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梅 《天津科技》2005,32(1):59-59
由中盐制盐工程技术研究院承担的“杜氏藻、圆石藻高密度养殖及产品研究与开发”项目通过了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成果对引进的杜氏藻、圃石藻进行了室内外养殖工艺方法的研究,圃石藻养殖密度超过了120万/毫升.杜氏藻养殖密度超过了80万/毫升。圆石藻的养殖密度和养殖规模目前国际上未见报道。该成果首次将膜技术应用于食用级杜氏藻采收,  相似文献   

2.
除藻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国内外除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动态进行了概括总结,对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和展望,将除藻技术分为工程除藻技术、化学除藻技术和生物除藻技术三大类。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工程除藻技术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化学除藻技术起步早,发展较成熟,应用广泛,仍是目前应用的主要技术;生物除藻技术正处于发展的初期,但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3.
选用Bradford法和Lowry法,以牛血清蛋白和γ-球蛋白作为标准蛋白,分别对从海生红藻异管藻(Heterosiphonia japonica)和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以及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中分离纯化的异管藻R-藻红蛋白(HR-PE)、多管藻R-藻红蛋白(PR-PE)、蓝隐藻藻蓝蛋白(Cr-PC)进行了蛋白浓度及其特征吸收峰的光吸收系数测定.根据2种方法和2种蛋白针对3种藻胆蛋白的测定结果以及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和比较,Lowry法是进行藻胆蛋白,尤其是六聚体藻红蛋白浓度及光吸收系数测定的更适合、准确的检测方法;在进行同类或相同藻胆蛋白之间相对含量、比例的定量分析时,Bradford法是一种更便捷的测定方法.由于藻胆蛋白光吸收系数值与选用的蛋白定量检测方法及其所用的标准蛋白直接相关,在使用和比较藻胆蛋白光吸收系数值时必须明确检测方法和标准蛋白,否则藻胆蛋白光吸收系数值将不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建立的藻胆蛋白大肠杆菌异源表达系统,证明了Synechococcus sp.WH8102的藻蓝蛋白α亚基RpcA能分别结合蓝细菌中的4种藻胆素.裂合酶RpcG利用PCB或PEB做色素底物,连接它们到RpcA上,并伴随着异构作用,分别生成色素蛋白PVB-RpcA、PUB-RpcA;但裂合酶CpcE/CpcF利用PCB或PEB做色素底物,连接它们到RpcA上,则分别生成了色素蛋白PCB-RpcA、PEB-RpcA.后者荧光量子产率较高.2种裂合酶使用2种不同的色素底物,可以产生4种完全不同的、仅偶联到RpcA的色素蛋白.RpcG和CpcE/CpcF的对比研究可以探讨裂合酶异构功能的结构基础.同时这些色素蛋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生物学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5.
广西百色地区的栅藻属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报道广西百色地区的柵藻属植物13种4变种。除2种1变种外,均为广西新记录。1种为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6.
在三氯氧磷的催化下,用藻蓝素与甲醇反应合成出藻蓝素二甲酯,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考察,并对藻蓝素二甲酯在溶液中的构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共记载了湖北省的丝状绿藻11属37种,包括我们鉴定的9属26种和此前他人报道的8属17种,其中湖北省新记录20种,2种为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8.
在厦门港微型硅藻分类研究中,发现小盘藻属二新种和小环灌属一新变种,用检索表对小盘藻的二新种与已报道的另4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用紫外可见吸收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层理鞭枝藻的藻蓝蛋白α-亚基色素肽和藻红蓝蛋白α-亚基色素肽的可逆光化学,这些研究表明藻蓝蛋白α-亚基色素钛和菏红蓝蛋白α-亚基色素肽分别相应于藻蓝蛋白和藻红蓝蛋白的辅基色素结构域,藻蓝蛋白α-亚基色素肽的光谱性质和可逆光化学与藻蓝蛋白α-亚基的相应性质很相似,藻红蓝蛋白α-亚基色素肽的光谱性质和可逆光化学与藻红蓝蛋白α- 基的相应性质相似,不过藻红蓝蛋白α-亚基色  相似文献   

10.
11.
杜氏藻Dunaliellapeircei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两类糖蛋白纤维构成了Dunaliella peirces的细胞外被,鞭毛和基本分别为“9+2”和“9+0”结构,首次发现的中心粒由9个三联体组成,高尔基体1~2个,眼点位于细胞质中,由二排椭圆形小球构成,内质网丰富,线粒体形状多样,在“杯形”叶绿体中发现了雏形的基粒及“杯”上的小孔,叶绿体前端凹凸不平,后端具大型淀粉核一个,细胞核位于“杯形”叶绿体的凹窝中。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两种海洋微藻:强壮前沟藻(Amphidinum carterae Hulburt)和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ondica var.tsingtaoensis)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①在单培养体系中,强壮前沟藻和青岛大扁藻的生长曲线可用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拟合:不同的起始密度对两种微藻的环境容量(K)有明显的影响,随着起始密度的增加K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两种微藻的种群瞬时增长率(r)与起始接种密度之间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强壮前沟藻的r随起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青岛大扁藻的r则随起始密度的增加而减小。②在共培养体系中,两种微藻的r和K都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与对照组(单培养体系)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强壮前沟藻受到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青岛大扁藻;通过比较两种微藻的种间竞争系数可知,青岛大扁藻的种间竞争能力明显高于强壮前沟藻,这可能是青岛大扁藻在共培养体系中处于竞争优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本文中对山西省的裸藻属植物作一初步报道,计有16种,1变种。全部为山西省新记录。其中钝顶裸藻Euglena obtusa Schmitz为我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14.
采自中国大连的钝顶叉节藻(Amphiroa echigoensis Yendo)和鳞形珊瑚藻(Corallina confuse Yendo)被确定为中国珊瑚藻科的2个新纪录.二者分别属于叉节藻属(Amphiroa Lamouroux)和珊瑚藻属(Corallina Lamouroux);对这2种海藻进行了形态观察和生态习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产自福建的蒂鲁帕蒂切孢藻(Temnogametum tirupatiense Iyengar).它是中国切孢藻属的一个新记录。  相似文献   

16.
17.
普通念珠藻的应用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从嗜热蓝藻鞭枝藻(Mastigocladuslaminosus)中分离出藻胆体,并对其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完整藻胆体的室温荧光峰位于673um,77K荧光发射光谱中只有一个峰,位于685um,解离的藻胆体的77K荧光峰位于683nm,并在666nm和650nm处形成小的荧光发射峰.严重解离的藻胆体室温荧光峰位于645um,77K荧光峰位于644um,683um荧光显著下降,成为小峰.完整藻胆体与解离的及严重解离的藻胆体的吸收光谱没有显著差别,吸收峰位于622um,在580um处有一吸收肩.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采自安徽省的长篦藻属植物 (NeidiumPfitz .)二个我国分布新记录 ,即二结节长篦藻(N .binode (Ehr .)Hust .)和赫西恩长篦藻亚喙变型 (N .hercynicumf .subrostratumWallace) .  相似文献   

20.
报道中国裸藻门新记录7种3变种,即囊状裸藻EuglenasacculiformisSchiller,刺毛扁裸藻PhacushystrixPochm.,环纹囊裸藻TrachelomonasanuliferaHuber-Pestalozzi,球状囊裸藻巨大变种T.globularisvar.gigasDrez.,形囊裸藻肥壮变种T.mirabilisvar.obesa(Messik.)Conr.,卵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