光伏组件进行组合.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铝合金压板对既有全隐框玻璃幕墙面板的加固效果,通过堆载法研究了7块由单层钢化玻璃制成的全隐框玻璃幕墙面板的受弯承载力。结果表明:全隐框玻璃幕墙面板无论是否进行加固,其抗弯刚度在加载过程中均由小变大。采用压板在全隐框玻璃幕墙面板长边通长布置的加固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全隐框玻璃幕墙面板的受弯承载能力和抗弯刚度。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模型的受力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全隐框玻璃幕墙面板的抗弯刚度会随着长宽比的增大而减小,且加固前长宽比对抗弯刚度的影响比较大。加固后的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反向受荷时的全隐框玻璃幕墙面板试件较为吻合。试验结果还表明:现行国家规范关于全隐框玻璃幕墙面板位移的计算值远大于试验值,计算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12.
在微粒混凝土中添加陶粒、粉煤灰、浮石等不同的骨料,养护7d和28d后对其进行弹性模量的测试,对无添加骨料和添加不同骨料的微粒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同一种添加骨料不同含量的微粒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随添加骨料含量的增加,其弹性模量近似呈一定规律降低,其中浮石效果最好.对未添加骨料微粒混凝土,含水量的增加可有效降低其弹性模量.此外还对微粒混凝土28ci和7d弹性模量比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有添加骨料微粒混凝土,其比值可近似取1.5,对无添加骨料微粒混凝土,其值可近似取1.7.从微粒混凝土最后破坏裂缝来看,裂缝以斜裂缝的剪切破坏为主,未发现骨料裂缝.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开裂问题,在沥青面层和基层沿道路纵向布设锚头丝,对路面结构施加预应力防止路面开裂。通过室内试验,对加锚头丝和不加锚头丝的沥青混凝土试件分组做了力学性能对比研究,并对不同锚头形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锚头丝的沥青混凝土试件比不加锚头丝的沥青混凝土试件的抗拉强度、抗弯拉强度和疲劳性能分别平均提高了60.74%、46.40%、134.02%;锚头形式为直径1.3 mm的钢丝焊接角铁试件的抗拉强度值最大,而锚头形式为直径为1.1 mm的铁丝加小螺丝帽试件的抗弯拉强度值和疲劳次数最大。  相似文献   

14.
大规模集成电路导电薄膜的织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X射线技术检测了普通工艺和改进工艺制备的内联导电铝膜的织构。分析表明,高体积量且锋锐的{111}面织构可以大幅度降低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失效率,讨论了失效的原因及{111}织构的有利作用,指出了新一代内联导电铜膜相应织构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框架填充墙砌体中常见裂缝是一种隐患,必须针对具体工程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和合理选用预防措施,减少和防止裂缝的出现,以保证工程质量,保证房屋的正常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16.
大截面棒材矫直过程中性层偏移明显,对二辊矫直辊辊型及棒材直线度的影响较大. 依据三点弯曲理论建立了棒材矫直过程中基于压力弹塑性变形的中性层偏移量理论计算模型,结合室温拉伸和弯曲试验,研究了棒材矫直过程中性层偏移规律. 结果表明:反弯半径和棒材力学性能对中性层偏移值的影响显著,反弯半径越小,则中性层偏移量越大;强度较低、塑性较强的材料,中性层偏移量较大. 通过弯曲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及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水泥基材料抗拉强度低、韧性差是其易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模量PVA纤维可增强基材韧性,使其呈现准应变硬化和多缝开裂特征,改善结构耐久性。通过四点弯曲试验得出了不同加载速率和配比SHCC的力-变形曲线并用CON-SOFT软件计算断裂能。结果表明,硅灰使材料抗压强度有所提高,但最大抗弯承载力和变形下降,断裂能降低。甲基纤维素使SHCC脆性增大。加载速率降低,材料表现出更好的应变硬化性能,微裂缝条数增多。SHCC砂子最大粒径高于ECC,虽达不到后者的最大拉应变,但可降低成本并满足工程需要。韧性性能研究给出了基于耐久性能优化设计和评定SHCC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卸载条件下受拉区加固梁的抗弯设计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应变平截面假定为基础,对非卸载条件下受拉区加固梁截面的钢筋应变发展及抗弯承载力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初弯矩比越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增补钢筋应变发展越低;增补钢筋用量越大,初配钢筋应变发展越低。当初配钢筋配筋量较小时,即使初弯矩比较大,只要增补钢筋配筋量适当,可以保证初配钢筋及增补钢筋均受拉屈服,并使截面抗弯承载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预应力混凝土靠船桩变形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4根后张预应力混凝土靠船桩的室内试验,并结合有限元分析计算,研究了初始预张拉应力、混凝土强度、配筋率等对靠船桩的变形性能、裂缝及其闭合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强度材料的预应力混凝土靠船桩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裂缝闭合性能.实际应用此项技术时,建议混凝土强度取C60~C80;混凝土取高强度时,初始预张拉应力取规范规定的下限值,反之取上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